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章 庸君建文帝(1 / 2)

加入书签

“汉武帝是朱标早逝了,而为什么立了朱允炆为皇帝呢,应该说朱元璋想的有点太多了。”

“建文帝首先是隔代继承皇位,年纪轻,没有政治经验,然后从他在位4年的表现来看,其人的智商和情商似乎都不高,这以属先天不足。”

“再者,其本人虽然能力差但是心高,也就是说志大才疏,他祖父年号洪武,他自己年号建文,可想而知其本人很想有一番作为的,奈何志大才疏。”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

“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

“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旦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

“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年号为建文。”

“从年号上不难看出,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驾御不住众臣。”

“朱允炆即位之后,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文人,一反明太祖的做法,推行了一系列新政。”

“这和朱棣当皇帝,执政能力可是天差地别啊,就如李世民刚当皇帝的时候,那世家是能消的吗?还不是等慢慢掌控权利,慢慢的一个个的对他们家族下手。”

“首先说用人方面,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三位典型的徒有虚名,方孝孺名气最大,而这位仁兄竟然要恢复井田制,众所周知在生产力较低的西周中期井田制就已经进行不下去了。”

“还有一点,建文帝削潘这是也想把朱棣削了啊,人家朱棣当燕王的时候可就战场杀敌了,都说朱棣对建文帝的人残暴,可建文帝不也是想要朱棣的命吗?这些大臣也是参与其中的。”

“对于佛道势力多占良田的情况加以限制,在朝廷内,建文帝对宦官管教甚严,同时又诏谕地方官,一旦发现宦官奉使横暴,虐害士民即擒送京师,加以严惩。”

“首先是重德省刑,锐意文治,崇尚礼教。以致刑部的囚犯比往年减少了三分之二。”

“这建文帝的文臣打的也是一手好主意啊,让功臣们去打燕王,回来在给个甜枣,这不就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吗?谁也不是傻子,这时候这些上战场的将军,可不一定卖力为国征战了。”

“靖难之役的本质是代表功臣和宗室利益的燕王取代了被文官掌控的建文帝。”

“就算假设没有靖难,建文帝也并不能把国家治理好,而且还会受制于文官集团,建文帝一定会早早的失去对国家的掌控。”

“哈哈,用我们现代话说,就是滤镜有点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