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9章擂鼓吹角旌旗舞(1 / 2)

加入书签

听着廉颇的话语,信陵君自然也很快反应了过来。这并不是什么战争的经验之谈,而是关于人性的阐述。

不撞南墙不回头,从不是年轻人的通病,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是如此。

用别人的教训来避免自己的重蹈覆辙,从来都是一句废话。如果不是自己觉到悟到,任凭旁人怎么说都是没有用的,也只有自己觉到悟到,才能真正地应用到实际之中。

联军,本就不算是一个严整的机构。三心二意,才是其中的常态,各自打算才是其中正常的现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行停住脚步,不让大军对秦军对攻,或许一时间慑于信陵君的威严不会又什么反应,但留下个”遗憾

“却也是难免的。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

“遗憾”会飞快地发酵,尤其是在战事不顺的时候,这个

“遗憾”就会变成

“大错误”,甚至直接导致联军的分崩离析也不是没有可能。相反,如果此时继续进攻,让众军见识见识秦军真正的战力,也自然就不会有后续的诸多

“遗憾”之事。虽然或许会有所损伤,但只要做好了准备,也是能够及时止损的。

就像是北方的大冬天里舔铁栏杆这件事情,你千叮咛万嘱咐搞不好那屁孩还是要做,那还不如趁着自己在身边可以及时解救的时候,就让这屁孩切身地感受一下。

想明白了这点的信陵君当即答道:“廉颇将军所言有理也。”随即唤来传令兵,信陵君正式下令道:“传令前军暂止,中军与后军加速前进,待三军齐聚之后,再徐徐向前,向秦军接战与洛都城外。”

“是。”传令兵不敢耽搁,立即答应道。很快,一道道指令飞快地传向了联军各处,紧接着联军的中军以及韩军的后阵便齐齐地加速了起来。

显然,如今的联军还算是令行禁止的。不过一刻钟的功夫,四国的将军便又聚集在了一起。

“信陵君,怎么打,您下令吧。”楚国的上将军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

信陵君点点头,随即说道:“我与廉颇将军已经商议好,今日一战乃与秦之首战也,各部皆应与之一战,以知其战力也。不过,各国都需拿出精锐部队,以削秦军之锐气,勿堕我军之士气也。”

“明白。”几位将军立即答应道。

“具体布置这样的。”信陵君随即继续说道:“前军九万人马,中军一十四万大军,后军三万大军。前军之中,分别由韩、楚各两万大军、魏国之三万大军,以魏为中心,组成三个步兵方阵以应敌军,赵国两万骑兵分列大军左右两侧,以达右射左、左射右之效。中军及后军之阵依次类推。”应该说,信陵君的布置突出的就是一个

“众生平等”。韩、楚两国兵少,投入在一线的兵力也相应减少,赵国足足有八万大军,比之如今的楚军,几乎倍之,因此投入的虽然也只有两万大军却是两万骑兵。

布置在两侧的原因很简单,一则,骑兵来去如风,在两侧则有着更多的腾挪和冲刺的空间,也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骑兵的速度优势;二来,信陵君自己也说了,要达到

“右射左、左射右”的效果。所谓右射左、左射右,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右边的骑兵向左射箭,在左侧的骑兵向右侧射箭。

可别瞧了这简简单单的改变。战场上,这样的互射,却是能最大限度地给予敌军杀伤。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只是正面射箭,即便是密度再大,一把良盾足以抵消大部,可若是

“右射左、左射右”,则敌军不仅要防正面的弓兵,还要防御左右两侧可能得骑兵箭矢,自然是不可能的。

仅仅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不难看出,自长平之战后,信陵君想来是对军事下过一番狠功夫的。

至于魏国兵马多,自然投入的兵力更多,同时还负责中央位置的对攻。

这个位置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位置变化而已,原因也很简单,这里是直取对方中军将帅的最佳也是最短的距离,无论敌我双方都会在此投入最为精锐的部队。

另一方面,因为这次的战斗实在太过宏大,战场少说延绵数里,在战场的最中央,却也是最难得到骑兵支援的地方。

所以,这个位置,显然是最考验将士们战力的位置。除了赵军,信陵君也根本不敢将其交给其他的部队,毕竟自己的命,自己还是很关注的。

而赵国,都已经搬出了骑兵这样的杀器了,再让人家再中央阵地挑大梁,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因此,没有任何悬念的,首战的这个最关键的位置只能、也必须由信陵君手下的魏军担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