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谁当宰相,老丈人见女婿(1 / 2)
第405章谁当宰相,老丈人见女婿
洪武二年的那场刺杀,是朝廷中许多人心知肚明,皇帝却偏偏抹去的记忆。
可不提,不等于皇帝已经忘记了这件事
他两年他将观音奴放在清心观,打的也是同样的主意。
抓老鼠,朱元璋有足够的耐心,将阴暗处的鱼一个个钓出来。
“你弟弟他们随着年岁增长,迟早会去宫外生活,朕不把应天打扫得干净一些,若是几年前发生在朕身上的事情,发生在你们身上怎么办?
用观音奴当钓饵,应该能钓上来一些鱼!
从目前毛骧他们报告的情况来看,也锁定了一些人!”
朱元璋轻描淡写的说着,洪武二年那场风波,他杀了不少人,其中有冤屈的,肯定也有不少漏之鱼。
只是经过那场风波,不管有没有漏之鱼,那些人肯定也会藏得非常深了。
老朱不可能打破规则,去冤杀百姓,可是并不妨碍他,用观音奴钓鱼。
清心观,就是朱元璋选择的钓鱼场所。
观音奴对于他而言,是个欣赏的女子,但没有王保保妹妹这个身份,也就那么回事。
徐达摇头:
“算了,先上朝!”
徐达就是这点好,知进退,明分寸。
李先生为国家,可是心力交瘁呀!”
李善长回头看了胡惟庸一眼,胡惟庸低下头。
朱元璋退朝之后,还特意嘱咐李善长注意身体。
因为朝中没有职务,也被解了兵权,他直接回家。
怎么弄死他,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和招揽他一样重要。
“是的,父皇,齐王似乎并不曾将妹妹放在心上,无论是您想给二弟结亲,还是其他做法,都无法动摇他的心!”
老朱非要逼着徐达表个态,徐达低头沉思了一会,说:
“那臣还是举荐汪广洋,他是陛下的老下属,也是功勋之一,在过去他也给陛下立下赫赫功劳,虽然因为懒政被陛下流放!
但臣跟遇春有过书信往来,他说在浙江,汪广洋做得还不错。
但徐达还是劝说皇帝,不赏,不足以安人心,朱元璋捏着鼻子给了冯胜封赏。
如果名节有损,观音奴以后……
如今李善长退休的话,中书省一人独大的日子就过去了。
徐达声提醒朱元璋。
他心翼翼的样子,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亡国郡主而已。
“学生谨记!”
他此时举荐胡惟庸,那胡惟庸必然是他的接班人,一般的人,接不住李善长的班,胡惟庸的威望也不够。
朱元璋将问题丢给徐达,徐达苦笑。
“和汪广洋一起入朝为相,已经是本相能给你争取的最好结果,你记得杨宪的教训,低调点!
等到你站稳脚跟,获取陛下的信任,再做你先做的事,首先本相警告你一件事……”
“是啊!”
这姑娘会不会哪天就出家了?
陛下可再将他回中书省,他应该能胜任宰相的位置!”
“陛下,您这是为难臣了,臣一直在前线作战,这五六年时间,能待在应天的时间,半年都没有!
可是,李善长坐在座位上,虽然表面上感动,但他的心也逐渐寒下来。
让臣举荐大臣,一来也不客观,二来臣也确实不知道……”
“陛下,臣不行,臣终究是武将,无法胜任!”
老朱有心算无心的话,可以查到许多东西。
“朕让人去劝降王保保,又被打回来了?”
“那你认为,谁比较适合?”
似乎除了他们三个,其他人也没有了。
且,如果你们说,让张异住进清心观,那些地下的老鼠,会不会被刺激到?”
可就算要退,他也必须把他的接班人推上去才行。
百官的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满是羡慕。
“你记得照顾下我那个傻弟弟就是……”
“可如果李先生不在了,谁来主持中书省?
两个宰相,也方便朱元璋制衡。
是不是该停下来了?
而朱元璋之所以不想封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国公冯胜,在路上有贪墨的行为,让他震怒。
胡惟庸?
朱元璋提名此人,徐达陷入沉思,他对胡惟庸并不算熟悉。
二来,曾经的中书省,军政都抓,大都督府这个最高军事机构,也在中书省节制之下,徐达当那个右相,也算是有事可做。
“来人,给李相赐座!”
徐达,李善长,常遇春……
去年的北伐战争,越发证明了王保保的价值。
此人虽然也是早早跟着朱元璋,但并不曾被徐达注意。
朱元璋自己也犹豫纠结。
百官跪拜,老朱注意到,李善长起身不利。
朱元璋带着朱标上早朝。
每一个试图靠近清心观的人,都被追查。
摊上这么一个丫头,是个老父亲都糟心。
刚进后院,他就听到有人诵念药王经的声音,声音轻灵动听,不用想一定是自己家丫头的。
朱元璋笑道:
“要看是真不动摇,还是假不动摇!
但不管他内心怎么想,至少明面上,他不能有半点动摇!
“他真不在乎自己的妹妹?
那在清心观玩味绕圈子的老鼠是什么?”
“你一人主持中书省,不配!”
从洪武四年李善长得了一场大病开始,对方的身体一直不好。
皇帝本不准备封赏,他主动为冯胜和李文忠求赏赐。
朱标:……
一来是明朝初建国,很多东西都在国都阶段,老朱任人唯亲很正常。
朱元璋大喊一声,让太监搬过来一把椅子,让李善长坐下。
至于观音奴本身,女子的名节,更是重要无比。
……
什么叫他未来女婿,说得好像徐家丫头非张异不嫁一样?
不过想到闺女整天穿着道袍,诵念妖王经的模样,徐达也害怕……
“李先生,做不久了!”
他并不认同父皇为了招揽王保保做出来的退让。
“他这身体状态,哪怕朕给他找最好的御医,也养不住……
从皇帝哪里领了任务,他也出宫去了。
他有耐心,但张异突然回来,打断了这个布局。
李善长一边走着,一边对胡惟庸说道。
停住脚步,李善长望向奉天殿,他很不舍,自己为位极人臣,不过短短五年。
古人交通闭塞,百姓出行困难。
如果不能招降的话,王保保这个人就是大明最大的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