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4章 战败的影响,预言战局(1 / 2)

加入书签

第94章战败的影响,预言战局

岭北之战,明军大败。

朱标是明白这一战的份量,洪武三年之后,大明基本收回了历代中原王朝的传统土地,完成了自己的战略布局。

但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朝廷中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其中有文官主张的,依托长城,和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周旋……

这是历朝历代王朝的选择,也是最为保守的选择。

朱元璋一开始,本来也倾向于这种选择,可是徐达的坚持,让他改变了主意。

老朱自己的心思,也有以攻代守的意思,加上明军过去几年,一直百战百胜。

“这些年也是大伙过得太顺了,所以该有此一拜呀!”

朱元璋让其他人退下,转身走进御书房。

他第一时间让朱标将所有的战报都拿出来,然后比对着地图复盘这场战争。

“常将军,贫道这次来浙江,真的有事,拜访您只是顺路!

回头,贫道还要去琼州一趟!”

这一战的战败,确实改变了大明的策略。

“徐达竟然败了!”

张异突然叫了一声在前边给他赶车的老陌。

自己这条命也是他救下来的。

张异原来住的地方,观音奴不动。

他的本事,常遇春从皇帝那里听过,见识过。

张异说完之后,潇洒告辞。

而且想要真正击溃蒙古人,也不太可能。

“你看,这车怎么样?”

“哥哥赢了……”

张异告别常遇春,上了车。

“不用在意这种细节,不就是偷跑嘛!

我都1岁了,能决定自己的人生……”

但这件事早得很呢,目前能够如蓝玉一般,直捣黄龙,让对方消停几年,才是正道。

观音奴闻言,道:

这道观并非没有主人,观音奴打听过,此地原来的主人,是一位名满京城的神仙。

张异世如何知道,明军在岭北战败?

“天机!”

朱元璋口中的保儿,正是他的外甥,大明的曹国公李文忠。

张异一眼看出常遇春的心思,直接点破。

常遇春那点心思,张异知道得疫情二村,他正想拒绝,却想起一件事。

她自己主宰新起的院落中。

终王保保病亡之前,大明再没有发动北伐。

奴婢离开之后,观音奴打开那些胭脂水粉。

一个叫孟瑶的姑娘,据说还是那位道长的未过门媳妇……

对于张异的本事,常遇春深信不疑。

如果他还是以前的常遇春,他就不会来当这个浙直总督了。

张异登时讪笑起来。

常遇春若有所思。

孟瑶最喜欢的,就是跟她讲张异的故事。

“战争哪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徐达犯下的最大的错误,是让朕一开始定下的三正二奇的战略丢弃不顾!

他的冒进,让保儿那边,也承受巨大的压力!

三路大军,相互呼应,才是最重要的。

“哥哥一直以不能击败徐达为遗憾,有这一战,他的地位就更稳定了!”

“你确定?”

如果有常遇春在,徐达也许就不会孤军冒进。

“说实话,以前我有些看不上王保保,总觉得陛下言过其实,但此战之后,他当得起奇男子的称呼!

朱元璋为什么将她安排到这里,观音奴想不明白。

李善长的相府,这位老宰相在皇帝得知此事的不久,也受到了前方的战报。

“哥哥能平安就行了,我怎么样无所谓!

青灯,道观,在此了却一生,也好过嫁给不喜欢的人!

观音奴指着周围的一切说:

“老陌……”

连老朱自己,都怀疑他是不是错了。

张异神秘一笑,常遇春若有所思。

“常建军,我走了!”

观音奴知道这个道士的名字。也对此人颇为好奇。

等明年春暖花开,就可以回南京看看了!”

“蓝玉的两次胜利,看似大胜,其实并没有拿到什么实在的好处!

在观音奴看来,光是壁炉,厕所,还有那个神奇的自来水塔,都是她觉得非常有趣的东西。

“天不佑大明,我大明终究不能远迈汉唐!”

“要是遇春在就好了……”

他来了十二年,却不曾好好看过的世界。

……

常遇春好奇地看着张异。

观音奴闻言一笑,哪怕她做梦,也不敢梦到王保保能杀回来。

“这个问题我也知道,等回头把空心轮胎的制造工艺研究出来,就好多了!”

蒙古人只要往后退,大明的军队不可能杀到那么远的地方,也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各种现代人不会遇见的危险,在这个时代非常常见。

最后,她找到火折子,点了火,将纸张烧掉。

橡胶的价值,等到它开花结果之日,自然会被人重视。

至少大明的军队也第一次认识到,深入漠北和在汉人的传统统治区战斗,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应天府城外的一座道观。

“话虽然如此,但那皇帝居然让姐来当道士,可恶……”

……

“徐达败了……”

“姐,您要买的东西我都给您放在这里,我去忙了!”

李善长死死盯着那份战报,写满了不甘心。

他还自顾吃着水果,跟常遇春唠嗑:

“是不是岭北大战败了?”

“遇春要是在就好了……”

“断头山……”

“将军可是恨自己不在北方,以为如果自己还在的话,能扭转乾坤?”

“原来,一开始,我大明的军队就落入王保保的圈套……

朱元璋吐出一口长长的气,这一战带来的影响,很有可能是未来大明二百多年的国策改变。

只是,她突然觉得不对劲,赶紧细看那些包装。

但说皇帝以后不敢北伐,那是太看朱元璋了。

这货分明就是为了那些橡胶而来。

张异之所以愿意装神弄鬼,说这句话,并不怕皇帝说他晦气。

常遇春说着,身上自有一个油然而生的自信,但他很快又泄气了。

徐达最佳的伙伴,还是常遇春。

他看着上边的消息,失魂落魄。

而且,咱们在这里也不差呀!”

这并不是朱元璋期望的结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