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7章 带血的爵位,架空君王(2 / 2)

加入书签

……

朱元璋摆摆手,道:“此事反而不急!

要拿下日本,大明如今的国力还不够!

胡惟庸表情惊了一下,汪广洋这个名字,让他危机感瞬间升起。

常遇春哑口无言。

不管李善长多不爽,沐英最终还是班师回朝。

李善长已经不止一次明示过他,自己就是他未来的接班人。

而平安和章存道就差点,只有卷没有诰,爵位不世袭。

常遇春拍拍胸膛,向皇帝保证。

张正常当年拒了天师位,直接把皇帝下去的台阶给抽走了。

只是洪武一朝,皇帝毫不掩饰对臣子的戒心,让他们这些上层的官员,同样感觉到危险存在。

接下来的两个月,沐英带着玄武军将东海的据点都打了一遍。

不过,玄武军在东海上,啃下来一个硬骨头。

当年那场刺杀,常遇春作为知情者,他是朱元璋倾诉的对象。

君臣二人之间的胡闹,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此行,玄武军斩杀倭寇……,擒拿……”

朝廷的运转规则,本应该是跟以前任何朝代一般,大家各行其是。

在这场莫名其妙争执中,李善长怅然若失。

就是以后自己出宫,都很难。

……

“汪广洋有个劣势,就算他当了宰相也很难改变……

“沐英封侯,平安和章存道封伯!”

朕是在朝堂上跟他来一场相认呢,还是以黄家父子的身份,去面对他?”

“肯定能行……”

如果能跟李善长一般,独占中书省,那更是可遇不可求。

朱元璋知道常遇春想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没好气地踢了他一脚。

当这种似乎可以改变海上战争格局的东西出现在明军阵营中的时候,他这个中书省的负责人一点都不知情。

微服出巡,本来就是不应该去做的事,如果没有出事也就算了,都出过一次事,就可能会有第二次。

汪广洋,比你更有机会……”

就不打算让他下山了?”

如今新朝已立。

胡惟庸突然理解李善长的难!

那个因为不作为,被皇帝发配浙江的汪广洋,真的还能回来吗?

“浙江这两年的发展,你应该看在眼中!

陛下对浙江的试点,算得上是成功了!

李善长越说越气,在自己的心腹面前,他本来不想丢人。

出去两个月,带回倭寇和海盗三千人,斩人头无算。

常遇春试图给李善长辩解几句,朱元璋却不听了。

“人心,哪能不变?

老夫的身子骨大不如前了,最多一两年,我也要退下去!

胡惟庸静静地听着,等他说完,他才站起来,从地上捡起那份奏疏。

常遇春嘿嘿笑:

其实说白了,是他们在大明这艘船上,终归要抱团取暖。

“君王想架空宰相,如果我当宰相,能不能架空君王?”

“也就是你还能陪朕胡闹呀!”

南方血流成河,朝廷的威望却空前提高。

朱元璋闻言有点感慨:

胡惟庸,你记着,丞相虽然是由皇帝任命的,但同样,是你背后千万士子推你上去的!

朱元璋的话,道尽了他的为难之处。

朱元璋并不是一个任性的皇帝,他也为自己的任性买过单。

所以老朱闻言之后,自嘲一笑:

“叫他回来,又能如何?

一个君王,要不要面子?

让朱元璋在不合适的情况下摊牌,老朱下不了台。

沐英,平安和章存道,也挟着巨大的威望班师回朝。

沐英和平安也就算了,章存道在其中,尤为惹人注目。

“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这是历朝历代,无数先辈形成的默契。

他想要的,是属于前朝丞相的相权,可是朱元璋不能给。

你看那李善长,你说他变没变?

就刘基离开这几个月,咱们的李相,威风见长!”

对于某些人而言,皇帝这个无心之举,不知道是不是要故意刺激某些人。

位极人臣,成为中书省的两位宰相之一,是他最大的期望。

胡惟庸知道李善长在推脱自己身上的责任,但只是静静的听着。

“好家伙,难怪都敢上战场了,挺灵活……”

直接覆灭了一支海盗的船队,玄武大炮的名声,彻底响彻天下。

不过李善长在工作上还算支持他,哪怕他在去年的案子中,暗中帮助过张异,对方也没见怪。

“徐达为人稳重,虽然是朕的发笑,可从跟着朕开始,他就明白君臣主次,从不越界!

倒是你这家伙,虽然经常惹朕生气,但好歹也能给朕出气!”

李善长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

可是,如果对方的目标是标儿呢?”

“陛下,每个人的性子不同,但对陛下的忠心是不变的……”

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不满,他看出来了。

可如果这件事事到临头,却被人夺了去,那就不美了。

张异不在京城,但有着无处不在的存在感。

然后,胡惟庸心吹去上边的灰尘,然后恭敬放在李善长的书桌上。

我有心推你上位为相,可是你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

“陛下,这地图原来是从真人手中拿到手的,您难道……

朕是上过战场的人,朕不怕这种事!

可咱们这位陛下,天生就对臣子心怀戒惧,君臣离心,君臣离心啊……

不过,两年后的常遇春,早就可以正常行动,他灵活地躲开了。

在他看来,张异就不该留在龙虎山上,这对朝廷,对天下而言,就是一种浪费。

如果黄和不在,他以什么面目去见张异?

老常闻言,呵呵笑:

“你确定自己能行?”

先不说随着年岁逐渐长大,那个孩子有没有以前那么好忽悠。

这是身为文人的李善长最为不能接受的事实。

偏偏,朱元璋还问了一句:

“李相,你看这些孩子们表现如何?”

以军功封侯,不过是朕权宜之计,朕不想委屈了跟着你们奔袭潜力的将士,

但朕也不会忘记,在朕心中,尔等真正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沐英默然,知着知之。

只有他们才明白美洲带回来的东西,能改变什么。

“沐英,你明年去趟龙虎山!”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