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为打仗做准备(1 / 2)
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依赖执行人,大宋对官员的刑律不严苛,没有生成战战兢兢的心理,后来也爆发出很大的民乱。
比如说之前的免役法,他的出发点肯定没有坏心,但办事的人会不会勾结,会不会勒索,故意把本来是八等人家记成五等人家,叫人背负天价的免役钱?
但总的来说,一直到熙宁五年,一年多的变法终于将王安石和宋神宗的核心目的显现出来,他们之所以那么着急,抛开明面上所谓种种,还有一个目的——军费。
本来还在思考免役法居然还有这张操作的人,一下子被军费两个字吸引了视线。
本来宋朝的情况他们之前也是听得不少,现在这些人再如何不讨喜,也没有后面的三个神坑来得气人。
不是宋朝都已经默认了一个事实:不提打仗大宋还是一条好汉。
有些意外但又不是那么惊讶,变法基本上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军,若是真的不对军队动心思,才叫人意外。
当然,我们在研究王安石和宋神宗变法的目的时,会说他们爱国爱民,会说他们走在时代的前沿,但这和他们要筹集军费并不冲突。
宋神宗是一个有抱负又年轻的皇帝,当皇帝的哪里能没有点想头啊,更何况他们老赵家之前的一系列行为也已经足够丢人,只不过他没想到后面会有更没下限的。
所以,不管有没有王安石,宋神宗这个法都得变,只不过王安石掺和进来之后,更加彻底更加惨烈。
王安石推崇出来的某些法被称为‘恶法’并不是完全的诽谤,喜欢他也不会不承认其中的失败。
可王安石和宋神宗两个人又不是疯了,为什么一定要不留余力的推行呢?
从目的上来说,其实可以参照参照把大汉都打空了的刘猪猪。
刘彻:猝不及防的被提及,他都要对这个称呼习惯了。
真是可怕。
汉武帝时期的豪强大户:那他们确实懂了,他们可不就是被强买强卖嘛,比抄家好那么一点点。
宋神宗心里一动,下面的臣子顿生不妙,不是,他们是想要官家迷途知返,不是要他再彻底一点啊。
谁不知道汉武帝‘借钱’的流氓手段啊,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比较而言,王安石的手段都能称得上温和了。
宋神宗登基的时候不过二十出头,年轻人总归还雄心壮志,没有死气沉沉的。
所以一上台就征集国策,广开言路,当时还平平无奇的王韶写了一篇《平戎策》,直接在宋神宗心里发芽。
《平戎策》有好几篇,但总归围绕的核心便是河惶部吐蕃的分裂。
吐蕃的分裂本来和宋朝没有什么关系,都能问题是他分散得太散了,导致占据河湟的吐蕃面对西夏攻打没有任何还手的余力,也就意味着,大宋和西夏之间的缓冲地带接近于无。
王韶的建议是宋朝抢先一步主动占据河湟,很多人不太理解,这样不就直接相邻了嘛。
但问题是,河湟如果落入西夏的手里,那么大宋就十分被动。
西夏若是有开战的意图,秦、渭之地会成为首要目标,兰州、会州会被割断,那样宋朝面临的困境会比仁宗时期更大。
因为仁宗时期西夏打得再猛他也只能一路长驱直下,可若是有了河湟作为缓冲和调整,那么就可以向着西南方进攻,以秦州等地作为武堡,说白了,西夏能攻击得地方多了去。
而大宋嘛,将领这一块大家也都知道。
李渊看着他得河湟,气得不行,万万没想到这大宋还能气到他。
那是他得河湟啊。
其他人看到舆图差不多就明白了,本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但河湟这块地却是叫西夏攻击得范围扩大,大宋又是那么个作战强度,当皇帝的不担心都不可能啊。
前面宋神宗居然能睡得安稳都是心态好。
王韶的论点我是赞成的,保大宋先保河湟。
可反对派不知道是故意和王安石他们作对,还是打心底的真善美,说河湟向来都是不背叛不进攻的好朋友,官家你这么做不仁义啊?
而且抢回来河湟有什么用,直接和西夏正面交锋,有什么好处吗?
嗯…宋朝真的…很神奇,虽然得到河湟算不上什么开疆扩土,但他们如此抗拒我也是…
而且啊,西夏以前不也是你们的好朋友,后面还不是该拿的拿,该抢的抢。
大宋得到河湟,西夏腹背受敌;西夏得到河湟,大宋应接不暇,这个意义可不一样。
得到河湟可能没有实际的好处,但起码能避免一个坏事发生。
北宋的百姓听了觉得还是有道理,毕竟刚刚天幕的演示他们看了,西夏那边若是进一步,能打的地方就很多了。
而且不是他们得到就是西夏得到,哪怕是没有好处,自家得到也是好的啊。
其他朝代则是熟悉的头痛又来了,他们也不理解这种畏畏缩缩的设定,每次到打战的时候,就开始不理解他们的脑回路。
知道他们可能是担心西夏和别人联手,担心自家打不赢西夏…但,还是好憋屈啊。
赵匡胤看了看西夏的地盘,气得笑出声,好啊,真是谁都能咬上一口。
他一时之间不知该气西夏还是气自家没用。
王韶的策论肯定合格,先说了收河湟的必要性,接着便说河湟后续自治的政策,还挺长的一段。
不过也是,河湟啊,又不是什么穷地方,平原欸,多好的自然条件啊,完全能够满足自给自足。
而且西夏吧也是乱,虽然李元昊死了,但那边关系更加复杂了,当时的国舅没藏讹庞派兵侵占了大宋一点肥沃土地,令西夏的百姓种地,然后收入归他。
一点真就是一点,好像就几十里。
果然,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英雄人物’,要不然能缠缠绵绵那么多年了。
这要是哪个国家稍微一失手没有出这样的人物,那岂不是一下子发展起来了啊。
其他人也是被气笑了,几十里是个什么说头啊?你哪怕是贪婪点,有野望点也没这么滑稽啊。
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举动。
然后西夏那边王室也是糟心事一箩筐,你杀我我杀你,杀得都没多少人了,剩下个李谅祚亲政之后把那点地又还给大宋了,还学习大宋的礼仪,瞧着是个能教化的啊。
可惜啊,人家血脉的强大性就跟老赵家血脉一样,李元昊的凶残、没藏讹庞的贪婪完美的在他身上融合,哪怕只有十五岁。
宋英宗刚登基的时候北宋和西夏的使者商量着商量着上头了,反正是叫嚣着大不了开战,宋朝这边把岁币停了,把榷场关了。
李谅祚很有牛皮糖精神,甭管打没打赢,他就是锲而不舍的打,一直打到宋英宗都病重还不放弃。
这一次韩琦的态度很强硬,骂了李谅祚一顿还真消停了,但他没想到的是,才不过二十出头的李谅祚身体素质那叫一个差啊,没两年直接走人了,小皇帝上位,太后梁氏掌权。
梁氏掌权一下子就把内部学习汉礼给废了,然后开始对河湟蠢蠢欲动。
可以说迫在眉睫,宋朝不打仗难道能管得了人家西夏打不打嘛。
宋朝是富裕,但可以说要兵没兵,要钱没钱,皇帝手里空空的没底气啊,还按部就班搞好吏治再改革,人家会给你时间吗?
难怪……
前面的一些困惑算是得到了解答,许多人都瞧着王安石的动作很着急,听着天幕说内部反对的声音大,倒是忽视掉了外部环境。
宋朝确实没那个时间。
宋神宗和王安石很支持王韶,要职位个职位,西北那边的主管直接把人扶上去,要钱给钱,王安石新法当中备受争议的市易法就是给他量身定做的,很直白就是为了给他钱。
这条法令甚至是走了回头路,很失败。
宋神宗:划掉一个错误答案。
搞钱的事情简单许多,学会发疯就行。
没见着他后面的败家子们那么奢侈,亡国都还不忘享受,他倒是要看看他真的发疯起来,那群官员是不是敢弑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