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突厥之患(1 / 2)
突然出现的突厥之乱,将一切的节奏打断了,杨坚异常重视此事,带着一群人回了皇宫,当即先诏令一部分臣子和将军入宫商议,特别点名了长孙晟前来,并且让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一起入殿商议。
寻常只会叫太子杨勇,这次也让晋王进入,这个微妙的信号群臣都看在眼里,杨勇自然是更加的不开心了,只是这时候杨坚正烦着呢,不能因为这点事情触他眉头,不然一定让杨坚大为光火。
来报的士兵将边境的情况汇报了一遍。
“突厥沙钵略可汗以周朝千金公主的名义带兵犯境,前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联合攻陷临榆关,现有消息其与突厥各部落相约,准备大举南侵大隋,兵锋直指幽州。”
杨坚面色依旧铁青,众人不言,杨坚随即大怒:“这个高宝宁,朕安抚招降他不从,本以为是个有骨气的,没想到居然去当了突厥人的走狗。”
在这年代的人看来,如果高宝宁真的是宁死不降,对北齐忠心耿耿,那就算是敌人自己也敬他是一条好汉,但是和外族混在一起,就是最下等之人,特别是出卖利益的那种。
华夏自古以来瞧不起这样的人,杨广听到这个瞬间想到的割让燕十六州给契丹当儿子的石敬瑭,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
满朝文武同仇敌忾,只是现在隋朝刚定,按照一贯以来对于北方民族的方式,都是和亲,然后携带一些礼品求和。
从汉朝开始北方一直都是中原的威胁,这些游牧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从匈奴到突厥到后来的蒙古,换了种族,但是不变的是他们的好战,时常威胁劫掠中原,不时的侵扰边关。
此次隋朝刚定,突厥人以北周和亲的千金公主之名发难,并且联合的北齐旧臣,意图染指中原,群臣自然愤慨。
但是愤慨归愤慨,能做什么呢?
一阵激愤之后,无人献策如何对待突厥,讶然无声的朝堂其实已经回答了该怎么做。
杨坚气势也下来了,不经意的一声叹息:“高颎,你有何良策对敌。”
他最信任最倚重的最终还是高熲。
丞相高颎只得走了出来:“陛下,突厥骑兵威力不可小觑,现已占领榆关,兵指幽州,幽州城高墙厚,当可以抵挡,只怕突厥多线攻击,我军抵挡不住,若破了北方方向,突厥骑兵就是南下,届时恐怕……”
杨坚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朕要你出对策,不是要你危言耸听。”
“微臣知罪,请陛下募兵征调前往北方资源,只要将突厥骑兵挡在幽州城外,应无大事。”
高熲话里行间的意思是主战,他看得出杨坚的心意。
杨勇的另外一个老丈人元孝矩马上站了出来:“请陛下暂停所有制工事,征兵前往抗敌,免中原大地受滋扰,免百姓生灵涂炭。”
随着元孝矩的话,群臣附和。
突厥人的攻击正好成为了他们让杨坚停止大兴城建设的借口。
杨坚大为光火,但是怒而不发,国难当前,理论上确实是应该先停止这种耗时耗力的大项目,全力的支持先打突厥。
杨坚的目光看向了杨广,今日才刚开始,就得停工,难道是天意,他不甘心。
“晋王,你意下如何?”
杨坚最终提问杨广。
杨广看着朝堂,大势所趋,却也无可奈何,自己暂无退敌之策,这种事情得去找李靖谈谈,或许有机会,只是朝堂上自己不能犯了众怒,而且李靖和他的五年计划中就有类似事情的应对之策。ъine
若未成年,当先休养,不能请战,不能参与。
他只知道隋朝在历史上是打退了突厥,还并未延误大兴城的工期,但是具体怎么样的不清楚,只能相信历史了。
“父皇,儿臣万事皆听父皇的。”
杨坚重新坐在龙椅上,看着满朝文武,有些不甘心的说:“今日起,大兴城停建,全面支援北线……”
“陛下,不可!”
就在此时大殿外,一个浑雄的声音响了起来,满朝文武循声望去。
一位中等身材的男人大踏步走来,笔挺着并不高大的身躯,跨过大殿的门槛,独自一人走过群臣身侧,一边走向皇帝一边高声呼喊:“万万不可!”
“突厥之害,陛下大可不必如此应对,突厥小民,对我朝并无大威胁。”
来人言之凿凿,满朝文武便哄然指责。
“人家都打上门了,你说没事?”
“要等到突厥骑兵南下才醒悟吗?”
“荒谬,荒谬。”
……
一时间那人成了众矢之的。
杨坚却很看重他的意见,皇帝伸手,群臣噤声。
“长孙晟,你说说看,何出此言?”
来人正是长孙晟,武艺超群,一箭双雕这个词就是从他身上来的,同时当年北周的时候他就被杨坚器重,后来送北周的千金公主前往突厥和亲,非常熟悉突厥的情况。
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将来麒麟二十四功臣第一位,长孙无忌他爹。
“陛下,突厥沙钵略可汗此次借口为千金公主报仇,但是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大隋建立对其礼薄,不似周朝时常有赏赐,仅此而已,微臣与突厥人生活一年多,对于他们的情况甚是了解,若真当大战,只要我朝全力一战,突厥人绝非我朝对手。”
满朝主和,只有他一人主战,他自然得面对群臣的口舌之争。
“长孙都尉虽然武艺高强名声在外,但是据我所知都尉军功寥寥,并未有什么大型战争的作战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