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0章 王韶:我是来进攻的(1 / 2)

加入书签

之所以选择羌人,是王韶判断在吐蕃眼里就是跟班而已,没必要自己大动干戈。

事情的发展也如王韶所料,进军的过程中,王韶发现宋军真的是被打的只知道防守,阵图就是宋朝最‘伟大’的发明,文官和皇帝为了过瘾啊,或者是显现自己的才华啊,绘制阵图叫武将按着上面排兵布阵。

武将: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啊。

阵图是这么个用法的吗?

突然庆幸,起码还有打仗基本的指挥权和尊严。

赵匡胤瞪大眼睛,他本身其实也是个喜欢指挥的参谋长,但在他这里,武将哪怕是不听他的建议还是可以的,只不过喜欢过过瘾而已。

万万没想到他弟弟如此优秀啊,打仗瞬息万变,后面那些文官和还得要皇帝拖着上战场的皇帝画什么阵图啊?

况且,打仗阵阵用到阵的还真不多,有那个时间摆阵,什么时机都没了。

王韶可没听话的心思,更何况现在的皇帝和宰相都支持他,他哪里会去摆阵啊。

有那个时间早就打草惊蛇了,再说你摆阵不就是防守嘛,人家羌人难道非得下来钻进你的阵里来吗?

没见过如此死脑筋的打仗方法。

因为他下令主动进攻,且敢言退者斩。

宋军穿着厚重的铠甲,冒着箭雨礌石向上攻击,羌人熟悉这片山地,知晓等到什么时候会是最艰难。

而宋军确实攻不上去,有了后撤之意,王韶本身是个文官,直接把官袍脱了换了战袍,挤进了冲锋的队伍里。

他明白,此战不胜,多年的筹码付之一炬,京城的王安石也会被他连累得一无所有。

这一战没有多少计谋,王韶得加入确实带动了士气,再有,他往前冲,士兵往后撤,就算是侥幸活下来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殊死搏斗后,王韶带领队伍反攻得手,冲上了山顶。

“好!”宋神宗激动啊,不愧是他和介甫看好的臣子。

王安石眉间也舒缓下来,总算是有一处顺心。

赵匡胤拍得桌子哐哐作响,更加恨了,他大宋不是没有能打的士兵,文臣也不是不能做到血勇,为什么就不能支棱起来呢?

汴梁城听的百姓欢呼起来,还吵吵嚷嚷着要降价买卖。

王韶还没在山顶坐稳,吐蕃那边也反应过来了,立马带着军马杀过来。

王韶可以撤退,但瞧着沿山而上那么多宋军的尸体,他在想接下来的路要如何走?

王韶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不是简单的防守,也不是撤退,而是进攻。

可能听着都觉得好笑,可王韶清楚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为什么要防守?为什么要撤退?

他一开始的目标,难道不是进攻吗?

不得不说,就连我的思维都被局限住,还在想着王韶是退回秦州还是坚守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山地,万万没想到,他叫手下虚张声势,自己带着人直接往武胜进攻。

“是个好苗子。”霍去病这会儿的年纪可没王韶大,不过他评价起来心安理得。

可不是嘛,面对吐蕃杀过来,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进攻这个选项。

后退没什么好说的,守住羌人的地盘有什么用处呢?apbiqμνne

里面又没有他大宋的百姓。

武胜这个地方是大宋和西夏实力此消彼长的关键,也是吐蕃和大宋敏感的地域。

看懂的不止王韶一个人,当时就有从武胜远远赶过来想要打王韶一个措手不及的木征,可偏偏王韶直接迎了上去。

纵观王韶的军旅生涯,居然没有从来没有和敌人的主力军错过的机会,这已经不是运气,是王韶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撤退。

两军在武胜附近遭遇,记一下这一次木征派来的人叫做瞎药,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跟王韶打过架留下了后遗症。

瞎药压根没想到他居然在自己的地盘和王韶碰上了。

史书给出的答案是王韶大胜,瞎药率军逃跑。

我觉得有点太轻描淡写了,叫别人忽视掉了王韶的军功。

王韶的风险很大,吐蕃熟悉地利,他们骑兵骁勇凶狠,而且当时瞎药还有个武胜堡的优势,王韶要将瞎药打败,要切断瞎药和武胜堡的联合作战线,还要把武胜堡攻下来,他自己还是长远攻袭,疲军作战。

可是他做到了,所以,我觉得是需要单独拿出来夸一夸的,大宋从来都不缺能打的将士。

宋神宗激动得无法自已,重用,必须得重用,他就知道他的眼光没错。

还有,夸,必须得夸,写宋史的是怎么回事?

这么好的宣传案例,说得浮夸点也不过分啊,那么寡淡的一句话是干什么?

平日里记载他和介甫的时候倒是会动笔啊。

苏轼听了没有半分隔阂,甚至有要吟诗作词的冲动啊,还是苏辙拉了一把,别念出来,不合适,不合适。

苏辙冷眼看着,有许多听到大宋好不容易胜了,没有多少喜悦,更多的是遗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