阅读历史 |

第十七章 能源领域的学习(2 / 2)

加入书签

单个原子与单个原子的聚变反应等效来的引力效应,面对其它几大相互作用在微观领域的强势,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但数量规模庞大到足以产生宏观引力效应的聚变物质,在聚变时等效来的引力效应,却庞大到足以让太阳驱动着名为太阳系的宇宙飞船,绕着银心稳定运行几十亿年。

实际上,不只有核聚变反应才有等效引力发生,核裂变、衰变等反应,一样有等效引力。

但就连核聚变反应等效来的引力效应,都需要一定规模后才能被观测,被利用。

其他反应等效来的引力效应,真的很难观测到,需要极高的测量精度,才能勉强从正常误差里被分离出来。

因此在没有足够灵敏的引力变化探测器之前,把可控核聚变误当成是能源而不是动力源,并不算是什么错误。

反而是科学进步的正常发展轨迹。

至于为什么在任窘这里,会被算作是他自己的失误。

是因为他已经通过多个启蒙教具里的内容,间接认知到了相关信息,却仍基于原有认知模式进行判断,当然属于明知故犯的范畴。

虽然他已经足够学而思了,但由于思考的深度不够,还是犯了学而不思的错误。

而既然他经过这段时间的实操学習,已经清楚认知到可控热核聚变的真正归属领域。

那他当然不会因为能源领域里的学習项目没有可控热核聚变的部分,就想当然地认为这里不让他学習可控热核聚变技术。

真想要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得等到他去学动力方面的知识,遇到这种情况再说。

虽然已经提前学过了冷聚变,还在房间里召唤出了只差组装的冷聚变产能设备。

但由于这里提供给他的能源领域学習教具,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具稍有不同,需要等他学完一个阶段,实操成绩达标才能解锁下一个阶段。

因此已经学过一遍的他,还是按照教学步骤,继续学習冷聚变相关的内容。

不能选择直接跳过。

也由于已经学过了一遍,提前预料到自己的实操结果,任窘在进行这部分的学習时,表面的认真高效之下,是一个三心二意的态度。

在认知到可控热核聚变技术其实是一种引擎后,他开始提前构思曲率引擎在航行器上的应用方式。

曲率引擎不仅能作为航行器启航后的加速辅助,它还能作为航行器航行途中,用来防御拦路障碍的偏转立场。

例如在航行器正面遭遇宇宙流浪星体时,只要是受引力效应作用,但自身引力效应不强的星体,都会被航行器周围被改变的引力环境临时偏转航向,与航行器安全的擦肩而过。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利用在航行器与航行器之间上。

宇宙虽然足够大,但航行器航行其中,航行道路却相对要比星球表面的马路狭窄。

茫茫星海里,虽然存在中子星这样的天然灯塔,参照系,但想要精确定位航行目标地,依然较为困难。

一旦路线偏航,就很有可能迷路。

星球是圆的,迷航的飞机只要与其它航站协调好,还可以有机会临时停靠非目标地。

而宇宙航行器一旦迷路,想再遇到下一个非目标地的可停靠站点,基本上就很渺茫了。

然而在曲率引擎的协调下,两个处在相同航线但相向而行的航行器,就不需要因为航线重合考虑谁给谁让路,直接通过引力环境的偏转,各走各的路线即可。

除非意外遭遇流浪的大引力天体,不然很难发生事故。

不过任窘对曲率引擎的构想,也就仅限于此了。

启蒙教具里的东西,毕竟有限,不可能什么内容都有。

启蒙教育主抓的,并不是将受教育者直接教育成通才,而是借助通识教育来完善受教育者不完善的世界观。

这里的启蒙教育,用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就是相当于将他原有认知模式里的学前、学,以及初中教育合并在一起后的体系。

当然,这都是他经由启蒙教具得来的结论。

这里真正的启蒙教育是什么样的,作为在这里依靠自学来接受再教育的他而言,在没有亲自体验过的情况下,无法有一个清晰且完整的认知。

现在的他就如同一个正在摸象的盲人,片面的摸索结果,并不能让他得出大象全貌。

即便在三心二意的情况下,任窘依然让自己的冷聚变实操结果表现得十分优异。

虽然实操结果只要符合验收标准,就能顺势解锁下一阶段的学習,实操结果及格还是优异,并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学習过程。

毕竟各个产能单元之间的联系,并没有上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看上去那么的承前启后。

就像冷聚变与先前学習的那些核裂变反应堆,基本上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能单元。

冷聚变主要体现在了材料上,只要材料到位,即便没有推开核物理研究的大门,只是不断地试错,也能试错试出来。

当然,这只是夸张到极点的说法。

现实里,天然支持冷聚变发展的环境不能说没有,但即便有,也属于条件极端苛刻的那种。

除非发展环境过于得天独厚,不然想要点出冷聚变,还是得等到核物理研究的大门被推开之后才行。

学完了冷聚变之后,任窘看着接下来他要学的内容。

他看不懂。

任窘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

虽然上面的每一个字他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后,他却弄不明白这些字的具体含义。

更关键的是,他动脑子回忆了一遍他在启蒙教具里学到的东西,也找不到对应的内容。

好在教具显然预先料到他看不懂的情况,难得提供了一份理论方面的知识,让他可以先照着学一遍。

嘶——

希格斯场层面的能量提取方式?

对照自己原有认知模式里的内容,将相关理论知识初步转译出来后,如此之大的跨度,让任窘不由得惊住了。

说真的,他有点摸不准这里对他的看法了。

这里究竟拿没拿他当外人看?

而之所以引力效应会有这种前后变化,是因为在聚变反应发生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被等效转化为引力效应。

单个原子与单个原子的聚变反应等效来的引力效应,面对其它几大相互作用在微观领域的强势,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但数量规模庞大到足以产生宏观引力效应的聚变物质,在聚变时等效来的引力效应,却庞大到足以让太阳驱动着名为太阳系的宇宙飞船,绕着银心稳定运行几十亿年。

实际上,不只有核聚变反应才有等效引力发生,核裂变、衰变等反应,一样有等效引力。

但就连核聚变反应等效来的引力效应,都需要一定规模后才能被观测,被利用。

其他反应等效来的引力效应,真的很难观测到,需要极高的测量精度,才能勉强从正常误差里被分离出来。

因此在没有足够灵敏的引力变化探测器之前,把可控核聚变误当成是能源而不是动力源,并不算是什么错误。

反而是科学进步的正常发展轨迹。

至于为什么在任窘这里,会被算作是他自己的失误。

是因为他已经通过多个启蒙教具里的内容,间接认知到了相关信息,却仍基于原有认知模式进行判断,当然属于明知故犯的范畴。

虽然他已经足够学而思了,但由于思考的深度不够,还是犯了学而不思的错误。

而既然他经过这段时间的实操学習,已经清楚认知到可控热核聚变的真正归属领域。

那他当然不会因为能源领域里的学習项目没有可控热核聚变的部分,就想当然地认为这里不让他学習可控热核聚变技术。

真想要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得等到他去学动力方面的知识,遇到这种情况再说。

虽然已经提前学过了冷聚变,还在房间里召唤出了只差组装的冷聚变产能设备。

但由于这里提供给他的能源领域学習教具,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具稍有不同,需要等他学完一个阶段,实操成绩达标才能解锁下一个阶段。

因此已经学过一遍的他,还是按照教学步骤,继续学習冷聚变相关的内容。

不能选择直接跳过。

也由于已经学过了一遍,提前预料到自己的实操结果,任窘在进行这部分的学習时,表面的认真高效之下,是一个三心二意的态度。

在认知到可控热核聚变技术其实是一种引擎后,他开始提前构思曲率引擎在航行器上的应用方式。

曲率引擎不仅能作为航行器启航后的加速辅助,它还能作为航行器航行途中,用来防御拦路障碍的偏转立场。

例如在航行器正面遭遇宇宙流浪星体时,只要是受引力效应作用,但自身引力效应不强的星体,都会被航行器周围被改变的引力环境临时偏转航向,与航行器安全的擦肩而过。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利用在航行器与航行器之间上。

宇宙虽然足够大,但航行器航行其中,航行道路却相对要比星球表面的马路狭窄。

茫茫星海里,虽然存在中子星这样的天然灯塔,参照系,但想要精确定位航行目标地,依然较为困难。

一旦路线偏航,就很有可能迷路。

星球是圆的,迷航的飞机只要与其它航站协调好,还可以有机会临时停靠非目标地。

而宇宙航行器一旦迷路,想再遇到下一个非目标地的可停靠站点,基本上就很渺茫了。

然而在曲率引擎的协调下,两个处在相同航线但相向而行的航行器,就不需要因为航线重合考虑谁给谁让路,直接通过引力环境的偏转,各走各的路线即可。

除非意外遭遇流浪的大引力天体,不然很难发生事故。

不过任窘对曲率引擎的构想,也就仅限于此了。

启蒙教具里的东西,毕竟有限,不可能什么内容都有。

启蒙教育主抓的,并不是将受教育者直接教育成通才,而是借助通识教育来完善受教育者不完善的世界观。

这里的启蒙教育,用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就是相当于将他原有认知模式里的学前、学,以及初中教育合并在一起后的体系。

当然,这都是他经由启蒙教具得来的结论。

这里真正的启蒙教育是什么样的,作为在这里依靠自学来接受再教育的他而言,在没有亲自体验过的情况下,无法有一个清晰且完整的认知。

现在的他就如同一个正在摸象的盲人,片面的摸索结果,并不能让他得出大象全貌。

即便在三心二意的情况下,任窘依然让自己的冷聚变实操结果表现得十分优异。

虽然实操结果只要符合验收标准,就能顺势解锁下一阶段的学習,实操结果及格还是优异,并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学習过程。

毕竟各个产能单元之间的联系,并没有上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看上去那么的承前启后。

就像冷聚变与先前学習的那些核裂变反应堆,基本上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能单元。

冷聚变主要体现在了材料上,只要材料到位,即便没有推开核物理研究的大门,只是不断地试错,也能试错试出来。

当然,这只是夸张到极点的说法。

现实里,天然支持冷聚变发展的环境不能说没有,但即便有,也属于条件极端苛刻的那种。

除非发展环境过于得天独厚,不然想要点出冷聚变,还是得等到核物理研究的大门被推开之后才行。

学完了冷聚变之后,任窘看着接下来他要学的内容。

他看不懂。

任窘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

虽然上面的每一个字他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后,他却弄不明白这些字的具体含义。

更关键的是,他动脑子回忆了一遍他在启蒙教具里学到的东西,也找不到对应的内容。

好在教具显然预先料到他看不懂的情况,难得提供了一份理论方面的知识,让他可以先照着学一遍。

嘶——

希格斯场层面的能量提取方式?

对照自己原有认知模式里的内容,将相关理论知识初步转译出来后,如此之大的跨度,让任窘不由得惊住了。

说真的,他有点摸不准这里对他的看法了。

这里究竟拿没拿他当外人看?

而之所以引力效应会有这种前后变化,是因为在聚变反应发生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被等效转化为引力效应。

单个原子与单个原子的聚变反应等效来的引力效应,面对其它几大相互作用在微观领域的强势,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但数量规模庞大到足以产生宏观引力效应的聚变物质,在聚变时等效来的引力效应,却庞大到足以让太阳驱动着名为太阳系的宇宙飞船,绕着银心稳定运行几十亿年。

实际上,不只有核聚变反应才有等效引力发生,核裂变、衰变等反应,一样有等效引力。

但就连核聚变反应等效来的引力效应,都需要一定规模后才能被观测,被利用。

其他反应等效来的引力效应,真的很难观测到,需要极高的测量精度,才能勉强从正常误差里被分离出来。

因此在没有足够灵敏的引力变化探测器之前,把可控核聚变误当成是能源而不是动力源,并不算是什么错误。

反而是科学进步的正常发展轨迹。

至于为什么在任窘这里,会被算作是他自己的失误。

是因为他已经通过多个启蒙教具里的内容,间接认知到了相关信息,却仍基于原有认知模式进行判断,当然属于明知故犯的范畴。

虽然他已经足够学而思了,但由于思考的深度不够,还是犯了学而不思的错误。

而既然他经过这段时间的实操学習,已经清楚认知到可控热核聚变的真正归属领域。

那他当然不会因为能源领域里的学習项目没有可控热核聚变的部分,就想当然地认为这里不让他学習可控热核聚变技术。

真想要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得等到他去学动力方面的知识,遇到这种情况再说。

虽然已经提前学过了冷聚变,还在房间里召唤出了只差组装的冷聚变产能设备。

但由于这里提供给他的能源领域学習教具,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具稍有不同,需要等他学完一个阶段,实操成绩达标才能解锁下一个阶段。

因此已经学过一遍的他,还是按照教学步骤,继续学習冷聚变相关的内容。

不能选择直接跳过。

也由于已经学过了一遍,提前预料到自己的实操结果,任窘在进行这部分的学習时,表面的认真高效之下,是一个三心二意的态度。

在认知到可控热核聚变技术其实是一种引擎后,他开始提前构思曲率引擎在航行器上的应用方式。

曲率引擎不仅能作为航行器启航后的加速辅助,它还能作为航行器航行途中,用来防御拦路障碍的偏转立场。

例如在航行器正面遭遇宇宙流浪星体时,只要是受引力效应作用,但自身引力效应不强的星体,都会被航行器周围被改变的引力环境临时偏转航向,与航行器安全的擦肩而过。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利用在航行器与航行器之间上。

宇宙虽然足够大,但航行器航行其中,航行道路却相对要比星球表面的马路狭窄。

茫茫星海里,虽然存在中子星这样的天然灯塔,参照系,但想要精确定位航行目标地,依然较为困难。

一旦路线偏航,就很有可能迷路。

星球是圆的,迷航的飞机只要与其它航站协调好,还可以有机会临时停靠非目标地。

而宇宙航行器一旦迷路,想再遇到下一个非目标地的可停靠站点,基本上就很渺茫了。

然而在曲率引擎的协调下,两个处在相同航线但相向而行的航行器,就不需要因为航线重合考虑谁给谁让路,直接通过引力环境的偏转,各走各的路线即可。

除非意外遭遇流浪的大引力天体,不然很难发生事故。

不过任窘对曲率引擎的构想,也就仅限于此了。

启蒙教具里的东西,毕竟有限,不可能什么内容都有。

启蒙教育主抓的,并不是将受教育者直接教育成通才,而是借助通识教育来完善受教育者不完善的世界观。

这里的启蒙教育,用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就是相当于将他原有认知模式里的学前、学,以及初中教育合并在一起后的体系。

当然,这都是他经由启蒙教具得来的结论。

这里真正的启蒙教育是什么样的,作为在这里依靠自学来接受再教育的他而言,在没有亲自体验过的情况下,无法有一个清晰且完整的认知。

现在的他就如同一个正在摸象的盲人,片面的摸索结果,并不能让他得出大象全貌。

即便在三心二意的情况下,任窘依然让自己的冷聚变实操结果表现得十分优异。

虽然实操结果只要符合验收标准,就能顺势解锁下一阶段的学習,实操结果及格还是优异,并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学習过程。

毕竟各个产能单元之间的联系,并没有上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看上去那么的承前启后。

就像冷聚变与先前学習的那些核裂变反应堆,基本上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能单元。

冷聚变主要体现在了材料上,只要材料到位,即便没有推开核物理研究的大门,只是不断地试错,也能试错试出来。

当然,这只是夸张到极点的说法。

现实里,天然支持冷聚变发展的环境不能说没有,但即便有,也属于条件极端苛刻的那种。

除非发展环境过于得天独厚,不然想要点出冷聚变,还是得等到核物理研究的大门被推开之后才行。

学完了冷聚变之后,任窘看着接下来他要学的内容。

他看不懂。

任窘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

虽然上面的每一个字他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后,他却弄不明白这些字的具体含义。

更关键的是,他动脑子回忆了一遍他在启蒙教具里学到的东西,也找不到对应的内容。

好在教具显然预先料到他看不懂的情况,难得提供了一份理论方面的知识,让他可以先照着学一遍。

嘶——

希格斯场层面的能量提取方式?

对照自己原有认知模式里的内容,将相关理论知识初步转译出来后,如此之大的跨度,让任窘不由得惊住了。

说真的,他有点摸不准这里对他的看法了。

这里究竟拿没拿他当外人看?

而之所以引力效应会有这种前后变化,是因为在聚变反应发生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被等效转化为引力效应。

单个原子与单个原子的聚变反应等效来的引力效应,面对其它几大相互作用在微观领域的强势,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但数量规模庞大到足以产生宏观引力效应的聚变物质,在聚变时等效来的引力效应,却庞大到足以让太阳驱动着名为太阳系的宇宙飞船,绕着银心稳定运行几十亿年。

实际上,不只有核聚变反应才有等效引力发生,核裂变、衰变等反应,一样有等效引力。

但就连核聚变反应等效来的引力效应,都需要一定规模后才能被观测,被利用。

其他反应等效来的引力效应,真的很难观测到,需要极高的测量精度,才能勉强从正常误差里被分离出来。

因此在没有足够灵敏的引力变化探测器之前,把可控核聚变误当成是能源而不是动力源,并不算是什么错误。

反而是科学进步的正常发展轨迹。

至于为什么在任窘这里,会被算作是他自己的失误。

是因为他已经通过多个启蒙教具里的内容,间接认知到了相关信息,却仍基于原有认知模式进行判断,当然属于明知故犯的范畴。

虽然他已经足够学而思了,但由于思考的深度不够,还是犯了学而不思的错误。

而既然他经过这段时间的实操学習,已经清楚认知到可控热核聚变的真正归属领域。

那他当然不会因为能源领域里的学習项目没有可控热核聚变的部分,就想当然地认为这里不让他学習可控热核聚变技术。

真想要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得等到他去学动力方面的知识,遇到这种情况再说。

虽然已经提前学过了冷聚变,还在房间里召唤出了只差组装的冷聚变产能设备。

但由于这里提供给他的能源领域学習教具,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具稍有不同,需要等他学完一个阶段,实操成绩达标才能解锁下一个阶段。

因此已经学过一遍的他,还是按照教学步骤,继续学習冷聚变相关的内容。

不能选择直接跳过。

也由于已经学过了一遍,提前预料到自己的实操结果,任窘在进行这部分的学習时,表面的认真高效之下,是一个三心二意的态度。

在认知到可控热核聚变技术其实是一种引擎后,他开始提前构思曲率引擎在航行器上的应用方式。

曲率引擎不仅能作为航行器启航后的加速辅助,它还能作为航行器航行途中,用来防御拦路障碍的偏转立场。

例如在航行器正面遭遇宇宙流浪星体时,只要是受引力效应作用,但自身引力效应不强的星体,都会被航行器周围被改变的引力环境临时偏转航向,与航行器安全的擦肩而过。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利用在航行器与航行器之间上。

宇宙虽然足够大,但航行器航行其中,航行道路却相对要比星球表面的马路狭窄。

茫茫星海里,虽然存在中子星这样的天然灯塔,参照系,但想要精确定位航行目标地,依然较为困难。

一旦路线偏航,就很有可能迷路。

星球是圆的,迷航的飞机只要与其它航站协调好,还可以有机会临时停靠非目标地。

而宇宙航行器一旦迷路,想再遇到下一个非目标地的可停靠站点,基本上就很渺茫了。

然而在曲率引擎的协调下,两个处在相同航线但相向而行的航行器,就不需要因为航线重合考虑谁给谁让路,直接通过引力环境的偏转,各走各的路线即可。

除非意外遭遇流浪的大引力天体,不然很难发生事故。

不过任窘对曲率引擎的构想,也就仅限于此了。

启蒙教具里的东西,毕竟有限,不可能什么内容都有。

启蒙教育主抓的,并不是将受教育者直接教育成通才,而是借助通识教育来完善受教育者不完善的世界观。

这里的启蒙教育,用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就是相当于将他原有认知模式里的学前、学,以及初中教育合并在一起后的体系。

当然,这都是他经由启蒙教具得来的结论。

这里真正的启蒙教育是什么样的,作为在这里依靠自学来接受再教育的他而言,在没有亲自体验过的情况下,无法有一个清晰且完整的认知。

现在的他就如同一个正在摸象的盲人,片面的摸索结果,并不能让他得出大象全貌。

即便在三心二意的情况下,任窘依然让自己的冷聚变实操结果表现得十分优异。

虽然实操结果只要符合验收标准,就能顺势解锁下一阶段的学習,实操结果及格还是优异,并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学習过程。

毕竟各个产能单元之间的联系,并没有上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看上去那么的承前启后。

就像冷聚变与先前学習的那些核裂变反应堆,基本上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能单元。

冷聚变主要体现在了材料上,只要材料到位,即便没有推开核物理研究的大门,只是不断地试错,也能试错试出来。

当然,这只是夸张到极点的说法。

现实里,天然支持冷聚变发展的环境不能说没有,但即便有,也属于条件极端苛刻的那种。

除非发展环境过于得天独厚,不然想要点出冷聚变,还是得等到核物理研究的大门被推开之后才行。

学完了冷聚变之后,任窘看着接下来他要学的内容。

他看不懂。

任窘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

虽然上面的每一个字他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后,他却弄不明白这些字的具体含义。

更关键的是,他动脑子回忆了一遍他在启蒙教具里学到的东西,也找不到对应的内容。

好在教具显然预先料到他看不懂的情况,难得提供了一份理论方面的知识,让他可以先照着学一遍。

嘶——

希格斯场层面的能量提取方式?

对照自己原有认知模式里的内容,将相关理论知识初步转译出来后,如此之大的跨度,让任窘不由得惊住了。

说真的,他有点摸不准这里对他的看法了。

这里究竟拿没拿他当外人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