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6章杀伐决断欲南下(1 / 2)

加入书签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666章杀伐决断欲南下「要不要把情况向两位老将军通报一番?」

说实话,对于这点,赵括是有些纠结的。

告知吧,又怕两位老将军心急之下,做出不恰当的举动,可不告知吧,如今战况已经急转直下,无论自己怎么想方设法给予楚军帮助、削弱秦军,归根到底还是要尽快拿下蓟城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答案。

因此,无论邯郸、上党之军再多的动作,燕北之军跟秦军抢时间才是重中之重。

轻叹了一口气,在地图上足足踟躇了一刻钟的赵括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要相信两位老将军,一定会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传令。」赵括轻声呼唤道:「命孙崮将最新军情通报给燕北两位老将军,命其速下蓟城。再传令给李牧,命其迅速向南进发,准备进攻韩之国。」

「是。」刚刚回返殿阁的宦者令立即答应道。

「另外,告诉两位老将军,寡人已经率军前往上党,以攻韩拖延秦军。」赵括随即继续吩咐道,既然已经说了,那就干脆把自己的打算全都告诉两位老将军。

压力也好,动力也罢,总归是要让两位老将军对全局有个了解。

「是。」宦者令再度答应道。

见赵括不再说话,宦者令这才声说道:「禀我王,平原君在殿外求见。」

闻言,赵括微微一愣,随即明白,平原君此来,应该是来劝说自己不要轻易前往上党前线的。

不由得,赵括却是想到了与平原君的第一次见面:那时候,邯郸城内秦畏马服子的流言甚嚣尘上;那时候,自己是打死都不想去长平;那时候,却是平原君亲自前来劝说自己前往上党。

而如今,自己想要前往前线战场,平原君反而成了反对者了。

「传吧。」赵括无奈地笑着世事无常,随即又补充道:「另外,传了平原君后,便去给孙崮传令吧。」

「是。」宦者令再度答应道。

很快,随着宦者令的离开,平原君也快步走向了赵括。

「我王。」平原君微微躬身,对着赵括见礼道。

「平原君无需多礼。」赵括单手虚扶起平原君,随即拉着平原君的手臂来到了舆图前,道:「平原君此来之意,寡人已知之,且听寡人之言。」

「如今之情况,于我大赵而言,并不乐观。」不待平原君反应,赵括随即面向舆图,开始解说了起来:「短短十余日时间,秦军进展极快,会同韩军,连破楚国曾城、新蔡两座坚城,如今恐怕已经全员向楚国的陈都。

而楚国一方连败两场,损兵累万、士气低落,若是我军不以实际行动增援楚国,恐怕楚国有弃城而走的可能。

秦军既得陈都,必趁胜而北上,以二十余万大军入寇周地,魏国必不能挡。

如此一来,我军纵得之燕国之地,亦不足平秦军之所获楚地与周地也。」

一边说着,赵括一边在舆图上比划着,虽然平原君并不太通军事,却也很快明白了情况的严重性。

随即,见平原君已经大致了解了情况,赵括随即抛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道:「为今之计,只有起大军而攻韩,行攻韩救楚之举也。」

「攻韩?」平原君显然还有些疑惑。

「然也。」赵括点点头,继续解释道:「秦军为速破新蔡,不惜从韩之国借兵数万,我已令羽林卫查察韩军动向,若是韩军未归,则我大军可直攻新郑,一举灭韩。如此一来,即便秦军拿下陈都,只要我军守住新郑,则优势依然在我。

即便是韩军已归,我大军杀到,韩军势必向秦军求援。如此则可分担楚国之重压,也令楚王知晓,我军已在救援途中,当能令陈都多坚持几日。」

听着赵括的话语,平原君也很快反应了过来:「我王攻韩之策固然可行,可如此,令李牧将军率军前去即可,何须王上亲赴险地焉?」

赵括当然知道平原君有此一问,当即继续解释道:「寡人亲赴战场,理由有三。

首先,从我军来看。此战极大可能,将要以少而击多,以弱而攻强,若是廉颇或是田单将军在,此也不成问题。可李牧到底年资不足,虽有灭胡之功、千里之奔袭,却具为以多胜少、以强胜弱之战。威信到底有所不足。放眼朝堂,也只有寡人率军而上,将士能信而从之。

其次,从秦军来看。韩之国是既不能不救,亦不能过救。不能不救,是秦国不能坐视韩之国为我军所灭,但若是分兵过多,又会影响其攻楚大业,是为不可过救。此时秦国最可能只选择,便是遣一员上将并数千秦军前往新郑救援。

如此一来,我军想要快速攻下新郑很难,想要诱使秦军分兵也未能做到。

可若是寡人亲自前往督军,不管是秦军出于惧怕寡人也好,还是想要消灭寡人也罢,势必不会作壁上观,极有可能遣大兵前来。如此,则可分担楚国之压力也。

最后,寡人亲往战场,也是对楚王乃至楚国上下的一个交代。对楚国坚守陈都也是一种激励。

如上三者,固此战,寡人必需前往。」

听着赵括的分析,平原君很想说些什么,但却什么也没法说。

正如当年的形势所迫,赵括不得不披挂上阵前往长平,如今的大战,只要赵国还想要赢,就也需要赵括的名头。

当年的平原君无力阻止内外的交迫,如今的平原君也同样无法阻止赵括这颗想要赢的心。

「所以,微臣能做什么?」平原君微微拱手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