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对朝廷的挑战(2 / 2)

加入书签

燕克辛和好友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到一抹惊疑,这四人皆是官宦子弟,都察觉到了一些不妥,齐齐站起往外就走。

与此同时,这样的信息或早或晚的送到权贵官员手上,一个个都惊呆了。

这些官员们因为案件性质的转变,正拉帮结派,寻找机会打压对手,起初听到宣扬燕弘天等人捉拿刺客的事迹,也没有太多关注,反正喜成乐见。因

此并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制止。而不知何时开始,百姓们从最初探听当日捉拿刺客的情景,转变为关注案情的进展,等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百姓们对刺客的行为已经展开了大辩论。

燕国还从来没有过哪一个案件受到这么多人的热切关注,即使夏延器被捕入狱,都在朝廷的刻意回避下,只是被上层关注,而没有传到民间。

可这一次,几乎上京的百姓人人都在关注。他们不仅关注案情的进展,并对朝廷官员和刺客的行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上京的百姓,可不仅仅是普通的愚民,读人更多一些,忧国忧民的士子们成为了辩论的主角。在士子的带动下,百姓们对案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于他们平常受到更多的压迫和不公平待遇,因此随着案件的发展,平常的委屈仿佛找到了宣泄口,在这一刻爆发出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站到了博文这边。而其他各个阶层也各执一词,分成了两派。更有刚正的大臣和权贵在这场激辩中选择了沉默。这无疑深深的鼓励了百姓,甚至有人开始组织联名上,要求赦免博文。

如今事态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这已经成为了百姓对朝廷的一次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已顾不上事态的发展对自己的计划是利还是弊,开始相互奔走,而三公六卿等重要官员,则匆匆忙忙的,进宫面圣。

昭和殿此时也正为此事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大王,微臣以为,虽然李谭私吞铁矿一案还未查明,但博文刺杀朝廷命官,证据确凿,已可结案,如今士子情绪激昂,未免迟则生变,当立即宣判。”

杨晦无奈的道:“刘大人,现在已经生变了。不仅士子们,越来越多的百姓也参与辩论中,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博文情有可原,当,开罪释放。”

司徒炳忠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怎能以百姓之言论罪,博文刺杀大臣,按律当斩,已成定论。”

党相道:“司徒大人,按理确应如此,可是如今形势不同,刺客如今已被传为义薄云天、重情重义的侠士,老夫来时,已有不少地方,因为争论是否杀博文,而打起来,再这样下去,事态会更加不可收拾。”

李政上前道:“回大王,王大人到达掖城后,八百里加急来报,博文刺杀李谭一案早已传入掖城,掖城百姓听闻李谭被杀,皆弹冠相庆。王大人到后,百姓纷纷递上诉状,告发李谭贪赃枉法,欺男霸女,强取豪夺,杀人越货等等罪状,并为博文求情。由此可见,虽然李谭私吞铁矿一案还未查证,但其任掖城城主期间,确有违法乱纪之事。而微臣这两日,虽然派人向百姓解释引导,可收效甚微。今日,上京府已收到百姓的请愿,请求对博文法外开恩。如此一来,倘若判博文死刑,只怕会激起百姓不满。”

公孙垚听李政的话有所松动,立刻道:“大王,决不可赦免刺客,杀人本是死罪,更何况,他杀的是朝廷命官,必须绳之以法,以儆效尤。而如果不杀博文,岂不是表示,朝廷承认这种擅杀大臣的做法是对的。此例一开,但凡有人觉得朝廷处断不公,便擅杀妄为,势必让百姓视朝廷法度为无物。时日一长必天下大乱啊!”

公孙垚的话立刻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他说的是一方面,还有没说出口的,试问哪个大臣没有欺压过百姓,哪个大臣没做点亏心事,这要是以后大家有样学样,都来刺杀大臣,还睡得着觉么。

杨晦摇头道:“可是百姓的情绪已经非常激动,处理不好很可能引起激变,而越国四王子马上就要进京,这时候,可出不的任何乱子。如果越王子因此在上京出点意外,早已虎视眈眈的越国,必会趁机大军压境。”

季衡一听立刻不服道:“丞相何时变得如此胆,就算他大军压境如何,难道我们还怕了他们不成。”武将们立刻把胸脯拍的啪啪响,保证倘若真有此事发生,必定不让他们好过。

刘学钊立刻道:“上将军休恼,越王子第一次出使我燕国,保证使者安全,属当前第一要务,退一步说,就算没有冲撞越王子,也要防止他们浑水摸鱼。处理不当,只怕会影响两国邦交。”

燕王见众人吵了半天也没个结果,便开口道:“众卿所言皆有道理,但事有轻重缓急,区区一个刺客,杀与不杀无关紧要,当以大局为重,越近宇在燕期间,决不可出任何意外。众卿有何良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