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初到宝地(2 / 2)
不光是磁带,还有一些她的海报,人们不光喜欢听她的歌,还模仿她的穿搭。
“我们想跟你合作,肯定是长期合作,我们签订一年的合同,在这一年之内,我们就是合作伙伴,合同到期前一个月我们双方再坐下来谈,如果还有合作意向,就再续签合同。”
梅花服装厂的李老板对王妙妙说的这些没有什么异议,他们就是想要找能够稳定的客户。他现在这个厂只有七八十号人,想要做大做强,就得有稳定的订单。
“合作的时间是没问题,你也看得出来我现在这个厂不大,所以我更想知道你们的订购量一个月是多少?这样我才能预估我现在的生产能力能不能达标?”
王妙妙和周子安对视一眼,周子安点了点头,回答了李厂长的话。
“前期我们会先订一批,首先看一下衣服的质量,其次再看一下款式能不能卖得动,如果都可以的话,我们会跟你签一份合同附件,约定好每月最少的供货量,当然,这个肯定都有前提,那就是质量一定要过关。”
李栋点了点头,周子安的这个回答其实很正常,就等同于新产品开发,打样阶段,如果样品符合需求,那么才开始量产。
“没有问题,我们有服装扉页,你们可以选择需要的款式,还有码数,每一样要多少套,我们根据你们的需求去生产。”
递给王妙妙和周子安一人一份图册,图册的封面赫然写着《梅花服装厂样品图》,两个人翻阅了一阵,最后王妙妙拍板定案,男装,女装各选了十种,每一种订100套,一共2000套。
男装的样式基本上就是上衣搭配裤子,女装已经多样化,除了上衣配裤子,还有连衣裙,半身裙,包括连体裙裤,背带裤等等,种类繁多。
“这两千套,大概什么时候能交货?”
周子安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因为他要提前联系周红斌安排车辆过来。
“我今天先去盘点一下库存的布料,如果布料充足,最多一个礼拜就可以交货。反正最晚今天一定会给你们一个答复,到底什么时候可以交货。”
他还跟王妙妙和周子安介绍了他们现在的生产能力,基本上500~600套。为了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他们现在是采用计件的方式来结算薪资的。就是每做一件衣服给多少钱,可以选择自己一个人完成,也可以选择分组完成,小组内成员平分酬劳。
王妙妙这才明白了为什么她刚刚参观的时候就觉得工人特别有激情,原来是因为采取了计件的方式,多劳多得,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工人的潜力。
“行,那我们就等你消息。”
因为是李明理介绍的,王妙妙也比较放心,李栋显然对李明理敬重有加,甚至在跟王妙妙提到李明理的时候,还是恭恭敬敬的叫他李厂长。后来王妙妙才知道,原来李栋以前就是在广市服装厂上班的,采购科的一名干事。
后来不顾家人的反对,从服装厂离职,然后开始摆摊存钱,一直到现在有了这这间工厂。
双方最终还是签订了合同,合同内容双方确认过,没有异议,加盖了公司的公章,正常情况下来说,这就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看得出来李厂长很开心,把王妙妙和周子安送到门口的时候,难掩心中的激动。这对他们工厂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订单,那他想要扩大生产经营的梦想,可能很快就会实现。
从梅花服装厂出来,他们又去了另外一家服装厂,两家服装厂相距不是很远。所谈的内容基本相近,这家厂长姓梁,在谈话的过程中,他几乎没有怎么说话,但是王妙妙还是从他的微表情里看出来他不是很开心,甚至可以说有一些烦躁。
“梁厂长,我们拟定合作协议你已经看过了,有没有合作意向?”
梁厂长戴着一副眼镜,整个人看起来微微有些发福。他的一双眼睛转来转去,就是不敢正眼直面王妙妙,他还在纠结,这么大的一笔订单,对于他这个不温不火的小厂来说,简直就是天籁之音。
“合作是肯定要合作的,你们大老远跑过来一趟,也确实是不容易。只是这份合同大部分都与你们有利,我们可以争取的权益太少了!”
在商言商,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王妙妙倒也不是因为这一点,但是后续如果贸易公司发展的好,按照现在的公司规模来说,一家肯定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家,甚至是三家或者四家来供货。
鸡蛋要放在两个篮子里,才最安心,如果一家独大,那么就会丧失话语权,一旦出现问题,鸡飞蛋打。
“合约的部分可以商量,我也可以向你们提供服装设计的图案和灵感,当然最成片还是还要靠你们自己。”
梁老板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就先试着做一批样品看看。王妙妙也不着急,反正两边工厂都需要时间,等一个也是等,等一双也是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