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内科中级(上)(2 / 2)
医家也是人,不仅有误诊的时候,也有开错方子、用错药的时候,药工得力,适时的提醒一句,保住的可能就是医家的招牌了。
谁知道,医家开错方子的是什么人,万一是了不得的人物,医家就要倒霉了。
≈lss=≈adv≈≈g真正顶级的药工,比医家还难寻,真正按照中医的规矩来,药材可不是丢进砂锅加水熬开,滤净药渣就能入口的。
一副药想要真正的得力,药材是根本,但这剂药该按什么顺序下药材,该在什么时候熬药,用什么样的水熬药,该如何送服,该什么时辰用药,都是有讲究的。
中医有人体五气,还有大环境的五运六气,还有一个一人一方的说法,真要考究起来。
一副药从采药、炮制到开方、煎药,再到服用,讲究多到让人望而却步。
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这事儿就只能想想,御医王家当年就是这个团队里的一员。
同样的一剂药,就拿桂枝汤来说,普通百姓可能就两三毛的成本,到了太医院,就是几百几千两银子一副了。
算上人力成本,可能几百几千两银子也是打不住的。
当然同样的一剂桂枝汤,百姓用来跟皇帝用来,作用可能是一样的。
兴许皇帝用起来,还不如百姓用的粗粝版本,但讲到正确用药,几百几千两银子的才是正确的方法。
这茬对西医也是一样,基础病、常见病,真正能用对药的有多少?
即便是进了医院,用药方案拿出来,也大多是经不起推敲的。
这茬口就没道理可讲,头疼脑热,花几千进医院不一定能治好,自己在药店随便买点感冒药,几块几十块也能治好。
依法用药,就是个实际存在的标准,虽说大多数时候用不上,但就是实际存在。
制药、开方、抓药、服药,中医都是有严正标准的,按照太医院的说辞,差一丝一毫都不成。
都说西医先进,能有中医的规矩先进?
真正拿出来中医的规矩,别说是一般的中医师了,就是大医家也没本事胡乱用药的,老规矩就在那死死的卡着。
这些老规矩,才是真正安全的用药标准,这可是用皇帝人头验证过的。
这些规矩肖凤不掌握,只能是堪比老药工,而不是真正的药工,不过到这对李胜利而言也就够用了。
肖凤得力,是柳爷愿意看到的,李胜利诊病疯魔,就得有个得力的药工,不然乱了规矩,砸了招牌,医界就难以存身了。
“叔儿,我不想去……”
对肖凤而言,辨药背书是很枯燥的,她不喜欢,这也源自老娘对她教导。
玩刀厉害,那是要出死力的,五六岁的年纪,就要用刀挑着一碗水,撒了就得挨揍。
十年功成,学手艺的枯燥痛苦,肖凤这边深恶痛绝。
“那就回家陪着你娘。”
一句话拿住了不想出力的肖家茶妹,李胜利招呼一声赵老大,马车就向马店集驶去。
进城回家,还是要带上肉食的,经过年前的调理,李胜利已经开始长肉了,这个过程如果打断了,开春就得再调理一遍,所以他对于饮食的要求高了一些。
因为老支书王胜庭的强制管辖,冬日的马店集村里村外,显得格外的萧瑟。
但这也只是环境的萧瑟,今年过年,马店集的社员们过了一个十几年之内,最好的肥年。
除了三十晚上羊肉蛋的饺子,一家五斤带骨羊肉,根据家口大,两三家一副头蹄下水。
年前年后吃大肉的村子,除了草原上,也是不多见的。
饱餐加肉食,老支书王胜庭虽说气力不继,但在马店集的威望,却攀向巅峰,社员们的心气也在家里慢慢的高涨。
冬麦的收成跟去年有关,注定是没个好收成的,但秋后的苞米、明年的冬麦,王胜庭跟一众社员们都是信心满满的。
不提别的,仅是屠宰场年前年后攒下的肥水,等入春、入夏沤上了粪肥,就是原本马店集沤粪数量的数倍,粪肥足够,就意味着丰年要来了。
在屠宰场搭上几只全羊、几挂羊下水,老支书又出村要账了,李胜利也没在马店集多待,挂了账,就启程进城。
从洼里到城里,李胜利的治愈任务数又涨了一个,剩下的十几个,说不准在家里躺着,也能慢慢涨足。
除了内科中级之外,李胜利这边还有个割治高级的任务没有完成。
离开城里的时候,任务数三十多个,再进城里,也就到了五十多个。
缺医少药的农村,伤患也真是不多,不是没有,而是许多伤患,自己就能处理,这就是生存经验了。
城里需要缝针的伤口,在村里,一把草木灰、一把香灰,或是一点马勃粉,就能解决大部分的外伤。
断了指头或是血止不住的伤口,在农村才有看医生的资格,这就给李胜利完成任务增加了障碍。
柳爷那边让他过了二月二再下乡,李胜利未尝没有顺水推舟,在城里完成割治高级任务的想法。
进城之后,依旧是李家、肖家吃羊肉,张股长、张科长那边吃羊杂,少带了点羊肉。
送礼,也是要分轻重的,一只整羊丢给张股长他们,就怕他们晚上睡不好觉,瞎琢磨。
给张股长送羊杂的时候,李胜利也提了去那边拉旧医书的事,这事一拖再拖,因为都是医书,李胜利也不敢拖的太久。
万一事有不协,这批旧书被送到造纸厂打成了纸浆,那就让人扼腕了。
定好了这些,李胜利也没去找王前进,而是给杜骄阳打了电话,晚上,要给杜老爹解释一下车的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