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二章 你什么档次(2 / 2)

加入书签

弹劾倒了四位宰相之后,韩章就成了名,成为了朝廷的重点栽培对象。

接下来韩章就去做了外交官,出使了辽国。做外交,出门在外可以代表国家,就足够说明了这个职位的含金量。

尤其是大周这种,邻居比自己国力给更强的情况。

外交出使这个位置的责任就更重了一些。

所以在大周朝出使辽国,就有了更深的含义。

只要朝廷选择的出使辽国人选,回来之后都会受到朝廷重用。

从辽国回来了之后,韩章就成为了益、利两路安抚使,随后又转任陕西安抚使,成为一方封疆。

然后韩章就在西北和西夏打仗了。

韩章在西北干了五年,战绩的话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被西夏打的狼狈不堪,很是遭受了几场大败。

还是依靠着大周,更胜一筹的国力。

拖垮了西夏的经济,等到了西夏厌战。

两国才签署了停战协议,协议结果就是还是按着大周朝的老传统来,大周朝花钱买平安。

每年给西夏岁赐,不管怎么样的说法,就是送钱。

开榷场,通商贸,为西夏输送物资。

韩章把仗打成这样,打的大周损失惨重,损兵折将,经济濒临崩溃。

还没什么人诟病的原因,在于韩章做的事,符合皇帝和士大夫的利益。

韩章在西北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打压武将武勋集团。

对于武将来说,韩章就一个字杀杀杀。

在西北走到哪杀到哪,成功打击了武将的嚣张气焰,跋扈风气。

然后韩章就以屡战屡败的战绩,和成功打压了武勋的功劳。

成功的入主了枢密院做枢密副使。

枢密院算是大周最高军事机构,相当于国防部,负责国家军队的组织、调度和指挥。

枢密使是一号,号称兵相,韩章是副使军方二号。

已经算是成为了国家高层,然后韩章就是想在大周搞政治改革,闹了一个轰轰烈烈,最后是一个无疾而终。

改革不成,韩章又离开汴梁,躲外面去了。

韩章到河北,河东,镇守了十年北疆。…

因为大周年年给辽国交保护费的原因,韩章这镇守北疆,其实也没太大的意义。

韩章在北疆十年的意义,主要还是压制武将。

韩章还是老一套,对于武将就是杀杀杀,直接给人给杀的胆寒,军队和武将自然就会跟猫一样老实。

对武将打压很成功的原因,仁宗就把韩章调回了汴梁当枢密使。

这次做一号,国防部部长,继续的压制军队。

干了两年成绩不错,韩琦就直接就被仁宗拜了相。

成为宰相了之后,韩章这个人就变了。

韩章以前做事,还算是符合士大夫的准则。

成为了宰相之后,韩章也就越来越不像是一个士大夫。

做各种事情,更多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谋求的也是自己一家的私利。

也不知是被权利给腐了蚀,还是已经做到了人臣巅峰,已经不需要伪装,暴露了本性。

就连逼迫老皇帝立储,也是韩章想要一个从龙拥立之功。

毕竟只要皇帝答应立储,不管谁坐上了储位,都要念韩章的一份情。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韩章这个人,这个人之前能得到皇帝和文臣的认可。

还是为皇帝和士大夫集团做出了贡献的,韩章一生之中,最大的作为就是压制了武人。

大周朝的军队,不是人民子弟兵,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大周的厢军,边军,甚至是禁军之中,都充斥着好大一帮子的兵痞。

蛮横无理,嚣张跋扈,目无军纪,肆意妄为,是常有的事情。

从赵宗全继位了之后,首先就需要给禁军交一千多万贯赏赐(保护费)。

不然禁军就要哗变,就看得出来,大周朝的军队武将,确实有压制、打压的实际需要。

这还是韩章持续打压了二十年的结果,不压制的话,武人集团还可以更嚣张。

大周朝不重文轻武,持续打压武人的话。

不等外族入侵,老赵家人就早坐不稳皇位了。

要挑韩章的错失,就只有从韩章拜相之后找。

韩氏一族,在相州老家,搞肆意的土地兼并,算一个问题。

但大周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就算韩家在土地兼并之中,有一些过分的举动,也撼动不了皇帝一心要保的韩章。

然后就是韩章,肆意提拔自己的儿子。

给自己五个儿子,都安排进了朝廷堂,各个职位都还不低。

韩章除了长子,算是中人之资,可以算是合格的官员之外。

其他的儿子都可以算是尸位素餐之辈。

这个问题算是严重,但是这种事情,可以罢免一般的宰相,但很难罢免已经不要脸了的韩章。

想要罢免韩章,还是要破坏赵宗全和韩章的关系才行。

盛长柏琢磨着,怎么搞批坏的时候。

顾廷烨跑到了盛家找盛长柏,想要策反盛长柏。

不只是盛长柏这些皇伯派的在行动,想着怎么搞皇考派的人。

皇考派的人也在行动,在私下的联络人手,许诺各种利益,拉拢人倒向自己的一边。

“则诚,你怎么这么糊涂,官家想要立先舒王为皇考,这是陛下有孝心的表现,陛下想做一个至孝之人,咱们这些做朝臣的,一定要予以支持。”

顾廷烨是一个妥妥的皇考派,这是文官和皇帝的权利之争。

跟顾廷烨这个武将勋贵,完全的没有关系。

两方相争,丝毫不影响顾廷烨的利益。

这种情况下,顾廷烨当然是跟皇帝站在一起,讨好,支持皇帝。

“官家既入嗣了先帝,先帝和太后才是官家的正经父母,官家到底孝于不孝,仲怀你应该最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