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8章蓟城攻防战再起(1 / 2)

加入书签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66八章蓟城攻防战再起就在秦楚数十万大军在陈都鏖战之时,赵括也带着他的两万大军踏上了南下的的路程,而在轵城之中的李牧也随即接到了赵括南下的命令,没有二话,点齐了兵将的李牧也随即踏上南下的路程。

整个战国瞬间陷入了一片动荡之中。

倒是战火最先发生的燕北蓟城,倒是安静了下来。

田单的七万大军已然席卷了整个燕北,包括北境边军在内的所有燕军都已经投降在了田单的攻势之下。

换言之,除了蓟城之中的六万大军,燕王手中已经再没有任何的兵力了。

六万对十七万,这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已经足够令任何人心生绝望了,更重要的是,有着绝对兵力优势的那方,还有着无数的土地和后备兵员,而只有区区六万兵力的这方,却只是困守孤城,甚至要不了多久,被重重围困着的城池就可能出现断粮的危机。

要知道,赵国一路北上,虽然燕国不少城池都不战而降,却也有不少的燕国百姓,尤其是官员们,还是收拾了细软逃往了蓟城,这也就导致蓟城之中人口几乎暴涨。

蓟城之中存粮可是有限的啊!面对暴涨的人口,还有紧急召集起来的大军,即便蓟城是一国都城,也不可不免地发生了粮荒事件。

内外交迫之际,结果似乎已经可以预见。

也正因为看到了燕国的败局已定,廉颇在与田单商议过后,这才决议,对蓟城采取围而不攻的方式,静静等候蓟城自行的崩溃。

应该说若是没有秦军横插的一脚,甚至说,哪怕秦军的进展不要这么的神速,廉颇和田单的策略都是极好了。

这不仅仅是减少了赵军自身的损失,根伟重要的是,赵国可以接受到一个较为完成的蓟城,这样一来,甚至在今年,燕国就能值回票价。在明年,燕国的土地就可以为赵国的强盛贡献力量。

而若是强攻蓟城,兵力的损失在所难免,而蓟城即便是被打下来了,也势必变得残破。赵国还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复。

可蓟城并不是天下之中的洛城,残破的洛城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渐渐恢复了元气,可这燕北之地的蓟城,没有个三年五载,是别想恢复元气了。

这也就意味着,赵国很难在短时间内将燕国这片土地转化为国力。

两相比较之下,廉颇和田单的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不得不说,这其中也有一定的误判。廉颇和田单不是不知道赵国如今在跟秦国赛跑,只是从两人的想法中,秦军的进展不可能那么快,而燕军也不可能坚持太久。

但很可惜,秦军的进展远比他们想象中要快速,而蓟城中的燕王也比他们想象中能够坚持。

而随着赵括的书信抵达,一道两难的题目随即摆在了廉颇和田单面前。

继续围困肯定是不可能的了,那边赵括都已经亲自出马了,这边十余万大军却还是围而不攻,这跟拥兵自重有什么区别。即便是再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是说不过去的。

主力大军围而不攻,却让自己家的王上去拼命?不说其他,就是手下的将士们在得知了情况后也不会答应。

更要命的是,即便最终得胜回朝,就算是赵括这个王上不追究他们,满朝的文武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铁笔丹青更不会绕过他们。

因此,廉颇和田单只有两条路:

其一,立即举全军之力,向蓟城发动进攻,尽可能在短时间之内结束战斗,从而挥师南下,支援王上;

其二,即刻分兵,一部分兵力继续围攻蓟城,一部分兵力南下支援王上。

应该说,这两个方案都有可行性,却也都有其问题。

全军攻城,自

不必说,这也是最简单的办法。

可问题是,蓟城到底是燕国都城,其中虽然只有六万正规部队,但百姓的数目不在少数,在绝望的情况下,燕王几乎避让将所有的百姓都赶上城楼,这样一来,要多久才能攻破蓟城,就算是廉颇和田单两位老将心中也没有数。

当然,那边秦军攻楚,时间肯定也少不了。

可是,这边即便攻破了蓟城,从蓟城南下赶至韩之国,少说也要七八日的时间,而秦军在拿下了陈都之后,几乎只要一两日的时间就能抵达韩之国的战场。

换言之,保险起见,赵军必须比秦军早五到六日拿下蓟城。

这显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若是分兵南下,倒也是可行的。

燕军只有区区六万大军,其战力也远不如赵军,留下十万大军,足可以继续围攻燕军,剩下的七万大军南下支援他们的王上,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只是,这看似两全其美的办法,要是弄不好就是两头皆堵。

虽然十万赵军对阵六万燕军,优势依旧在赵,可若是少了绝对的兵力优势,再加上秦国出兵的消息,刚刚归附赵国的燕地会不会因此产生反复?

一旦哪怕只有一两座燕国的城池出现反复,而赵国的十万大军又被蓟城拖住,没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剿灭,极有可能造成星火燎原之势,即便是最终能按捺下去,对于燕地的破坏也将是毁灭性的。

同时,七万大军说少不少,说多却也并不算多。

即便这七万大军加入了赵括的队列之中,赵括手里也不过是区区十四万大军,跟如今秦军的二十五万大军,还差着近乎一倍的数量。

这样的兵力对比,即便是赵括亲自领军也不过就是能自保而已。

一边可能导致燕地的糜烂,一边却根本无法对秦国大军形成优势,显然,这也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如果硬要在两个选择中选一条,若是为国,自然是当选第一条,集中全力,尽快破袭蓟城,是对赵国而言最好的选择,可作为臣子,第二条路却是最好的办法,无他,臣子,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王上步入危险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