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六章 乱始(1 / 2)

加入书签

刘辩出了鸿都门学,又走了一趟太学,接着是武库,而后是招贤馆,最后才回宫。

“这武库,划给刑曹,”

刘辩走在去嘉德殿的路上,与潘隐道:“对于战马、刀兵、甲胄、弓弩,箭矢的研制,要加大力度,不管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须大幅度提高……”

潘隐碎步的跟在刘辩身后,认真的记下,心里几次想提醒刘辩钱粮的事,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刘辩来到嘉德殿,收了伞,径直走向西边的尚书台。

还没走近,就听到会议厅传来一阵阵声音,多半是杨彪的。

“关于朝廷补缺,必须在今天到位!”

“钱粮一事,不需要你们费心,这是户曹的事,诸位专司值守!”

“施政纲要陛下已经御准,无需再议。”

“子师,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是本相要考虑的!”

“御史台的改制尚需讨论,刘中丞,你问多少次,本相也是这个意思。”

“治粟都尉位同侍郎,辖于尚书台,视为钦使,督于赋税,于各州郡,见官大半级。好好,我知道伱们的意思,暂行司隶,这是尚书台的决意,任何人不得违背。”

“弹劾?兖州牧?不要向本官弹劾,举告向御史台,本官无权做主对一州州牧、刺史进行查处。”

“太常靡耗钱粮?蔡太常有何话说?”

“我不要听这些,我问你,修建鸿都门学的钱粮是否不法?不是,那便如此。有意见,你们也尽可自行筹措。”

刘辩在不远处听着,阻止了要通报的吏,低声与潘隐道:“丞相近来做事情了?”

潘隐躬着身,道:“是。”

刘辩忍不住笑了又笑,又听了一会儿,转身离开。

一路上都是行礼的内侍、宫女,来来回回,十分忙碌。

刘辩径直来到了德阳殿。

德阳殿,是皇宫中,除了永乐宫外最大的宫殿,文石作坛,画屋朱梁,玉阶金柱,高达两丈,可容纳万余人!

这里是百官朝会之所。

说起来,刘辩还从来没有在这里举行过朝会。

走进去,一眼扫过,大殿内已摆满了坐垫、桌、餐具,布置的十分喜庆。

刘辩点点头,坐到主位之上,居高临下的看着殿中。

这一刻,刘辩忽然有种极其不一样的感觉,心中忍不住的澎湃起来,仿佛看的不是大殿,而是在俯瞰整个大汉天下!

刘辩不禁坐直,双眼灼灼,沉声道:“永汉!”

永汉,是刘辩的第一个年号,距离改元,还差两天!

潘隐立在一旁,看着刘辩侧脸上的踌躇满志,目中的坚毅光芒,下意识的躬身。

“陛下!陛下!”

突然间,有个吏跑进来,气喘吁吁的急声道:“大喜!大喜!青州朱使君大破黄巾军,收降二十万,已收复东莱!”

刘辩猛的站起来,顾不得其他,直接下了台阶,直奔大司马府,走的太急,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潘隐在后面紧追着,道:“陛下,慢一点……”

刘辩没理会他,很快来到了嘉德殿东边的大司马府。

“免礼。”刘辩不给皇甫嵩见礼的机会,径直到沙盘前,盯着东莱郡的旗帜,道:“快给朕说说。”

皇甫嵩收回手,站到刘辩身后,神情冷清,语气平静,道:“陛下,东莱郡是黄巾乱匪最大的匪窝之一,东莱郡既克,对乱匪的打击必然十分沉重。最重要的是,攻克东莱郡,东西连成一片,朱使君将完全占据主动,由北向南,平定黄巾匪乱指日可待!”

刘辩看着青州的局势,不停的点头,语气振奋的道:“好,很好!大司马府给朱卿家议功,对他手下的有功将领重赏!”

皇甫嵩看着刘辩的激动的神情,沉默没说话。

刘辩没等到他声音,心里一咯噔,回头看向他道:“卿家,还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皇甫嵩见着,立即道:“陛下无需担心,并没有坏消息。”

刘辩笑了笑,道:“卿家的表情可不像。”

皇甫嵩神色不变,与刘辩对视,顿了片刻,道:“陛下,青州匪乱经年,即便收复郡县,重要的还是后续安民,若是不能安抚灾民,匪乱永远难平。”

刘辩一笑,心头放松,又回头盯着沙盘,道:“这卿家无需担心,明年朕会将盐政收回朝廷,并转运北方各州赋税,尚书台预计,明年可得十五万万钱粮,够用了。”

十五万万,去年一年才不足五五万!

皇甫嵩神情微松,道:“陛下,是否派禁军支援朱使君?”

刘辩闻言,面露沉吟。

皇甫嵩所谓的‘禁军’,是城外禁军大营的兵马,前不久,张辽带了五千人去幽州,支援刘虞。

“再等等。”

刘辩思索再三,还是没有同意。

禁军大营的兵马,实则上没有经过多少训练,多半是流民,有战阵经验的,基本上被张辽带走了。

让一帮流民去青州,利弊很难说。

皇甫嵩也能明白,默默一阵,道:“陛下,那可否调奋武将军公孙瓒去青州?”

刘辩直接摇头,道:“朕准备调他去豫州,朕总觉得豫州要出事情。”

皇甫嵩没有再说话。

大汉的州牧、刺史、太守、诸将军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但能拉出来打硬仗的,却又屈指可数。

“不过,总的来说,形势向好。”刘辩看了一会儿,心情舒畅的笑着说道。

皇甫嵩跟着点头,黄巾军最炽盛的就是在青州,朱儁大胜,收复东莱,平定青州将指日可待!

他看着刘辩高兴,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迟疑之色,道:“陛下,关于犬子皇甫坚长,臣……”

刘辩见皇甫嵩难得的话头不顺,转头看着他,笑着道:“怎么,平日里卿家要打死打活的,这会儿舍不得儿子受苦了?”

皇甫嵩脸色一肃,抬起手道:“臣非是舍不得他受苦,只是担心他年少轻狂,无知无畏,会坏了陛下大事。”

刘辩站直身体,道:“卿家,不要看他,这次去豫州,是他自荐的,心一点,没什么危险。”

皇甫嵩抬着手,道:“陛下,皇甫坚寿可胜任。”

刘辩摆了摆手,道:“卿家,朕给他机会,你也要给他机会。你总不想他一直是洛阳城里的纨绔,一辈子浑浑噩噩,丢尽皇甫家脸面吧?”

皇甫嵩闻言,目中有些挣扎,许久才道:“臣领旨。”

刘辩看的清清楚楚,笑着感慨道:“可怜天下父母心。”

皇甫嵩神色微动,放下手,转而道:“陛下,有人举荐曹操入大司马府。”

“卿家觉得,该怎么安排他?”刘辩反问道。对于曹操的安排,刘辩一直没拿定主意。曹操执意领兵以建功立业,留在朝中着实浪费,但派去何处,刘辩始终没有想好。

“臣考虑,派他去三辅。”皇甫嵩道。他对于曹操还是很欣赏的,这个人在他手底下不短时间,有勇有谋,难得的是心志坚定,胜不骄,败不馁。

“朕再想想。”刘辩道。三辅之地,可预计的时间内是不会有战事了,让曹操这样的枭雄去那虚耗时光,太过浪费。

“是。”皇甫嵩没有多说。朝野尽知一件事,那就是当今陛下对曹操恩眷隆重,简直无人可比,三番四次的力保他。

皇甫嵩也感觉的出来,眼前的陛下,准备对曹操大用。

又与皇甫嵩聊了一阵子,刘辩离开大司马府,在尚书台,与一众朝臣商议到天黑,这才返回景福殿寝宫。

第二日,天色微亮,刘辩起床来到书房,一边吃着早膳,一边批阅偶奏本。

今日便是年底,朝休在即,太多事情要收尾,需要刘辩盖印。

忙起来的时间就不叫时间,不知不觉到了晌午。

潘隐端送来午膳,瞅着空隙,道:“陛下,太后娘娘,选了几位良家女子入宫。”

刘辩拿起勺子,送了一口汤饭到嘴里,道:“刘表的奏疏还没有到吗?”

潘隐连忙躬身,道:“人刚去问过,尚书台对御史台的改制颇有些意见,还在商讨。”

御史台本来就权职重大,与尚书台并列,现在刘辩又要给尚书台诸多特权,尤其是要派遣钦使前往十三州巡视,杨彪、王允,包括荀攸等人,都担心这会引起地方的激烈反弹,对大汉整体稳定不利。

是以,尚书台与御史台关于改制一事,一直在激烈争论。

刘辩头也不抬,道:“传话给杨彪,今天要定下来。”

“是。”潘隐应着道。

“对了,”

刘辩不等潘隐转身,道:“近来有不少人入仕,递话给荀攸,有些人,要卡一卡,有些人要磨练,不要给高位。”

潘隐心中微紧,不知道刘辩指的是谁,谨慎的道:“人这就去。”

刘辩没有再说,继续埋头批阅。

不知不觉间,又是两个时辰过去。

潘隐从外面进来,悄步上前,等了许久,实在等不得了,这才道:“陛下,大宴要开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