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9章为平衡商议换防(1 / 2)

加入书签

随着楚国景将军的强烈反对,四人会议瞬间陷入一片沉默的尴尬境地。

涉及到国家的利益,双方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缓和的余地。

“要不。”还是信陵君看不下去了,主动打破了沉默道:“我们将大军进行混编吧!”

“不可能!”

“不行!”

楚国和韩之国的上将军几乎异口同声地反对道。

得,这会儿两人又站到了同一战线上了。

这也很好理解,独当一面固然会损失惨重,但要是真的进行混编,问题只会更大。

且不说混编之后,作为联军主将的信陵君将有多大的权利,自己还有没有话语权,单单说这战斗之中。

有着绝对人数优势的魏军极容易抱成团,然后将势单力孤的韩、楚的部队推上去送死。

如此一来,两国的战损恐怕比自己独当一面还要大。

这不是不信任信陵君,而是人性所致,不是信陵君的一个命令就可以改变得了的。

当然,如果魏军能给自己一两万部队,混编到自己的部队中,那他们肯定是愿意接受的。

但显然,信陵君不会那么傻。

这就等于是用自己的数万部队替他国部队去死啊!你猜信陵君有没有那么大方?

不仅仅是韩、楚两国对这个提议有着激烈的反对,就连一旁一直置身事外的廉颇将军,也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如果三国联军进行了混编,那自己的赵军混不混?

不混,三国的将士们要怎么看赵国,可要是混了

这根本不可能!赵军必须保持独立自主性,这是王上给自己下的铁令!

看着眼前互不退让的场景,廉颇也是深深地忧虑,原以为只要逼迫秦军来攻,自己就将处于优势地位,就能狠狠地消耗秦军。

可没想到,这才是战斗的第一天呢!内部就爆发了如此严重的矛盾。

这之后还怎么打?

秦军到底是秦军,即便是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想到破局之法。

其实眼前的困境,说到底还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闹的。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按照战损比例进行轮换。

简单点说,如今楚国的兵力损失最多,已经达到了近十之有四,那么在包括赵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兵力减少到六成之前,楚国都不需要出兵。

把每个国家的损失兵力的比例都尽量的拉近,或许是平均的唯一办法。

只是,这个办法,也注定不可能实现的。

首先这损失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就是个大问题。

韩、楚都在秦军发起进攻前因为自己的原因损兵折将了,若是前面损失的这些兵力,也算在平均的范围内,那么现在开始,韩、楚两国都几乎不需要派出兵力作战了。

这对于赵、魏而言,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毕竟指挥你们部队导致损失的,都是你们自己的人,你们的错误,却要赵、魏两国来买单,怎么可能?!

好,即便退一万步讲,赵、魏两国接受了这个条件,可对于这个平均的定义,势必又有着更大的分歧。

作为韩、楚两国自然是更想以比例作为平均的条件,也就是说,楚国损失了两万兵力,那出兵十万的魏国就该损兵四万,而赵军也该损兵三万二千。

可兵力更多的赵、魏两国,自然更愿意以兵力的具体数量作为平均的条件,即,你损失多少,我也损失多少就好了。

这两种平均的方式,显然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谈到一起去。

说白了,这就是利益,而利益的矛盾从来是最难调和的。

除非,有一个国家愿意牺牲掉自己的利益,进而安抚住其他的国家。

事实上,联军之所以能够成行,就是赵国舍弃掉了自己的利益,将可能到手的周王畿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其他三国,这才换来了三国的出兵。

如果,赵国能够再度牺牲自己的利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