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姑息养奸(2 / 2)

加入书签

言外之意,你这么重视,是想拿这次的灾情,让下面的人去参劾张周?

谢迁道:“户部提前不知蔡国公谶言地动之事?”

佀钟点头道:“略有耳闻。但陛下并未下旨由户部进行灾情赈济的筹备。”

“咳咳。”谢迁清了清嗓子道,“那是因为,以往没有任何人,会以提前谶言的地动,而去做筹备,你说这钱粮若是往陕西调运,到半途中,结果地动又没发生,这损失谁来承担?”

佀钟道:“如此灾情,也不能指望从太仓调拨钱粮来赈济吧?地方上难道毫无准备?”

谢迁冷笑道:“这才叫有趣,以我所知,地方上只是将有地动之事告知于百姓,甚至都未派人前去民舍中动员,报上来只死伤数人,但谁知那偏远的农庄之内,是否有鳏寡之人并不知晓灾情,连死了都没人上报?”

“这……”

佀钟这才知道,原来地方上在这次准备地震灾情时,是那么的不负责任。

谢迁又感慨道:“或还真是仰仗于蔡国公张某的威名,若朝廷不说这是出自他之口,受灾之地的百姓或连个重视的都没有,倒塌屋舍五千多间,连城楼、城墙和衙门的公廨都不例外,可想这场灾祸要造成如何大的影响。现在就怕地方上还有瞒报的情况。”

佀钟道:“陛下似并未召见臣子,商讨应对之策。”

谢迁道:“或是陛下都知晓,此等事的发生,非要地方上自救不可。京师太仓能做的,仅仅是补地方府库的空缺,也要先等地方府库先能调得出来……户部便以此上奏,以一户折银二两的比例,上奏有关赈灾事宜。”

“受灾一户二两?”佀钟一算,这可是天文数字。

谢迁没好气道:“是坍塌屋舍来算,一般屋舍受损的,看地方怎么弄吧。唉!事情发生太突然,我等所知也不尽不详,也要等后续地方上的奏报了。”

……

……

当天张周并没有外出,当天正是他的休沐日。

年后上听处没多少事,难得他休息一天,正在家里一边享受美人温存,一边在拿着一壶茶,一手还拎着本书。

这头便知晓说是李荣心急火燎上门来。

张周只能稍作整理,从书房出来,去前厅见李荣。

“张先生,是有关陕西灾情之事,比您预想的,或还要严重,但人畜上并无太多损伤,但赈灾等事困难重重……”

李荣将地方上几处的奏报,联合了陕西地方监察御史的上奏,还有布政使司的上报,也都一并交给张周来看。

张周看完之后,道:“千里之外谈赈灾,鞭长莫及啊。”

跟张周一起出来的王明珊听了这话,倒不觉得怎样,而林仪则面色一红,将给张周准备的参茶放下之后,行礼后告退。

“李公公,用茶?”张周面色淡然把参茶推过去。

李荣无奈道:“先生,这时候顾不上啊。”

李荣上门来,根本不是为了喝茶的。

张周道:“我也都说明了,我能做的,回京第一天我都做了,这会跟我说再多也没用。我想陛下应该也不是为了让我出一个合适的赈灾奏折吧?”

李荣想了想,皇帝还真没有这么“为难”张周。

明知道山长水远的,时效性很差,再加上连谶言地震这种事,张周都已经顺利完成,还被他言中,这还要等事后再亡羊补牢?

“其实咱家前来……更多是来通知张先生一声,的确是有这件事的……您不必担心外间对您有何非议之声。”李荣老谋深算的,改口也很快。

张周道:“这就好,不怪责我,那我以后再能推测到相关的灾情,也敢提。但我就怕,不是每次都能命中的。”

李荣一脸推崇之色道:“张先生,以往咱家虽听说过您的很多事,但都未亲眼所见,此番才算是见识到了,您说您这样一心为国为民的忠臣,还在意那些流言蜚语作何?此等事,莫说是您如今每次都命中,哪怕以后十次百次只能命中一次,难道地方上就敢不照准遵从?”

“李公公夸张了,如果十次百次才能命中一次,那我就跟胡蒙也没什么区别,这么没把握的事情,我也不逞那能。”张周倒显得很平和。

好似丝毫没觉得自己能提前预言一次地震,是多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样。

李荣道:“张先生,实不相瞒,陛下对此番地方赈灾之事,很是不满,认为地方上未能尽到官吏应尽的职责。您看对这些地方官,应该有何惩处呢?”

张周道:“陛下一定是想等灾情结束之后再惩吧?”

“是。”李荣道,“临时撤换,毕竟难以做到有效替换,不如让他们戴罪立功。”

他就没好意思说,其实这是萧敬的提议。

张周扁扁嘴道:“我倒觉得,要惩处,便不能姑息,否则我这个提前做预测的人,都会觉得这群人是在乱来。别等本身灾情没造成多大的死伤,反倒是在赈灾中以为不妥当,而有百姓冻饿而死,甚至是产生瘟疫等大灾……”

“不用心防灾之人,如何指望他们用心去赈灾呢?”

李荣听了张周的话,一时怔在那。

半晌后他才慨叹道:“那就是……不能姑息养奸。”

张周笑道:“大概便是如此吧。我能做到的也就这些,决策毕竟由陛下所下达,赈灾事宜恐怕还要靠李公公等人多加费心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