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一章 接取任务:舌战群王拆王宫(1 / 2)

加入书签

本已焦灼的形势顿时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为避免他们一下子把自己秒了,李建国立刻大义凛然地补了一句:

“拆掉冥王宫,才是拯救冥府危机的正道!”

冥王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李建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片刻的沉默后,秦广王凝着眉头,向李建国问道:

“李大人,您可知……冥王宫在冥府的意义和作用?”

李建国微微测过脑袋,目光咄咄逼人:“秦广王您请讲。”

“冥王宫,就是冥府的代言。它是冥府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行政中心,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和我们十殿冥王一样,就是冥府本身。就像阳间历任帝王都有自己的宫殿一样,冥王宫也是冥府的王权代表,现在您说要把冥王宫拆了,这简直闻所未闻,倘若如此,我们冥王的威严何在?整个冥府的脸面何在?您若真的铁了心要拆冥王宫,这不就是准备革我们的命吗?”

李建国一声冷笑。

还没想到怎么回复。

又一声冷笑。

还是没有。

李建国索性哈哈大笑起来。

一边大笑一边绷紧每一根神经开始用力思考,脑袋里面像经久失修的齿轮般嘎吱嘎吱开始转动,李建国甚至能闻到突触开始冒烟的烧焦味!

快想啊,李建国,张嘴!说点什么!

冥王们吓得不轻。

咋了……咋了这是,不仅心眼坏了,脑子也坏了吗?

李建国笑不下去了,因为必须得喘口气了。

李建国收了笑声,猛地吸了一口气,再次望向秦广王,厉声说道:

“此言差矣!”

“额,此言何解?”

李建国瞟了眼桌上茶杯的水。

算了,看到什么说什么吧。

“秦广王,您看,就像这水一样。”

秦广王点了点头,看着茶杯中的水,不解其意,又望向李建国,等着李建国继续说下去。

“这水,嗯,对,就是这样。”

“什么样?”

李建国愣了愣神。

怎么,这次不能理解我话里的意思了?

众位冥王目光像高压水枪一样突突突把李建国的理智扒得干干净净,李建国咬了咬牙,硬着头皮,随口诹了几句:

“水啊,万物之母,我们都诞生自海洋,海洋是我们的母亲。原来我们对水很害怕,也征服不了大海,后来少数人学会了游泳,我是大学学的。当时我们游泳课一共1个人,4个男生,八个女生,我们大二下开始学,那时候在南方城市,夏天雨水多,没空调,后来工作有空调了,但是不舍得开,电费贵……”

李建国的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拉着众位冥王转的晕头转向。

但就在一瞬间,仿佛一整个宇宙的知识泛着星光,被一个巨大的漏斗一股脑灌进了李建国脑袋里,他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电费贵,我就只能自己买了电扇,然后开一档不解热……然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我们要重视水的重要性!”

众位冥王刚才正迷迷瞪瞪地跟着李建国的叙述,在他记忆的那一片泥淖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转悠。李建国这个突然的转折,冥王们根本刹不住车,一个个纷纷被从李建国的逻辑里甩了出去。

“啊……怎么回到水这来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嗯……所以呢?”

李建国理顺了思路,说话也有了八分底气,借助自己阳间的导游经验,即刻开始侃侃而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就是告诉我们民意的重要性。诸位冥王,你们刚才的言论,说&039;&039;冥王宫是冥府的脸面,冥王宫就是冥府本身&039;&039;,这是十分危险的。”

显然众位冥王并不同意,毕竟这不仅关乎自己的福祉,还关乎自己的住址。楚江王抬头望向李建国,冷冷回道:“不见得吧,倒是李大人,定要在此关头拆除冥王宫,这才是最危险的吧。”

会议室中,顿成剑拔弩张之势。

李建国看着冥王们的神情,心里明白,冥王们并不同意拆冥王宫。

也是,作为领导,我没让你们先给我修冥王宫就不错了,你还要拆我的冥王宫?真拿老虎当病猫啊?

但是李建国没有退路,他现在必须说服众位冥王,才能洗脱自己的通敌嫌疑,望着冥王们一张张铁青的脸,李建国也明白,马上就要开始舌战群王了。

不知怎么,李建国突然升起满腔豪气,胸口一团火腾腾地燃了起来。

之前自己去开个会跑一多时,今天就算为了自己那辛苦半天的两条腿,也万万不能退缩。

那就来吧!

冥王宫!我拆定了!

我说的!玉皇大帝都保不住你!

……

一殿秦广王首先发难:“冥王宫毕竟是冥府王权与威严象征,真若拆了,冥府颜面何存?”

李建国望向秦广王,从容对道:“秦广王,恕我直呼您名讳蒋山蒋子文,您生于汉末,必知秦汉两朝灭亡之事。秦有阿房,汉有三宫,均巍峨壮观,冠绝一世,可称王权鼎盛的代表。但如今阿房已成焦土,三宫化为瓦砾,所谓王权永恒,又怎么抵得过民心所向?舍民心而追王权,本就本末倒置。您成神前还曾鼓动江东居民为您祭拜立祀,您是知道民心的重要性的,我想您现在,也定然未忘初心吧?”

秦广王满面羞愧,哑口无言,只好闭嘴。

一胜。

紧接着是二殿楚江王:“现在冥府多事之秋,拆冥王宫不要紧,但是我们的幕僚、随从们人数众多,如果拆了,他们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去工作啊……”

李建国立刻回道:“楚江王所言极是,这也正印证冥王宫内官僚庞杂冗余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把所有的幕僚和随从集合起来,从十套班子形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比分别管理效率更高,也更能便于政策推行和实施。人员精简,一举两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到时候功劳簿上,首当其冲的就是您们的名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