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背锅侠(1 / 2)

加入书签

林仪出落得也算亭亭玉立,心气很高自问巾帼不让须眉,但听了张周的话之后,她也快急得哭出来。

世上怎会有像张周这么不讲理的人呢?

我就进来劝说你“迷途知返”,站了一会都没动过笔,怎么就说有诗词是我写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好词啊,看来我这本诗集能大卖了。”

张周自然不会追求什么所谓的君子之风。

在他看来,能把这个十八岁都没到的小姑娘给赶跑,省得她在耳边跟唐僧一样唠叨,才是最重要的。

正好他还愁自己信手拈来的词挂谁的名呢。

自己刚写了个桃花庵诗,写得自己不问功名,虽然后来他说那是故事里的人,跟自己无关,转眼纳兰词又出来,搞清馨婉约风,这反差有点大。

再让他跟别人解释,自己是什么心态写出反差这么大的诗词,他觉得有点头疼。

他这次不为名,如果真要为名声,写一首杨慎的《临江仙》,不比这个强?还是别跟柳永和李清照那样搞哀怨口,要成名也要大气。

林仪也是撞到枪口上。

正愁找不到人来挂名,你就来了,那就便宜你,挂伱头上。

“这……这不是我写的。”林仪虽然也觉得这词的意境很高,但她也不能无端接受这种署名。

她现在她脑子里充斥着被人冤枉的悲愤,根本没心思琢磨这首词是好是坏。

张周道:“林小姐,这里没外人,除了你之外,就只有我,这一看就不是我写的,我生性豪放,怎可能会写这种小家子气的词。不是你,难道是朱知节?”

林仪道:“我不知道是谁写的,你要实事求是。”

张周突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林仪听完一怔。

随即她好像意识到什么。

也是。

自己身为女儿家,闺名哪那么容易被人知道?

本来还说来劝张周回头是岸,带他去跟自己的父亲认错,现在看来为了不被人冤枉写什么词,还是转身逃走比较合适。

然后她连招呼都没打,转身飞也似逃了。

……

……

“小妞,对付不了你爹,还对付不了你?”

张周回过神来,心里突然有点不忍。

就怕把一个小姑娘整出心理阴影。

但谁让林仪没事就喜欢跟他讲大道理?

自找的。

“到底我是先生,还是你是先生,跟你父亲学坏了,总想教育人,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张周拿着写着纳兰性德《浣溪沙》的纸,对于要署林仪名字这件事,张周觉得自己算是找了个不错的由头。

朱凤出现在他面前。

张周道:“不是走了吗?”

朱凤苦笑道:“我只说先出去,她……怎么了?这词……”

“林家二小姐写的,怎样?”张周把词递给朱凤。

朱凤看过之后,惊叹道:“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真是林家二小姐写的词?”

虽然朱凤不太懂诗词这东西,但纳兰容若的代表作,就算是个普通人,看完之后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很高的涵养和意境。

张周叹道:“一代才女。”

嘴上这么说,心里在想,一代背锅女侠。

朱凤感慨道:“有你的桃花诗,还有王威宁的诗,还有林二小姐这首词,那估计这本诗集必能引人追捧,买去一读的人自不会少……张兄,我也想加一份。”

“凭啥?”张周道,“你写诗了吗?”

“没……没啊……”

朱凤当然没实力去写诗词。

张周道:“我劝你还是有点自知之明,这是跟太子合伙做生意,别说我坑你!这潭水太深,你朱知节把握不了,趁早断了这心思。”

“那……那行吧。”

朱凤显得很遗憾。

连他这个门外汉,都觉得张周这次刊印诗集的事能赚不少银子。

张周道:“诗集嘛,没几首诗词,别人想抄就抄,非要买我的诗集来看?别想了,安心去西北打仗,军功在身光宗耀祖,所得的可比这点蝇头小利多多了。”

“哦。”

朱凤望向张周的目光全都是憋屈。

张兄何不带我玩了?

……

……

张周的诗集刊印了。

一次先印一千本。

定价一百文一本,这价格可不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但在张周看来,虽然没多少成本,但就算全赚,也就一百贯,相比于现在自己的家业,也不算什么。

目的纯粹是先试试文化产业这潭水。

诗集一出。

给大明朝京城的年前带来一股诗词热,也因张周先前所写的那首《桃花庵歌》开始流传开,再加上纳兰词威力加持,尚不到十天,诗集中的诗词便已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一千本,张周本以为卖俩月一点问题都没有。

结果四五天就卖完,后续抄诗的人不少,但他该印还是继续印,但再加印一千本之后……发现就卖不动了。

这件事影响最大的人,不是张周,张周一共就赚了一百多两银子。

影响最大的,要数被署名那首《浣溪沙》作者的林仪。

林仪是人在家中坐,名从天上来。

尤其张周在上面还列明,这词的作者,就是林瀚家的二小姐林仪,一时间打听林仪是谁的,还有其尚未婚配的人,络绎不绝。apbiqμνne

吓得林仪之后再也不敢出门,更别说是去找张周说教。

……

这天林庭刚从外回来,就被人围住,一群监生围着他问东问西。

林瀚本是出来找儿子说事,见此一幕,指了指儿子的方向,问刘顺道:“怎回事?”

“这……”

大明已不是南宋初年,说起来很久没再出过什么有名的才女,正好又是会试将要进行时,以至于京城内士林攀比之风盛行。

林仪的名气暴涨,也跟林仪是林瀚的女儿有关。

林老祭酒家的二闺女写了一首词,名满京城,这事太有噱头。

刘顺心知肚明,却不能说。

随后林瀚让刘顺把儿子叫到国子监的教舍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