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三军齐退秦军追(1 / 2)
行路难,尤其在这大局溃败之时。
不是所有的将士都还能保持冷静,也不是所有的将领都能够在这样的危难时候,继续收拢败军,成建制地向自己规划的路线撤退。
从某个方面来讲,信陵君能够在抛弃一万五千多战兵之后,依旧聚拢着魏军的主力,向巩城进发,其能力已经强过了不少的将军了。
当然,历史上的信陵君魏无忌也的确算是个知兵之人,要知道他可是编纂过兵书《魏公子兵法》的,在实务中更是率领五国大军击败过秦军蒙骜的存在,其所率之兵马,甚至再度敲响了函谷关的大门。
这也是战国后期,六国对秦国最后的一次有效的反扑。
在信陵君死后的第一十八年后,魏国即为秦国所灭。可以说,信陵君之于魏国,就如同李牧之于赵国、项燕之于楚国一般的存在。
这样的人物,或许称不上是绝顶的战将,但也还是比较优秀的那一类。
如今还算齐整的魏军对列就是明证。仓促之间,他所选择的巩城路线虽然正中秦军下怀,这并不意味他的失算。相反与其说是他没有考虑周全,倒不如说这是他必然的选择。
大输溃败之下,支撑着魏军依旧抱团的原因,除了信陵君本身的威信之外,也就是归国的信念了。
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明明知道巩城恐怕有秦军阻击,信陵君也只能硬着头皮向巩城进发。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巩城才是回家的方向。一旦换个方向,在思家的影响下,恐怕大军走不了多远,就会分崩离析。
与其如此,不如带着大军往巩城那跑,即便是到时候碰壁了,再行调整,也不过是损失些兵力而已。
当然了,面对秦军主力的追击,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可信陵君更清楚,越是这样的时候,越不能慌,只有把部队聚拢到一起,捏成一个拳头,才有可能砸开秦军的包围。
与魏军捏成一个拳头坚定地打出去不同,赵军的办法则是另一个极端了。
光是北渡汲水的地点就多达四五处,唯独就是漏掉了最近距离的河雍城,险之又险地躲过了秦军的合围。
这并不是说廉颇的战法就比信陵君要更高级,只能说各军都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一方面,廉颇在军中的威信不是信陵君可比的,赵军又是提前得知了韩军的消息,可以说,赵军的撤退与魏军的撤退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因此,赵军也不存在惊慌的感觉,自然也不需要盯着回家的路。
另一方面,因为周王畿整体的地形上呈现的自东向西的狭长面貌,对于赵军而言,有着太多的选择,自然是选择分兵而渡,才能尽可能地将部队保存。
就像是在《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中条山之战中,杨立青所部能拆成一个个连队,见缝插针地进行突围,而范希亮所部就只能攥成一个拳头,坚决地打出去。
不是杨立青比老范高明,而是两人所处的部队、位置不同。
当然,相较于赵、魏两国的因地制宜,楚国的撤退,就显得那样的简单而随意了。
被赵军提醒之后,楚国的上将军也很快意识到了主营中的异常。
略略查看一番之后,简直就要晕死在当场,原本偌大的主营之中,却只剩下了他自己和万余魏军在死撑着。
刹那间,整个楚军便陷入了混乱之中。
楚国的上将军当然知道已经守无可守了!
抬头看看南面和更近些的西面的寨楼之上,秦军已经渐渐站稳了脚跟,没有了主将之后,本就斗志不强的魏军,面对十数倍于己的敌人,既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又没有撤退的将令,不少部队直接在各自曲长、什长的带领下,十分地
干脆地放下了手中兵器,随即跪地投降!
好在的是,有投降的,自然便有那拼死抵抗的。
虽然秦军渐渐站稳了脚跟,一时间却也并没有完全拿下两面寨楼。
与秦军有着血海深仇的楚军自然是不想投降的,只是,即便是齐编满员的楚军尚且不敌秦军,更何况在此时。
仅仅一军之力,随着秦军的不断进攻,楚军的兵力军心又都已到了绝望的时刻。
眼见着秦军已经在南寨上渐渐占据上峰,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往大营这边攻来了,有耳朵尖的甚至已经能够听到秦军骑兵那哒哒的马蹄声了。
「哎!」屈将军也是轻轻地叹了口气,看着麾下颓废的众军与后方洞开的寨门,谁都知道,此战已经彻底的败了。
只是仗打败了不要紧,要紧的是接下来要怎么办?
守,那是决计守不住了!逃呢?恐怕也不容易啊!看着北面秦军哒哒的铁蹄,自己麾下的步卒想要在这平原上跑过秦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是自己抛却众军独自回转楚国,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甚至抛却众军独自苟活的污名便要烙印在自己的身上。
又或者,降了!
若是与其他国家作战,面对这样的情况,投降也就投降了,大不了战后让自家多出些钱帛粮食把自己和麾下的部队赎买回去便是。
可问题是,如今对战的可是秦国啊!
且不说秦楚之间的世仇,就以秦国虎狼之心,一旦自己投降了,恐怕迎来的不是囹圄之困,而是刀斧相加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