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5章 谁当宰相,老丈人见女婿(2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将张异昨天做过的事告诉徐达,徐达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娘的……

老朱展现出了政治家冷酷的一面,前边还想着让观音奴当自己的媳妇,后脚就弃之如履,将她身上最后的利用价值榨干!

朱标默然。

徐达若有所思,既然如此,那就去见见张异吧。

可是两年,他的身体状态,却是每况愈下。

他不会因为战功赫赫,而生骄纵之气,这点以前朱元璋看不出来,可等到大明王朝已经走过五六年,他越发觉得徐达难得。

“你先下去吧!”

“国事为重!”

朱元璋想起前阵子的一份密保,回头问朱标。

中书省虽然有左右二相,但从开国以来,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李善长一人说了算。

他并不想在此时放弃自己的权柄,可惜造化弄人,他不得不退了。

李善长他了解,虽然胸怀不广,可是能力是有的。

徐达想了一下说:

这家伙回来就非礼了前朝郡主?

不过朱元璋对观音奴微妙的变化,徐达是乐见的。

班师回朝之后。

挟大功而归,老朱不好处置。

“陛下,如果现在收,咱们也能抓到不少人!”

可如今文武分治,中书省已经是一个纯粹的行政机构,管的就是帝国的内政。

“你说的也是……”

“李先生,你身体要是不适,可告假在家休息……”

李善长十分郑重地看着胡惟庸:

“不要去招惹龙虎山,任何可能惹陛下不高兴的事,都不要去做!”

徐达,有你兴趣?”

朱元璋是真想招降此人,可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也不免气馁。

能够让朱元璋如此重视的人,整个朝廷没有几个。

“朕让你说你就说,这里就咱们两个人,你说错也没关系……”

“陛下,中书省有两个宰相之位……”

就从第二次北伐战争来看,徐达确实因为骄傲,导致中路军折戟岭北,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却能放下主帅的面子,主动给东路军和西路军制造机会。

一张,在悄无声息地朝着许多人笼罩过去,但朱元璋觉得还不够,应该还有更多的老鼠,潜伏在黑暗中。

李善长感激涕零,直呼不负圣恩,回头,胡惟庸走过来,接过皇帝的手,搀扶李善长,前往中书省。

这点可以看出,徐达的气度。

朝会按照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

这种得罪人的问题,可不好回答。

他的后方,可不如我大明齐心协力,只要他让皇帝怀疑了,他的下场就是家破人亡。”

李善长道:

“不管?”

只能不封不赏,顺便带上李文忠。

“你的能力不错,陛下也很欣赏你!

只是,汪广洋那边,比你更有优势!

你记住一件事,夹紧尾巴做人,最近别惹出什么事,尤其是陛下不高兴的事!”

李善长低下身子,表示自己没事。

可是徐达摇头拒绝。

他对于皇帝背后这位绝世高人,心中向往不已。

“对了,你未来的女婿,已经回京城了,你可知晓?”

他早就不是五年前那个带着一点天真的迂腐的孩子,如果能利于大明,舍了观音奴的前程又何妨。

他本质上是武将,明初朱元璋将一批武将功臣安排进中书省,有它历史的原因。

“去见见他吧,朕有些事也想通过你问问……”

朕在他和汪广洋两个人上,考虑了许久……”

徐达点头,从今日李善长的身体状态来看,确实不太适合长期工作。

在他心中,如果父皇能够放弃招揽王保保,在朱标看来是好事。

另外一边,皇帝把徐达叫进宫里,随口聊到李善长。

朱标愣住,他不明白父皇口中的刺激,是什么意思?

“清心观的事情朕就不管了?”

所以,要怎么处理这个女子,老朱自有自己的衡量。

“胡惟庸的能力,朕还是认可的,此人在中书左丞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好几件事都办得很漂亮!

朱元璋的意思,是让张异和观音奴同居清心观?

这要是被朝廷中的官员知道了,那还不闹翻天了?

张异可不是以前的张异,他是皇帝亲口册封的真人,名声也很重要的。

但他马上,剧烈咳嗽起来。

徐达在聊到这个人的时候,肯定还是要客气一点。

尤其是上次老朱把李善长拉去种田之后,尤其如此。

他不想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得如此软弱,可身体不由人。

朱元璋回头询问徐达,他是当过中书省右相的,如果再次进入中书省,也算合情合理。

朱元璋低头沉思,先将此事放在一边。

“本相的身体,不允许本相在朝堂上太久了!

就算本相不想走,皇帝也未必没有替他想法!

所以,本相要推动一把,赶紧将你提上去……”

皇帝略带戏谑,给徐达整得有点无语了。

常遇春性子急,所以直接问出口,可有很多人虽然不满,却将想法放在心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胡惟庸就是他们淮西一脉留在朝中的未来文官领袖。

再让他来当,也不合适。

老朱突然回头,对朱标说:

“那再给他一点刺激,你看如何?”

既然没有个答案,朱元璋先让毛骧下去,他在书房来回踱步。

“那你看,胡惟庸如何?李善长跟我推荐了好几次,让胡惟庸上位!”

“如果王保保不能为朕所用,观音奴不过就是朕的俘虏,一个俘虏,她要什么名声?

朕高兴的话,赐给张异当奴婢就是了!

“陛下,臣并不了解胡惟庸,不过能让李善长李相举荐的人,想来能力当然不差!”

朱元璋赐给他一些大蒜素,算是压住了病情。

“是,李相!

李相提携之恩,学生没齿难忘……”

在城外,能给他们那些人留下一个念想,锦衣卫的森严防护,也是做给别人看的。

徐达虽然不站队,可他的出身,天然让他站在淮西人这一边。

真正有双相的日子,反而不多。

毛骧看出朱元璋的犹豫,心试探。

他拉拢王保保的行为,未必只有常遇春看不过眼。

大明立朝之后,胡惟庸在李善长的提携下,倒是一路高升。

“他回来了!”

徐家丫头在后院,有个的经堂。

徐达走进去,开门见山。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