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权利交替给机会(2 / 2)
当然,越境击敌,赵国是不会做的。
除非,秦军真的被楚军全面吸引,正面极容易被突破之时,赵军才会真正地进入战斗。
至于理由嘛也很简单:去岁赵军已经打疲打累了,需要休息。
应该说,这样的答复,已经算是很给楚王面子了,而楚王也很是满意赵国的答复。
于是,在得到了楚王密令后,楚国的使者,也是当着子楚的面开始要求其将陈都等几个重要的城池还给楚国。
这话,听在众多的秦人耳中都是刺耳不已。
于是,秦太孙王龁果断地拒绝了楚国的无理要求。
也因此,子楚登上政治舞台不过一个月的之间里,楚王便开始了蠢蠢欲动。
十月中旬,楚国发兵十万,欲重夺秦国所占陈都等地,若是一切顺利,楚军甚至还将鄢郢之地也纳入了收复的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楚国更是连连派出使者前往魏、齐两国,试图说服两国会攻秦国。
至于赵军,也在楚国出兵的同时积极响应,颍川军的兵力增加至五万,上党军空仓领防线上也增加到近八万大军。
这已经是在不影响秋收的前提下,赵国所能动用的全部兵力了。
不得不说,楚国给的周地是真的赚到了。
好在,除了增兵之外,赵军倒也没有更多的行动了。
只是,仅仅这样的动作便已经能让秦军好好的喝一壶的了。
秦太孙子楚闻听两国来攻,心中虽然愤怒莫名,却还是保持了相对的冷静。
一边子楚以秦王之名,令秦军的明日之星蒙骜率楚地之兵八万对战楚国大军,令王龁都督河东、河西之守将,协防赵军率兵六万。
另一边,早在楚国已经蠢蠢欲动的九月末,子楚便是快速地派出了使者前往魏、齐两国,并许下重以「重利」,命两国出兵,平息事端。
秦太孙子楚的思路很明确,稳住魏、齐两国,哪怕他们出兵,对于秦国而言,那都是好消息。
而事实上,情况要比子楚所想的要好更好上了不少。
魏国在信陵君的劝说下,同意出兵。当然,他们也更赵国一般,只增兵,却不愿加入战斗。
而魏国增兵的方向,却不是楚国的方向,而是周地。
是的,魏国要威胁赵军的后勤补给线,也算是间接地增援了秦军。
当然,随着魏军的进驻,不可避免的,原本还算过得去的赵魏关系,渐渐开始撕破脸了。
只是,魏国显然也顾不得那么许多,魏国很清楚,秦国一旦倒下,下一个就是自己了。
不得不说,信陵君到底是信陵君,其对局势的把握还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就比如齐国。
这份清醒,齐国显然是没有的。执着于内斗的齐国,即便在有可能决出胜负此时,依旧选择了置身事外。
于是,在几方势力都已经安排妥当之后,大战随即率先在楚国故地展开。
楚国以兵力之优势,徐徐向前推进,试图以堂堂之阵逼退秦军。
秦国上将军蒙骜则顺其意,连连退却,仅仅三十余日,便已让出城市十余座,几乎三日下一城。
秦军之中对此上下无不怨声载道,甚至远在咸阳的秦太孙子楚也发来质问的王命,却都被新晋的上将军蒙骜给无视了!
倒是不能怪子楚干涉战场,只是子楚太需要这场胜利了。
作为权利的接手者,没有什么比一场胜利更能鼓舞人心,更能确保自己的地位了。
当然,蒙骜也不傻,他自然也明白,此战对于太孙子楚的储君之位的稳固至关重要。
只是,越是重要,蒙骜才越是要心行事。
退却,从来都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只可惜并不是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好在,秦军军法严苛,虽然偶有抱怨,但对于蒙骜的将令,却还是不折不扣地在执行着。
机会,也终于在秦军的不断的退却中悄然出现了!
因为随着楚军占领的城池越来越多,不少楚军都被分配去驻守城池,而楚军之阵线也因为连续占领城池,战线不断被拉长,兵力被秦军成功分散,原本楚军握紧的拳头被秦军不知不觉将就松脱了开来。
很快,随着楚军的骄敌轻松进,蒙骜便明白是时候了!
遂,蒙骜果断率军而出以少量兵力结合地形,困住楚军之头尾,使其不得相顾,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对楚军中间位段的大军发动强悍冲击,以求击溃之。
果然,一边是习惯了秦军退却的楚军,一边是刚放出牢笼的、憋了一肚子火气的、凶狠无比的秦军虎狼,结果不用想也知道也知道会是如何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