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7章楚国陈都在鏖战(1 / 2)

加入书签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667章楚国陈都在鏖战所谓上有命,下必效焉。

随着赵括杀伐决断的命令下达,原本平静的邯郸城瞬间躁动了起来。

惊异者,有之。毕竟王上亲自出征,虽然在赵国也算是有这样的传统,但毕竟已经是赵武灵王时代的产物了,如今王上忽然挂帅,到底是有些奇怪的;

反对者,有之。不管怎样,王上出征,对于一个政权而言,都是一个不的风险,尤其在前线并没有传来怎样的噩耗之前,王上亲自出征,怎么看也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窃喜者,也更有之。甚至希望赵括一去不复返的人也不再少数。虽然赵括得到了赵国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旧有着不少的人,在反对着赵括。

当然,最多的,还是兴奋与期待的。

没错,兴奋、期待。

赵括何许人也,那是能带着四十万羸弱之师打胜秦军六十万大军的存在,是能以五千兵卒,硬抗燕军数万大军轮番进攻的存在。

如今,王上重新出征,众人似乎已经看到了一场大胜就在眼前。

说盲目也好,说乐观也罢,这就是赵括给赵国的民众带来的信任。

这当然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赵括出征,属于自带buff,士气自然加成,胜率自然有所提升;但另一方面,这样高昂的士气,也极其容易使得带队的赵括出现骄傲的情绪,这对于战役而言,显然是极其不利的。

而一旦赵括的出征出现任何的问题,这对于整个赵国的信心打击,也是不可估量的。

好在的是,作为当事人的赵括,并没有这样盲目的自信,更没有骄傲的想法。

相反,面对如今的困局,赵括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些担心的。

如果说长平一战,赵括还有着穿越者对历史了解的优势,那么此时的赵括,手中所能依靠的,只剩下了真正的实力。

当然,这些对于如今的情形而言,其实都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赵括知道,他必须尽快起程,趁着秦国还没能反应过来之前。

而为了保证消息的绝密,在下令大军开拔的同时,赵括也随即宣布了邯郸的戒严。别说是人员了,就算是信鸽也都不许有一只被放出去。

当然了,邯郸作为赵国的国都,长期的戒严也是不可能的。五天,赵括的要求便是五天。五天之内,绝不允许任何人向外暴露讯息。

事实上,官府的通告里就是这么跟邯郸的百姓们说的。

五天时间,在秦人留在邯郸的女干细看来,这不过是刚刚能将部队集结和整备完毕开拔的时间而已。自然,也不会太过执着地想要将赵军南下的情报传递出去。

只是,秦人显然并不清楚,早在赵括决心出兵灭燕的同时,就已经下令了邯郸军队进行备战。因此,赵军集结和整备的时间,根本不需要五天。

相反,仅仅经过一天的整备之后,赵括便领着足足两万大军踏上了南下之路。

而这五天时间,足够赵括带领大军快速抵达上党地区;五天时间,也足够收到指令的李牧所部,前出至韩之国边境了。

显然,赵括还在继续想方设法地为自家的部队争取更多的时间。

只可惜,秦军实际上也没有多少心思理会赵国的动作,在如今王龁的眼中,只有一个目标——楚国陈都。

清扫周遭城池的任务,王龁依旧交给了蒙骜。

在他的面前,足足二十万大军,几乎没有丝毫耽搁便全部压向了陈都。

好消息是,早在秦军入侵楚国之时,楚王便已经得到了奏报,并且因为赵国一早的提醒,楚国陈都之内,早已经聚集了十万大军;

坏消息是,随着曾城和新蔡的快速沦陷,直接导致了陈都之内的楚军缺乏战胜秦军的信心。

虽然从曾城和新蔡城中逃出的楚军让防守陈都的兵力来到了十二万五千多人,但兵力的上升,并不意味着战力的提升。

相反,在从曾城逃亡而出的楚军将士的嘴中了解到秦军的精锐和规模之后,楚军上下不知不觉间便被蒙上了一层战败的阴影,哪怕实际上秦军还没有杀到陈都。

不仅仅是楚军之中,这份恐慌的情绪随着新蔡城的轻易陷落,随即波及道了整个陈都。

不少达官贵人们,甚至开始偷偷地向城外转移财物和人口,即便他们做得再隐秘,却也没能逃过百姓的眼睛。

无疑,达官贵族们这样的做法,更是让楚国百姓们失去了战胜的信心。

而百姓的恐慌又重新作用到了楚国的朝堂之上。

于是,劝说楚王迁都暂避锋芒的提议,渐渐甚嚣尘上。

应该说,面对这样的提议,楚王是有过一刹那的心动的,毕竟谁也不想跟自己的性命过不去。

好在,作为一个王上起码的理智在最后一刻拉住了楚王。

清醒过来的楚王很快意识到,一旦自己放弃了陈都,就等于放弃了楚国如今最为精华的地盘,从此以后,楚国就将彻底地退出争霸的舞台,彻底地沦为和韩之国一样,看秦、赵两国脸色而活的国家了。

更重要的是,陈都,或许已经是如今的楚国北部最为坚固侧城池了。

放弃陈都容易,可秦军就会停止他们的脚步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