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结对的故事(附录:《宝积经》7)(2 / 2)

加入书签

二是贪图施主檀越的物质财富,出于贪念常到施主家中谋求利益、供养。

03

三是出于维护自己的名闻利养,对于超越自己的菩萨满怀瞋恨,甚至恶意诽谤、诋毁他人。

04

四是自以为是,心怀骄慢,对自己没有听闻过的经典,不肯信受摄持,甚至极力反对和批判。

佛陀认为,上面所说的四种情况,是导致菩萨所修成的善法不能保持而遭毁损的原因。

宝积经|经文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所生善法增长不失。何谓为四?

舍离邪法,求正经典六波罗蜜菩萨法藏。心无骄慢,于诸众生谦卑下下,如法得施,知量知足。离诸邪命,安住圣种,不出他人罪过虚实,不求人短。若于诸法心不通达,作如是念:“佛法无量,随众所乐而为演说。唯佛所知,非我所解。”以佛为证,不生违逆。迦叶,是为菩萨四法,所生善法增长不失。

■所生善法增长不失的四种方法

这段经文阐述的是“所生善法,增长不失”的四种正行。哪四种正行呢?

01

一是“舍离邪法,求正经典六波罗蜜菩萨法藏。心无骄慢,於诸众生谦卑下下”。邪法,是不与真理相应、不能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世俗学说。那么,正法又是什么呢?正法就是“六波罗蜜”,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菩萨所修的正法,是大乘思想的宝藏。专修大乘菩萨的六度万行,内心没有骄傲我慢,对于一切众生谦卑恭敬、虚怀若谷。

02

二是“如法得施,知量知足,离诸邪命,安住圣种”。接受檀越的布施一定要如法,要合乎规定,不贪求过量施舍,满足于维持修行的基本需要,不用一切非法的手段去追求生活资料,因而能够心怀坦然淡泊,安住于圣道,不失圣种。

03

三是“不出他人罪过虚实,不求人短”。菩萨返身求己,经常检点自身,不去探求别人的罪过是真是假,不以别人的错误、缺点来掩饰自己的过失。

04

四是“若於诸法心不通达,作如是念。佛法无量,随众所乐而为演说。唯佛所知非我所解。以佛为证,不生违逆”。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理解通达的问题,要时刻提醒自己:佛法深意无量无边,它是依据众生的不同根性、不同好乐而说的,只有佛才能知道他所说法的全部深义,并不是我所能完全了解的。我应该以佛的方便智慧为权证,只有仰信之心而不能违背。

如果常修上述四种正行,那么菩萨所积累的善法一定能够不断增长,永不失去。

宝积经|经文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曲心,所应远离。何谓为四?

于佛法中心生疑悔,于诸众生骄慢瞋恨,于他利养起嫉妒心,诃骂菩萨广其恶名。迦叶,是为菩萨四曲心,所应远离。

■千万远离这四种不正直的心理

佛教常讲“直心是道场”。要求大家为人正直、心胸宽广。

菩萨在修行过程中,应该远离四种不正直的心理。

01

一是虽然长期修学佛法,却不能毫无疑虑地秉承佛的教诲,又不能坦白地发露自己的过错;

02

二是对于一切众生,尤其是与自己同修共学的师友怀有骄傲自大或者瞋恨情绪;

图片

03

三是呵骂菩萨,嫉妒菩萨的利养和智慧;

04

四是诽谤菩萨,造成他们的恶名远扬。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下载星星阅读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免费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

这个变化,让时宇发愣很久。

千万别告诉他,手术很成功……

身体、面貌都变了,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而是仙术。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难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

时宇拿起一看,书名瞬间让他沉默。

《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

《宠兽产后的护理》

《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

时宇:???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时宇目光一肃,伸出手来,不过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冰原市。

宠兽饲养基地。

实习宠兽饲养员。

御兽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