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抽丝剥茧(2 / 2)
顾铭昊对他笑笑,轻轻的拍了一下她的后背:“山人自有妙计!”
那个总编看起来是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外形很符合现在这个年纪的知识分子,身高大概1米7,身材清瘦,带着一副眼镜,看见他们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
“是顾同志和王同志吧!我是晨报的编辑赵冽,不知道您二位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情?”
果然脸上看起来很客气,话也说的很客气,但是语气里面明显有一种你们打扰我了的感觉。但是王妙妙也不在意,今天来报社本来就没打算能和颜悦色的讨论问题。
“赵编辑,今天来找贵报社确实是有事情要确认,还麻烦您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
把报纸放在桌子上,用手指着那篇报道香茗居的文章,赵冽顺着他的目光看到了篇幅并不大的文章。
“这有什么问题?”
“这个店铺是我的,你们现在公然把我们店里的配方登在报纸上,还恶意揣测编排我们是黑心商家。我想请问一下贵单位做这个报道有经过查证吗?这个配方可以说是商业机密,我都是有商标注册的,你们这么做不合法吧?”
赵冽一愣,他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找上门来追究他们报纸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赶紧拿起报纸来看了一遍,发现这篇报道确实不太正常,首先刊登了人家产品的配料表,这个可以说是非常恶意的破坏了香茗居的商誉,然后说他们商品价格高,是黑心店家,这种没有证据的恶意报道,如果追究起来可以说是诽谤。
刚刚给他打电话的是他的老同学,在京市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自然不能驳了他的面子。老同学特别在电话里交代他,说是顾家的孙子,可是年少有为的英雄,让他接待的时候务必要尽心。
这两位从一进门他就看出来了,仪表不凡,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这会拿出这张报纸又说出这么一番话,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怕是不能善了。
“王同志,您说的没错,但是这个事情我也要调查一下,你们可能要给我一点时间。如果是我们报社的问题,我们愿意承担责任。”
顾铭昊也没有再咄咄逼人,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下来。
“行,那就麻烦赵编辑了,我还有一是相求。”
“相求倒不必,您还有什么事,不妨说出来看看,如果我能帮得上忙,一定尽心。”
王妙妙说了她的诉求,她想要知道匿名投稿的人到底是谁?这对于他们来讲至关重要。赵冽想了想也没有直接的回复他们,而是告诉他们会去确认,到时候一并给他们结果。
跟赵冽约定好下午两点钟左右来找他确认结果,小夫妻两个人出了报社的门,直接去了香茗居。
平时王妙妙去香茗居的时候,店里面的人看到她都很开心,但是今天很不一样,大家看起来各忙各的,但是每个人看到她,眼神就会闪躲一下。一直到钱渝把他们夫妻二人请到二楼,店里的人才松了一口气。
“妙妙,他们为什么看起来好像很怕你的样子?以前我记得可不这样。”
“很正常,以前店里没有出过叛徒,我对他们也是和颜悦色。现在出了这件事,到现在还没有解决,人人自危才是正常现象吧!”
顾铭昊点了点头,用手轻轻的拍了一下她的肩膀,王妙妙知道他在安抚自己,侧过脸对着他笑一笑。
“我没事,在商场上来说算是正常现象,以后还会有。我在管理上也有缺失,以后一定会制定好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话她是说给顾铭昊听的,但是走在前面的钱渝也听的清清楚楚。心里面除了愧疚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的整顿一下香茗居剩下的人,不要再生出什么其他的心思。
“渝婶,这边已经查出来了董欣家里确实是出了事,她的父亲生了病,但是已经是两个月以前的事。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别人钻了空子,收买了她。”
钱渝想了一下,两个月前董欣确实是跟她请过几次假,每次的时间都不长,最多一天,最少半天。那时候店里刚刚跟食品厂合作,生意好的不得了,她也没有多去追究。没想到,从那个时候开始,董欣就已经开始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那她现在人在哪里?我去过她家,她们早就搬走了,我倒要去问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良心?”
钱渝的气愤,王妙妙可以理解,但是她的做法王妙妙并不认同。
“我知道她现在住在哪儿?但是你别去找她,会打草惊蛇的,我留着她还有用。”
“好,等这事情结束了,一定要把她之前从我们这边预支的100块钱要回来,这个没良心的,她不配我们对她的关心。”
王妙妙没有在乎那100块钱,因为她知道,如果这个事情查证完了,董欣要赔上的又何止那100块?
“我们今天来就是想告诉你一下,香茗居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要签订一份保密协议,一旦透露香茗居所有的商业机密和运营方式,都要承担赔偿责任和法律责任。这个协议到时候我会找专业的律师来拟定。”
1979年9月,华国的司法部恢复重建,年末下发了《关于律师工作的通知》。虽然目前从事律师行业的人数寥寥无几,但是越是这种刚刚颁布的法令,对于基层的老百姓来讲,越具有震慑力。因为大家不明白,不懂这些法令对于他们的约束力到底有多大,但是运动过后的华国,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金科铁律。
钱渝明白了王妙妙的用意,这是让她提前去通知店里的人,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这样心怀有异的人,胆大的就会寻找机会离开,胆小的人肯定会收敛自己。
下午去报社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利。报社的一名编辑,承认是他工作疏忽造成的,一听到王妙妙要索赔,而且金额巨大时,一下子就满头大汗。最后说了实话,也就是说匿名写信的人,还在信封里面放了100块钱。
当时想着是匿名写的,应该也不会找来报社,所以就收下了,原本报道的篇幅不大,以为也不会有人来追究这件事。谁想到,居然踢到了铁板上,如果王妙妙真的要按照每天店铺的损失要求他赔偿,那他就是倾家荡产也赔不起。
当然现在这种结果,只是他能选择的最好结果,对他本人来说,算是违反了报社的纪律。要写检讨还要被记过,后续也失去了做编辑的资格,只能在报社里做做排版这一类的小活。
匿名写信的人,报社这边也提供了线索,可以通过邮寄过来的邮戳,查到了寄件人的地址。
王妙妙看了一眼,大吃一惊,这个地址居然是董欣家以前的地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