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0章 奉旨同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 / 2)

加入书签

第410章奉旨同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个有钱的俏寡妇,不管放在什么时代,都是非常讨人喜欢的。

李氏的年龄,放在这个时代算是老姑娘了,可是如果放在后世,她也不过二十多岁,连大龄剩女都算不上。

人美,不一定有官员心动。

但人美有钱,可就有许多老不尊官员企图染指,孤儿寡母,宗室容易被人欺负。

观音奴的到来,虽然不至于说帮了母女俩天大的忙,至少也给他们少了不少麻烦。

张异若有所思,他还是低估了女人在这个世界的难。

就算他给她们一辈子都享受不尽的财富,她们也很难平平安安……

“不对,陛下不是在洪武元年立了女训……”

张异此时才反应过来,老朱是鼓励妇女守寡的……

李氏这种烈妇,一般人绝不敢去触霉头。

李氏这些年赚了钱,早就可以买到更好的宅子搬出去。

“因为陛下废除了他以前的规矩,所以有些人打主意到婶婶这个有钱寡妇身上?”

不管是李氏,还是孟瑶,听到这个词,都觉得十分温暖。

他点头,两个人走出清心观的大门。

番薯和土豆也是如此,如果它们无法在窗口期内完成部分改革,大明的日子依然会回到从前。

无论是理学也好,君主集权也罢。

有了品秩,张异就可以入宫面圣了。

纺织这种活,没有女工确实不行。

大势来临,他可以推上一把,但也就做到这份上够了。

三年时间,改变了很多事。

在张异等人回来的时候,观音奴在道观这边,也听到了动静。

方同点头,道:

稻米作为华夏人的主食,是番薯和土豆永远比不上的。可是土豆和番薯,如果遭遇灾年,那肯定算得上救命神物。

他是了解朱元璋这个人的,虽然他在某些方面,似乎很反抗传统,但这货也是理学的绝对拥护者。

能出现一个类似药王稻的品种,几率很很。

张异主动站起来,问

“郡主,宫里可有消息传来?”

李氏母女收拾女人的衣物,自然不希望他在一边。

“一会,我去问问方同方大人……”

马公诚不欺我!

孟瑶拉着李氏的衣服,李氏眼眶泛红。

在番薯和土豆等美洲作物进入大明之后,这两个作物才是真正能改变底层状况的神物。

张异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观音奴,他看完育种的记录,又在翻看关于清心观田产收成的情况。

他张异,有自己的品秩,有自己的地位。

外边看守的锦衣卫,马上靠近。

方同座位看守观音奴的主要负责人,冷着脸过来了。

他不想拉拢王保保了?

是让自己滚蛋,还是让观音奴换个地方,他应该有个说法才对?

张异没有多想,道:

她是前朝郡主,朱元璋也不曾虐待过她,其他人对她的身份并不排斥。

人的需求,首先是要填饱肚子,接下来才是追求口感。

会倒逼上层做出改变!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他主动跟自己说话,观音奴自然也不会失礼,她回道:

“不曾!”

姑娘手里拿着包袱,走路都是摇摇晃晃,但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张异感受得到。

一会,李氏也出来,她的行礼比孟瑶的还少。

张异听他说下来,大概也明白了一些。

“占城稻虽然很好,可世间没有完美的品种……如果能培养出一些适应力强,抗病强的品种,那自然是好!“

……

张异只是没想到,在李氏母女已经拥有了如此多财富的情况下,依然去做这件事。

张异牵着孟瑶的手,一行人上了马车,往清心观走。

他知道改良的路径,改起来应该不难,也会很快。

张异乐得见到这种改变,他也没有去推动什么的意思。

从地位上来说,他大概也勉强和张正常平起平坐。

生产力带来的改变,让工厂对女工的用工要求开始提升。

正感慨着,他抬头就看见观音奴正气呼呼地看着自己,心想这女人有病。

观音奴和李氏母子也算相处了一年多,主动过来拜访。

可是底层的蒙古人,依然逃避不了这个影响。

一想到当初拒婚的时候如此决绝,可如今去和一个道士牵扯不清

观音奴的心情十分烦躁。

根据她们的记录,她们确实发现了不错的稻种,也许再杂交下去。

外人看他,不再是龙虎山嫡子,真人嫡传……

观音奴主动提起这件事:

也不会因为它在技术上产生什么变革,而马上变得不一样。

朱元璋吃了什么药,竟然改变得如此彻底?

那个开了历史倒车的殉葬制度,就可以看出这家伙心中的成分。

李氏母女的运气好像也不错。

“陛下那边可有消息,关于如何处理郡主的事……”

李氏和孟瑶自然而然接手了管理张异这些田产的问题。

观音奴就是明显的例子,她虽然以蒙古人自居,可受礼教的影响,还大过徐家丫头这个反骨仔。

他对张异十分客气,张异于他寒暄后问道:

可这已经不是他一个道士能左右的事情,他只能寄希望于朱元璋,真能打破平衡。

张异被徐家丫头给轰出来,连带着徐允恭。

“回家!”

生产力会改变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产生的利益变化,

但她没有,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大概也是觉得,清心观才是老孟死了之后,她们的皈依处。

还能有更好的发现。

“地主老爷稍候,我们去收拾衣服……”

“我们好了!”

天下的大势,并不因为他喜欢所改变。

他微微一笑,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而且,关于番薯和土豆品种改良的事情,如今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似乎是徐家丫头做了一些工作,她对张异的态度更加友善了许多。

草原儿女,有必要这么迂腐吗?

他也想起类似观音奴这种蒙古人,先祖早就在汉地生活多年,就算留着一定蒙古传统,但其实受的教育,更接近汉人。

被老陌和锦衣卫看见,此事一定会传回宫里。

当年张异离开的时候,也带走了一部分稻种,龙虎山上同样有一群育种的人,并且比药园子更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