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叶大人同框朱元璋,活的龙虎争霸图!(1 / 2)

加入书签

“至于后面排队的客商们,今天就不用再排了。”

“我们叶大人在雁门牛肉大饭店,为大家备有酒水!”

朱元璋的眼里,

一位身着淡紫色明制汉服的丫鬟,站在后门之下,面对所有商旅说道。

面带三分微笑是客气!

但这悦耳动听又不卑不亢的声音,却足以表明在她的心里,她这个知县家的丫鬟,远比这些富商巨贾高贵得多!

朱元璋看着气质不输官家大姐的丫鬟,立马就验证了一句话,真就是丫鬟都比他的贵妃漂亮,就像是挨家挨户万里挑一选出来的一样。

也就在此刻,马皇后却是在朱元璋的眼神之中,看到了明显的羡慕之色,以及隐约可见的向往之色。

马皇后对此并不在意,她知道事业有成的男人都贪心,皇帝是如此,知县也是如此。

再者说了,他连自家的那么多田地都耕不过来,也只有看两眼就拉倒。

至于那些被打发走的商旅,虽然都表现得有些失落,但也不敢责怪叶青分毫。

他们知道,叶大人只是因为自己坏了申时之后才不见客的规矩,才请他们吃上一顿饭。

对于这样的回馈,他们已经是感恩戴德了!

就如今的‘雁门集团’来说,就算他叶青店大欺客,他们也只有受着,能有所表示,已经足以证明这位叶大人的超高人品了!

大不了就是明天再来排队,虽然耽误了一天,但却能多在这里玩耍一天,也确实是赚到了。

毕竟这里的各种会所,可是出了雁门县就绝对体会不到的。

赛贵妃会所的‘海战杀倭’主题套餐激烈又汹涌,‘北上灭元’主题套餐强悍又豪放,‘梦回丝路’主题套餐更是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爽感,简直就是让人快乐赛神仙!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对朱元璋投以羡慕甚至嫉妒的目光。

而这样的目光,朱元璋的内心还是非常享受的!

此刻的他,只感觉自己像极了钦定状元,而这些人却只是只有明年再来的落榜仕子!

可紧接着朱元璋就皱起了眉头,他现在只觉得很窝火,他一个堂堂开国皇帝见区区七品知县,居然整得就像参加了一场科举考试一样。

心中的那口气,实在是不朝着他叶青发泄出来就堵得慌,但他表面上还是快速的进入了‘郭瑞’的角色。

朱元璋忙跑上前笑道:“咱就是郭瑞!”

丫鬟只是余光看了看门吏,在得到门吏的点头示意之后,才开口说道:“那就随我来吧!”

话音一落,朱元璋和马皇后就准备跨过后门的门槛。

与此同时,马皇后还直接把三张面额‘壹佰贯’的宝钞,交到了门吏的手上。

也就在门吏记账的同时,还顺便拦下了想要跟着进去的毛骧他们:“这里面是叶大人的私宅,你等武人不得入内,上交兵器都不行!”

门吏在说这句话之时,不论是眼神还是语气,都兼具命令与威胁之色。

不等毛骧说话,朱元璋便回头命令道:“这里是叶大人的私宅,咱的安全不成问题,你们就在外面等着。”

“是,老爷!”

毛骧话音一落,就带着他的下属继续蹲墙角去,而这些年轻的亲军护卫,可以说是刚刚转身就变了脸。

自从当了亲军之后,他们就不曾想过这辈子还能有这种前后门都进不去的待遇,可来此一遭,却是全部都尝到了。

他们只期待他们的皇帝陛下出门之后,就对他们说一句‘走,调兵去’!

与此同时,朱元璋和马皇后也跟着领路丫鬟,走进了叶青的私宅,但他们俩走着走着就和领路丫鬟拉开了距离!

原因无他,

只因为这一路上的见闻,着实是让他们情不自禁的驻足‘观赏’!

“这是七品知县该有的私宅?”

“县衙堪比王府,修建在县衙后衙的私宅,又堪比侯府,他叶青简直就像是根本就不知道逾矩这两个字。”

朱元璋虽然说过只要叶青表现到了位,就不追究他的逾矩之罪,但也还是忍不住说上两句。

其实,也就是地盘堪比侯府而已!

不论是建筑的品质,还是园林景观的品味,都不是那什么永嘉侯之流可以比拟的。

马皇后见朱元璋又板着个脸,就准备提醒一下她家重八,他现在只是富商郭瑞,不是皇帝朱元璋。

可也就在她准备开口之时,她也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到了。

马皇后的眼里,只是一座大半个人高的灯塔,这样的灯塔在宫里到处都是,只不过是夜晚用于当路灯之用。

宫里的灯塔,也就是石头打造成凉亭造型,可这里的灯塔却不是石头打造,黑色的金属立柱与承台之上,竟然是一座凉亭造型的有色琉璃灯罩。

一眼望去,这一路上的都是这种凉亭造型的有色琉璃灯罩,或整个单一赤色,或者整个单一橙色。

这一路上七座灯塔,就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尽管现在还没有点灯,但她已经可以想象,晚上走在这条路上的视觉感官了。

头上顶着美丽的圆月与繁星,脚下踏着一路彩虹梦幻!

想到这里,就连马皇后都觉得叶青奢侈得实在是太过分了!

其实,华夏制造玻璃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尚书》中的‘璆琳’一词,就是玻璃的美称。

越王勾践剑的剑格两面,就镶嵌了玻璃和绿松石!

华夏的玻璃制作技术,是从原始瓷釉技术中演变而来,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采用模铸法,制作大件的玻璃物品。

而到了汉朝之后,就可以生产更多的玻璃制品了,如玻璃耳坠、玻璃带钩、玻璃琀、玻璃盘等。

西汉的桓宽先生就在《盐铁论》中写道‘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