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全面妥协的前兆(2 / 2)
有些话没说完。
大概在说,陛下不会是看你周经不顺眼,准备跟你的继任者,也就是佀钟谈,而不跟你谈了吧?
周经别看人在户部尚书的位子上,但他的继任者,其实早就定了,皇帝已经点名让佀钟上位,只是佀钟等了半天还没把周经给等下去,却未曾想刚没当几天吏部尚书的倪岳先被勒令致仕了。
世事就是这么奇妙。
周经道:“或者陛下来年并未有在西北大动干戈的计划呢?倒是陛下最近经常问询有关渤海巡抚造船之事。”
李东阳皱眉道:“陛下找你问过?”
周经瞅了前面正在闷头带路的李荣一眼,此时李荣毕竟上了年岁,好像老眼昏花,连走路都不稳,也有点在耳背什么都听不到一般,但李荣可是个狠角色。
这点他们这群文臣都是见识过的。
周经叹道:“可能吧。”
说是可能,其实就是肯定的回答。
李东阳和马文升对视一眼,好似都从对方眼中读懂到什么。
张秉宽下一步的计划,似乎已经不在如何去折腾西北了……或者说,在大明铸造出足够踏平草原的火炮和火铳之前,他的计划转而要去造船、靖海?
他图什么呢?
……
……
“什么,造船?”内阁值房。
刘健从李东阳口中得知周经无意泄露的消息之后,也是没琢磨过味道。
谢迁在一旁却显得不以为然道:“唐伯虎做渤海巡抚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他早就去江南筹措造船用度了,两位,不必大惊怪吧?”
李东阳回头看一眼道:“那于乔你说,陛下派张秉宽去江南,主意图是什么?”
“呃……”
谢迁琢磨了一下,问道,“栽培太子?”
这回答,多少让李东阳有点无语。
如果说朝中普通大臣,还认为是张周拐跑了朱厚照,他们这些当阁臣的,怎会不知道太子其实是“离家出走”?
而且就算朱祐樘再信任张周,也不可能让张周带着太子去一趟江南,还把陪太子出去游玩历练,作为张周南下的主要目的。
“或者,张秉宽离京南下,就是为了躲灾异,想从灾异之事上占个先,让陛下有理由让我等不再以灾异之事攻讦于他,实在不必要多想。”谢迁道。
李东阳道:“说起来,前几日我倒是得知个消息,说是提督东厂的杨鹏,多番派人前往江西。”
刘健道:“宾之你可有思虑过是为何?”
“或跟宁藩有关。”李东阳道,“宁藩过去数十年,心不安分,多番提请恢复护卫之事而不得,宁藩之野心昭然若揭,陛下一直未有理由对其出手。且大明宗藩之事尾大不掉,陛下或有意让张秉宽处置此事。”
刘健摇摇头道:“陛下明知张秉宽朝中得罪人太多,照理说,不会让他去碰这种事。”
谢迁笑道:“那还是造船吧,看上去,更合理一些。”
猜不到张周去南京是干嘛的,那就往直接了当的方向去想。
刘健问道:“陛下是否已下旨,召他回京?”
李东阳摇头道:“因陛下并未给他回京之后的差事做定案,就算是召他回来,也或在暗中进行。不过照理说陛下已于朝上放出口风,便会立即派人前去。”
刘健道:“张秉宽南下的目的,未曾想清楚,那陛下此番召他回来,又是为何?”
一时间,李东阳和谢迁都被问蒙了。
如果说张周南下有其任务,在没完成的情况下,皇帝有必要这么着急把张周召还?只是因为皇帝觉得少不了张周这个谋士,非要急着见?
刘健继续道:“南京兵部尚书的差事,陛下也未说要交给何人,难道此差事,陛下会放还给张秉宽身边之外的人?”
“你是说。”李东阳道,“陛下会在张秉宽身边人中,挑选下一任南京兵部尚书的人选?”
刘健道:“并不一定是现有的人,但推荐的事,必定是张秉宽一力促成,但他究竟要推荐谁,你们心里有数吗?”
这又把李东阳和谢迁给问住。
皇帝先让张周去当南京兵部尚书,把倪岳给取代了,显得“合情合理”,毕竟倪岳是“高升”吏部尚书,而张周在大明军中的声望很高,且张周被派往南下,完全符合传统京官的利益。
可随即倪岳被勒令致仕,张周被调回……
这就会让刘健觉得。
皇帝这是用一个迂回反打,把南京兵部尚书的位子给拿过来,交给张周了。
张周走了,他推荐个人上来,把南京兵部尚书给占了,张周就等于是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军政大权了。
谢迁苦笑道:“会是谁?唐伯虎吗?还是王德华?总不会是王伯安吧?两个新科进士,一跃做大明尚书?南北两京两兵部尚书?刘中堂啊,您会不会太多心了?”
李东阳慨叹道:“是否陛下刻意而为,尚且不知。但在草原平靖之前,大明从兵部到都督府,再到西北各处的督抚,怕是陛下已不可能再信张秉宽之外的人了。”
这话说得让谢迁唉声叹气。
李东阳并没有在哀怨。
只是说出个事实。
既然皇帝是铁了心要平草原,肯定是要把相关配套的差事完成,张周当兵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肯定也会用张周认为能稳定一隅的人,毕竟大明在平北方时,南方的安定同样重要,要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至于西北从三边总制到宣大总制,再到蓟州、辽东等处,也必定会逐渐换上张周的人。
但究竟是谁,就不好说了。
李东阳道:“张秉宽这两年用人,有些不按旧理,但每次举荐所用之人,都能独当一面。反而是之后用到宁夏巡抚杨应宁,却未曾取得效果,既不是杨应宁能力不足我等看走眼,也不是朝中未曾配合。”
“那是为何?”谢迁急切问道。
李东阳皱眉道:“是因为陛下对于西北军政的期许,非张秉宽所举荐出来的人,不能深谙其中之道。就如同宁夏这一战,没有王伯安的奇袭草原之举,光靠杨应宁于宁夏出兵,会有何成效?”
谢迁道:“或还真并非如此,你们猜,若是把杨应宁换成王伯安,结果会不会大相径庭?”
刘健抬手打断二人的对话道:“不要为未有之事做无端揣测,西北大捷,对大明来说是定国安邦的善举。西北的事,走一步看一步吧。”
潜台词就是在提醒李东阳和谢迁。
咱打不过张周,还是妥协吧。
让那子上位,他爱咋咋地。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