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风雪出使各国中(1 / 2)
寒冬岁末,大雪飘零。
官道之上,行人早已寥寥无几,本该是在家中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光,那厚厚的积雪上,数十辆车马却是艰难前行着。
这世界就是这样,总有人岁月静好,也总有人负重前行。
幸运的是,此时的岁月静好往往需要他日的负重前行,而今日的负重前行,却也能为自己挣来他日的岁月静好。
这已经是极其美好的世界了,无论战国与春秋。
至于这在风雪中踽踽独行的,自然就是赵国派出的使者。
还好,赵国邯郸地处北端,除了燕国蓟城还在其北之外,其余各国的都城都在其南方,因此几乎所有使者的路,都是越走越好走。
当然,出使燕国的使者也不傻,反正去燕国也没打算真的要到啥东西,自然也是不怕晚的,在取得了赵括和平原君的同意后,果断地改变了路线。
简单来说,就是从邯郸出发,先往东南,绕河间郡南部(燕国故土),入淮泗郡(楚国淮泗之地并魏国东郡为淮泗郡),再行北上蓟城。
这样做的好处,一来嘛,可以躲避北地风雪的侵袭,二来,也算是为来年大军的开拔,再勘路线了。
当然了,随着这路线一改,抵达燕国都城蓟城的时间何止慢了一倍。
而赵国派出的诸路使臣之中,最先抵达目的地的,还是出使魏国的使臣。
面对赵使的突然到来,信陵君很快就猜到了其来意。
能猜不到么,这寒冬腊月的,若非要紧事情,干嘛着急忙慌地派使者过来?而如今的赵国,除了度冬,还有什么要紧事情吗?
信陵君毕竟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这点子政治敏感性还是有的。
于是,几乎在赵使才踏入魏境之时,信陵君就已经来到魏王宫中,将自己的猜测全都告知了魏王。
而信陵君对于赵国即将进行的「借粮」之举,态度就一个:「借粮」不行,「换粮」可以。
正如赵括和平原君所担心的那样,因为东郡的事情,信陵君也想给赵国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因为换取周王畿之地顺利完成的缘故,如今的魏王与信陵君正处于一个蜜月期。
自然,对于信陵君的建议,魏王即便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却也是全盘接纳了下来。
这就不得不提到魏王的一个好处了:听人劝吃饱饭。
经过了窃符救赵、长平之战、洛城之战以及周地置换等诸多事情,魏王早已经意识到自己与信陵君之间的差距了。
而随着信陵君的几次败绩,却也将其对王位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对于这样一位有才又没有威胁的王弟,魏王还是很愿意重用的,尤其,他还刚刚给自己拿回了周都洛城这样的重镇。
魏王实在没有必要因为赵国的事情跟信陵君产生任何的龃龉。
因此,等赵国的使者终于来到了魏国国都大梁之后,立即受到了魏国上下的高规格接待。
不仅是信陵君亲自城门迎接,魏王也是第一时间赐宴,宴席的规模也是颇为隆重,满朝的文武都来为赵使作陪。
于是,在你一杯,我一爵的敬酒之中,赵使很快被灌得晕乎乎的,根本来不及相魏王提出此来的目的。
当然,灌醉不是目的,使者终究也会醒来,总不能天天醉生梦死把。甚至即便是天天饮宴,使者总归还是能抽空递交国书的嘛。
国书一递,魏国自然也无法装傻充楞。
不过,本来,装傻充愣也不是魏国的应对方案。
之所以如此高规格的接待赵国的使者,无非就是做个姿态而已。
什么
姿态?
魏国高度重视与赵国的联盟合作,甚至不惜降低身份迎合一个区区的使者。怎么样,我们魏国够意思吧!
既然做足了表面的姿态,那么下面拒绝的话语,或者说讨价还价的话语,就很容易说出口了。
不是我不想帮我的兄弟之邦渡过难关,实在是魏国自己也难办啊!
周王畿之地的收归将会是信陵君讨价还价最好的借口,明明移民、开荒都因为冬季的到来还没有展开,但魏国说有,那就是有啊。
你看,一个百废俱兴的周地洛城,实在是把魏国拖累惨了。
即便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赵国的使者还无可奈何,毕竟总不能让赵国派人去洛城查察吧。
这一来二回的,光是路上的时间,赵国就等不了啊!
一通的卖惨之后,再说出自己的诉求,比如东郡数城的管辖权,又比如加倍取消掉来年的岁供。
不得不说,信陵君很好地把握到了机会,抓住了赵国难得的虚弱时机,用一种极低的姿态去逼迫着赵国。
如此一来,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又不至于将赵国给惹恼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只是,若是信陵君再精明一点,心底再狠一些,就该在猜到赵使目的的同时,相楚、齐各国派出使者,悄然掐断赵国一切的外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