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昭武维新(1 / 2)
君不见二战战败的小日子,昭核那老小子竟然逃过一劫。
虽然里面也有大漂亮放他一马的因素,但立宪在关键时候确实好用啊。
二二六兵变时期,那些反叛底层士兵也是把内噶了,顶着尊皇攘夷的名号。
高高在上的天皇啥事没有。
看似此次兵变是“统制派”和“皇道派”的争斗。
但参与叛乱的底层士兵,根本诉求则是贫富差距过大,而士兵的收入无法养家糊口才被利用。
没有哪家皇室能千秋万代,而立宪就是保障“万世一系”的一种方法。
有舍才有得,看似把一部分权利抛弃。
但那是有毒的诱饵,干的好没事,干不好你就自行了断。
而且,抛出去的权利更像一个靶子。
大部分野心家就会把目标,从皇位上转移到党魁首辅上。
当然了,这需要昭武皇帝制定规则,还要让人习惯在规则内行事。
趁着昭武皇帝还年轻,等他退位以后,那时的帝国内已然换届很多次了,百姓和官员们也会习惯这种规则。
你说这和以前的内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了,之前的内首辅都是皇帝指派。
从今往后,内不但要皇帝点头,还需要选举。
而选举嘛~大家都懂,皇室想要暗箱操作过于简单。
杨潇作为聪明人,这些隐藏因素想必他也能看出来。
但皇室千秋万代并没有和他的思想或者利益有所冲突。
所以,杨潇心里很是赞成。
“陛下,那我等是否现在就去成立党派?”
昭武皇帝看着如此上道的杨潇,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杨潇带着内退出宫外,之后几人开始联络志同道合的人。
时间匆匆来到德康八年末的12月21日。
今日的邸报刊登了一则篇幅巨大的。
标题就是,《内首辅杨潇联合左初斌牵头成立“皇党”》。
而朝堂众臣纷纷加入这个党派成为正式党员。
皇党的纲领就是拥护帝国皇室,党员必须代表帝国利益。
因为昭武皇帝的威望,皇党一时间声势无两。
大批的地方官员纷纷申请加入皇党。
伴随着邸报所传达的消息,还有皇帝允许帝国公民自由组建和参与政党。
但因为各种条条框框,实际上百姓也组建不了什么。
为了显示民煮公允,昭武皇帝还专门给还是川蜀总政令的刘项写了封信。
大致内容就是要他也成立一个党派。
刘项作为传统文人,忠君爱国的思想根深蒂固,昭武皇帝对他完全放心。
没过几天,12月27日,刘项成立的民格党悄然成立。
虽然民格党没有皇党那样的声势,但背后有皇帝的暗中支持,还是迅速拉拢了一些基层官员。
如今的帝国,还没有多少人搞得懂党派这种东西。
所以,偌大的帝国只有皇党和民格党。
帝国的党派实际上是三个,最后一个是昭武皇帝在军中,以皇室的名义成立的铁血复兴党。
没错,昭武皇帝不要脸的亲自下场,并且严令军队不得加入其他党派。
谁也没规定皇帝不能玩啊。
铁血复兴党也不像皇党和民格党那样花里胡哨。
党纲宗旨只有一条——坚决保卫帝国,坚决听从皇帝的召唤。
铁血复兴党不参与帝国政治的选举,所以,铁血复兴党在民间低调了很多。
只有入伍以后,才会有人来给你介绍。
铁血复兴党虽然不参与政治,但对帝国的影响却无比巨大!
不说本身就是暴力机构,就说以后那些退役的士兵,他们会像毛细血管一样深深扎进整个帝国。
时间很快来到了1八99年的昭武元年。
经过个把月论证,准备好的军事、经济、政治革新正式对民众颁布!
此次变革,为了与之前的德康大政有所区别,被后世史学家称为昭武维新。
德康大政是强国之基,那昭武维新就是兴国之本。
严格来说是对皇室有着巨大的利益,昭武维新保证了帝国皇室超然的地位和之后的传承。
帝国的工业、经济发展还是按照德康大政的框架稳步前进。biνne
但在民间,老百姓纷纷把昭武皇帝的相片供奉在自家神位中,甚至比自家老祖还高一个级别。
而且,民间对昭武维新的热情比德康大政来的更大!
德康大政主要遏制了土地兼并,又打击了腐朽的吏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