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7章 血案的背后,皇帝挖角(2 / 2)

加入书签

张异看到奏报之后,出声询问。

这件事发生了有一段日子了,因为皇帝不问,张异也故作不知。

不过他登报悬赏,确实也是威力惊人。

许多真真假假的消息,都被汇总到报社这边。

报社本来就和锦衣卫有业务往来,张异随手将消息给了锦衣卫。

也是因为这个动作还真的发现了,原本许多忽略的细节。

“弩……”

张异从这份密奏中,看到了关于弩箭的情报。

他倒吸一口气,江郎的死,果然有问题。

随着大明火器的逐渐普及,弩这种兵器,重要性越发了。

可是,这依然改变不了,手弩只有军人才能配备的事实。

弓,百姓可以有。

但藏弩跟造反差不多。

“陛下是觉得,大概率是军人动的手?”

张异抬起头,他自己也被这个猜测吓了一跳。

洪武年间的军人,可不是后世军纪废弛的样子。

如果真有军人袭击了江郎他们,也难怪江郎有锦衣卫保护,依然死于非命。

“没错!”

确认了心中的怀疑,张异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如果是有军人插手,那表示江郎说的事很可能是真的……

但这件事的性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改变。

江郎去查的,不过是一个贪腐案件。

而从他被杀开始,到有地方军人牵扯其中,这已经远远不是一个贪腐案件能形容。

“也多亏了你想出登报悬赏这一招,朕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这也是朱元璋特意将张异叫过来的原因,若是没有那一百两银子,绝不会有百姓铤而走险。

华夏是个乡贤社会,地方上许多事,都是被严格把控的。

士绅掌握了信息渠道,外人,哪怕是朝廷的人下来走访,本质上也是外人。

想要从百姓身上挖到有用的信息,很难很难。

可是报纸的出现,多少能创造奇迹……

张异笑了笑,后世许多用烂了的方法,放在这个时代却属于非常好用的新东西。

一百两银子和来自朝廷的保证对方安全的手段。

足以让百姓铤而走险。

张异是真给钱,也负责将举报有用信息的人迁移,离开原地。

而也是因为如此,后续还有更多的补充消息,汇聚到朝廷这边来。

锦衣卫根据朝廷汇总到的信息,已经开始查附近的卫所军。

一个的江郎案,不知道会牵扯多少人?

张异有种感觉,这个案子发展下去,恐怕能列为洪武大案之一了。

这件事可怕的地方在于文官和武将的联合的严重性,在老朱心中已经达到了造反的级别。

他朱元璋为什么敢在文官集团怨气冲天的时候,依然推动改革?

凭的就是徐达,常遇春还有千千万万大明将士,才是老朱真正的依仗。

可如果文官染指兵权,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张异,朕想另起一份报纸,你看如何?”

朱元璋就这个问题询问张异。

张异一愣,但很快就明白了。

虽然日月时报的性质其实本质上也是官媒,可毕竟还是有所不同。

老朱从他这里看到了纸媒的潜力,相信他应该很早之前就有这个想法。

只是报纸的运作逻辑,朱元璋没有搞清楚。

他这些年一直在学习如何运营报纸,大概率是觉得已经差不多了。

张异闻言笑道:

“理当如此!

日月时报毕竟是民营报纸,虽然有时候也会转发一些官方的消息!

可论覆盖面,肯定不如朝廷办的报纸好!

不过陛下可想好了,如果您办官媒,交给谁运营?”

朝廷的管理单位,自然就是文官集团。

可老朱办报纸,就是为了绕开这些人,他自然不可能将报纸的运营权力交给其他人。

那报社的运转,肯定不能死文官集团的人。

人才从哪来?

张异其实心知肚明,在朱元璋询问自己的时候,他就知道老朱想找他挖角。

张异手中有成熟的编辑团队,许多人拿来就能用。

但这么做,看着有点不太地道,所以朱元璋要探他口风。

他估摸着,本来朱元璋会晚点跟自己说,但江郎一案,让他看到了媒体还有更多的潜力可以挖掘。

所以老朱等不住了,他必须设置朝廷自己的官媒。

这件事对张异有没有影响?

其实没有,虽然老朱心里担心他有想法,但朱元璋却不知道,张异从日月时报问世开始,他就做好了老朱抢生意的准备。

这个世界,容得下两份报纸。

而且从一开始,日月时报的定位就和张异想象中的官媒拉开差异化。

日月时报,定位就是民间的,搜集有趣新闻的报纸……

而官媒,它总不能报道东家长,西家短吧?

“朕想,让你帮忙将报建立起来,朕再派别人去管理……

人才,你推荐一些给朕,让朕挑选!”

老朱大概也觉得自己办这件事不太地道,虽然故作镇定,但语气依然有些不同。

张异笑笑,说:

“这件事好办,其实臣早就想建议陛下做一个官媒。

以前报纸不成熟,臣也不知道这东西能不能在大明铺开!

如今时机成熟,朝廷不能没有自己的发声渠道!

关于官媒,臣有一些建议……”

张异将后世官媒的定位,播报内容和运转逻辑,都跟朱元璋说了。

朱元璋眼睛一亮,他虽然研究过一阵子关于报纸的运营,可大多还停留在抄张异的日月时报上。

可是张异给的提议,却将官媒的运营方式说得清清楚楚,也符合老朱心中的设想。

老朱这才相信,张异真的有想过建议他设置官方报纸。

他心中对张异的愧疚和警戒也消失了。

报纸的格调和日月时报不同,产生差异化的东西也谈不上竞争。

多疑的他,对张异如此上道的表现自然满意,所以他大手一挥,就让张异去搭建官媒的框架。

这份报纸,自然而然地有了张异求不得的《明报》这个名字。

张异也对报纸的组织架构提出建议。

社长不管是不是挂名,都要由一个皇室的人去担任,这是给报纸撑场面,防止外人干涉报纸的内容。

然后,既然是官媒,利用朝廷的优势……

也可以实现报纸的盈利……

至于最重要的内容,张异答应带着一些人将报纸的框架做起来。

不过他提出一个让老朱有些难受的提议。

报纸的编辑,至少在张异的报社里,女性的比例极高。

倒不是说女性的文章写得比男性好,而是因为他一开始就让自己三个未婚妻参与到报纸的运转中。

如果要组建官媒,张异少不得要带一批女性进入。

这些人,老朱是不是能接受得了?

朱元璋果然陷入犹豫不决之中。

他当初可是开历史倒车,重启人殉的人,这些年被张异一步步逼着,逐步让女性进入社会大生产之中。

报社启用女性,本身就已经让那些道学先生气急败坏了。

这些年,关于报社的指责从来就没有停过。

而张异还准备把这套带入官媒之中?

这不是变相的,让大明出现女性的公务员?

老朱倒吸一口凉气,牙有点疼。

这个决定要是下了,可真会引发轩然大波……

“你这子,尽会给朕找麻烦?”

朱元璋见张异事不关己地坐着,气打不到一处来。

张异心中暗笑,他本来就是故意如此。

许多时候,看似不经意的让步,就会让社会观念潜移默化的发展。

张异并没有兴趣去解放女性,但他的价值观天然的认为男女彼此之间是可以平视的。

就如徐家丫头,她的不甘,只有自己能理解。

而也是因为如此,徐家丫头才会倾心于他。

这是张异天然的三观,也因为如此,他毁在自己方便的时候,顺手推动社会观念的改变。

面对皇帝的指责,张异故作委屈:

“陛下,女子心细,很多校对,编辑之类的工作本身女子做得就好!

如果陛下想要找熟手将框架搭建起来,臣只能如此。

可如果陛下介意的话,就给臣两三年时间,臣先培养一批男编辑出来……”

“行了行了,朕准了!”

朱元璋的性子被张异拿捏得死死的,老朱这种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他想做的东西就要做。

让他等两年,老朱大概率是不肯的。

“那臣就去准备了!”

“不急,你先完婚再说……

对了……”

朱元璋喊住准备离开的张异,说:

“你需要任何贵重的药物,都可以随时找太子帮你找……”

“多谢陛下!”

皇帝肯主动关心老张,张异心里还是认朱元璋的人情。

“去吧,难得一家人团聚,报社的事你不用急着处理!”

张异这次是真告辞,离开皇宫后,他深吸一口气。

江郎案,在他心里隐约和某些事情联系起来,不过事情繁杂,他也抓不到头绪,干脆就先放到一边。

张异是放下了,可是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却让很多人茶饭不思。

此时,许多人徘徊在胡惟庸府邸前,就想让他给个准信。

胡惟庸闭门,对于手下那些人求见的请求,一律拒绝。

“大人,这户部那边,皇上的账目查得越来越严了……”

“账本呢?”

“关键的账本,咱们已经烧了,但是……”

仆人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胡惟庸却明白对方的意思。

账本烧了,换在别的朝代,此事大概就断了!

可放在朱元璋身上,此事估计没完。

锦衣卫可不会因为证据消失而善罢甘休,诏狱会撬出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

“凌说正在回来的路上吧?”

胡惟庸的眼中,全是疯狂的狰狞。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