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章 君子协定(1 / 2)

加入书签

有了刘聪的接引,起义军非常顺利的渡过黄河,然后从轵关陉进入太行山。

刘聪站在山峰上俯视着王弥的起义军进入到太行山,身边呼衍颢对刘聪道:

“公子,这王弥的起义军不过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若我等大汉精锐厮杀,怕一个照面便能杀得这支起义军胆怯,然后便会溃逃,公子又何必如此礼遇。”

呼延颢乃刘聪妻族,年龄虽比刘聪要大,但对刘聪却相当恭敬。

“正因带着这样的军队,王弥却能在中原搅动风,令那晋廷不得安生,更显王弥本事!”

刘聪摇头道,“再说如今阿爷举起汉旗来投者寥寥,如今终有名望之人来投,我等又怎么能够怠慢,使得阿爷的大业平添几分波折!”

“公子大义!”呼延颢听到刘聪的话,对刘聪行礼感叹。

“咦?”看着王弥军队过轵关陉的刘聪突然轻轻发出一声疑惑。

呼延颢顺着刘聪的疑惑向着下面看了过去,说实话看多了王弥军队零零散散的爬山,军队队列更随着爬山而变得歪歪扭扭,甚至有的士卒,需要伍长百夫长拿着皮鞭去抽打才能继续攀爬。

所以相对正规军,王弥的起义军真的是从组织到纪律都差得很。

但现在,却陡然间出现一条整齐而有节奏的军队,他们两人并行,前后相差大约三个身卫,排成了一条笔直的队在轵关陉不断有序前进。

当然,若说这队列有多么整齐统一倒也不现实,但有了其他较为散漫的起义军作为对比,这样支整齐而统一的起义军就显得格外的显眼。

这就好像是黑暗之中的萤火虫,至少一下便是入了刘聪的眼中。

刘聪感慨道,“这王弥的确是不可小视,里面更有练兵之人,你帮我注意一下。”

“诺!”呼延颢听到刘聪的命令却是应答下来。

而接下来的日子,起义军基本上就在赶路中度过,每日行军更差不多三十公里,而粮食上有刘渊部队的接济,至少赶路去见刘渊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要赶路,所以倒也没有什么训练,基本上赶到了地方安营扎寨,吃了晚饭,刘泰便拉着褚祭酒开始趁着天黑前教授将士识字。

因为差不多半个时辰太阳落山,那基本就没有授课的机会了。

说到底,自己手上的物资还是太过稀少,军中少有的营火主要用于夜间戒备与巡逻,不可能拿出来给刘泰的营地将士们上课之用,所以想要学习知识只能抓紧时间。

不过即使如此,刘泰也能感觉到,距离刘渊所在的左国城却也越来越近了。

因为随着这个方向,居然渐渐出现了村落,虽然这些村落在军队接近时,全都做好全副武装,关闭村口大门,做出随时对抗的姿态,但这里有村落,就说明了这里是有秩序的。

而王弥对自己将要面见自己曾经的故友刘渊,心情多少是有几分复杂,即欣喜,又担心。

只不过他并没有在起义军众人面前表现出来,但刘泰与王璋等人还是能看出王弥有几分的焦躁与不安。

毕竟王弥对自己投降匈奴汉国后能获得怎么样的地位,到底还没定下来。

不过,这些事情跟刘泰没关系,或许更准确得说,刘泰根本就影响不了这些事。

这时的刘泰唯一能做得也就只是尽可能学习这时代的知识,训练好自己手下的部队而已。

而,就在刘泰沉下心来充实自己,教授刘泰的褚祭酒神色却带着几分凝重。

终于在距离左国城越来越近时,褚祭酒在一次教授完课程后,对刘泰道:

“营主与王帅情同父子,难道就不怕刘渊身怀匈奴血脉,拥有虎豹之心,设鸿门宴乎?”

刘泰听到褚祭酒的话,抬起头看着褚祭酒道,“褚祭酒,您居心不良哦!”

“人心隔肚皮,营主又怎么可知道刘渊是否会对王帅下暗手并部曲!”褚祭酒正色道,“无论如何营主跟王帅亲如父子,提醒一句总归不会有错的!”

刘泰思索了一下,目光直视着褚祭酒道,“人心是试不得的,尤其预设了心思,那刘渊不论有什么举动,落在王叔眼中怕都只会加深怀疑。”

“一切为了王帅的安全不是吗!”褚祭酒看着刘泰,心中有些烦躁,不由回答道。

“但提醒的这人未必处于好心,不是吗?!”刘泰看着褚祭酒平静道。

褚祭酒听到刘泰的话,到时一时之间有所语噎,神色略带着几分的惆怅,道:

“营主果真不像是一个十二岁的幼稚,真乃天慧之人,不知道为何有如此判断。”

刘泰摇摇头,开口道:“且不说刘元海与王叔乃是至交好友。

就算退一万步来说,刘元海定国号为汉,目的便是要吸纳对晋朝不满,心怀汉室之人。

如今王叔前去投靠,哪怕只是作为标杆,相信那刘渊也绝对不会亏待了王叔。

晋廷与大汉,至少做个汉人更加吸引人,不是吗!?”

“难道大晋就有这么差,让营主宁愿投靠匈奴,也不愿选择大晋吗!”褚祭酒不由感叹。

刘泰没想到,褚祭酒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说实话若从历史下流随便穿越个人上来,对投降大晋,还是现在的匈奴汉国怕也会犹豫。

哪怕大晋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有着汉族这个同族的加持,但只要投靠过来的人只要思考得全面一些,基本上都不会选择大晋。

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九品中正制。

如果是大族出来的自然好说,但如果你没有任何大族作为依靠,那不论你立功多少,你的地位在别人知道你出身的时候就决定了。

与之相比,匈奴汉国至少有少数民族的强者为王的习气,以及汉人察举制之类,至少有上升通道的制度。

再加上随着北方向着汉文化融合的过程,必然会不断重用汉族人才,某种程度上来说,你想要有足够的舞台,那就只能选择匈奴汉国。

刘泰想到这里,对褚祭酒道,“褚祭酒您应该是出身大族吧,而大晋对世家豪族向来优渥,所以褚祭酒您心怀晋廷也是自然之礼,对曾经的魏晋风华,我自然也心向往之。”

“既然如此,营主您为何不向着王帅谏言,若他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岂不美哉!”褚祭酒对着刘泰进一步的劝说道。

“因为晋廷的风华是世家的,但晋廷的痛苦是庶民的!”刘泰说到这里,感慨道,

“更不要说我乃是大汉章王之后,对晋廷更是亡国之民,乃是必不可能被重用之人!”

褚祭酒听到了刘泰的话,脸色不由抽搐了一下,却也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但又想到什么似的,褚祭酒开口说道:

“营主莫要妄自菲薄,那刘琨刘越石乃是幽州刘氏,中山靖王之后,一样被我大晋重用,可见大晋绝对没有蔑视刘氏的意思。”

“我可没有一个司马氏的姐夫,而且他就被丢到了并州,朝廷上下对他不管不问,这不就是流放嘛!”

刘泰摇摇头,伸出了手止住了褚祭酒,还想要说什么的意思。

刘泰道,“褚祭酒,我不想在这点上继续跟您争论下去了,这样只会伤了你我的和气。apbiqμνne

我敬佩你对晋廷的忠心,但我且先说明了,我跟晋廷的立场绝非一致。

只要您还站在晋廷的立场之上,我便不会听您的谋划。”

褚祭酒听到刘泰的话,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那营主跟刘渊的立场便一致吗!”

“不知道啊!”刘泰摇摇头说道,“主要还是要看刘渊能够做到何种地步而已。

观其言而察其行,这不还是祭酒您教授的道理嘛。

如果他真是当世英主,能体会我等小民不易,那王叔给他卖命又有何不可?!”

“君不闻华夷之别乎!”褚祭酒听到了刘泰的话,却是不由郑重的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