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章 开辟高超音速设计新时代(2 / 2)

加入书签

这可对赵国庆来说是意外的惊喜,他忙问道:“17厂设计过中程空空导弹?”

木总点点头说:“79年的时候,17厂就通过对法国r50空空导弹技术改造,原尺寸加粗一倍,末端增加了一段一级火箭,将射程提高到了八5公里,末端速度可以达到马赫,只是找不到可靠的引导方式,一直放在仓库里面呢!”

“那太好了!”赵国庆笑道,他虽然学过空气动力学,但也仅仅是学过,大半辈子全放在雷达上面了,对气动外形,火箭发动机,固态燃料,飞行控制上面可以说只知道个皮毛。

现在有了平台,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办多了,至于平台好不好,赵国庆没考虑那么多,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吧!

木虎当天就回京城,跑立项的事。

两天后,17厂派来史培刚总工程师,在一个班的军人保护下,将“r50改”导弹的技术资料送到14所。

高所长特地找了独立的房间,来放置这些资料。

在资料室,史总工对赵国庆说:“风动实验已经做过了,转向过载能达到七个g,结合处做了加固,开始阶段的速度不够,但到了中后期二级火箭发力,因为推力大了,比r50机动性更好,我们做了全部的测试!”

测试的数据多达两百多页,很详尽,从发射到燃料耗尽,静态的推力,以及动态的速度、推力变化,以及高超音速状态下气动力的变化等数据。

赵国庆最为关注的是控制系统,双鸭翼布局加上尾翼,前鸭翼是涡流发生器,尾翼固定,只有次鸭翼可以转动控制方向,这种布局迎角状态下,机动性很好。

但因为有前鸭翼,阻力过大,弊端还是很大的,末端速度受到限制,大迎角状态下,很容易失速,丧失机动能力,与追求轻量化控制的潮流相背。

不过这个弊端,可以通过导引方式进行修正,在计算机里面测算敌机的轨迹,将导引的目标放在机头方向前两米的位置,战机只要是尾翼控制的,机头的状态肯定是变化最慢的。

资料里有详细的次鸭翼的转动角度,对导弹各个飞行状态的影响,特别是高超音速状态下。

甚至还有原版r50导弹鸭翼控制系统的全套资料,赵老师惶惶不安的心情终于得到平复。

他心里有底了,大概的思路也整理出来。

根据导弹的基准外形,通过计算机建立差异化几何模型。

用电子计算机,对导弹在不同攻角条件下外流场进行精确数值计算,得出了各模型的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随攻角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速度、不同姿态下表面的压力分布情况。

再结合实际测试的数值,进行校验,最后再用计算机模拟,得到最佳的状态控制函数,作为计算机控制程序判断的依据。

当然这个思路,还需要验证。

赵国庆说:“史总工,我打算在计算机里面建立导弹模型,需要17厂的同志们帮我们建立相应的静荷载、高超声速气动荷载、冲击荷载以及噪音、震动荷载等方面的力学数学模型,这一块理论你们可是专家!”

史培刚面色剧变,说:“建立模型计算机分析吗?我们只做过部分的结构有限元计算……”

看着史总工惊愕的表情,赵老师点点头,他又要开辟计算机设计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新时代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