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四国联盟会泌水(1 / 2)
纵观赵括的布置不难看出来,他的目的根本不在于救援周朝。
否则,派出的大军不该只是八万而已,更不会绕道魏国,要与魏国一起出击。
无论从兵力数量上,还是行军的路线上,这都不是一个紧急救援该有的样子。甚至,从魏国出发,不可避免地,此战还要以韩、魏为主,更加说明了赵括对于这次的救援根本“不上心”。
原因嘛,也很简单。
不管是出于对周朝使者在自己登基大典上的无礼,还是出于赵国的利益考虑,周朝都不该继续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了。
即便秦国不灭之,赵国想要一统,周朝就是过不去的一个坎。而周朝再怎么腐朽,也始终是诸国的宗主国。
与其到时候让周朝死在自己的长刀之下,污了自己的名声,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就让秦国把这个该死的帽子给摘了。
当然了,周朝可以被灭,但周王畿这片富庶而具有战略价值的地盘却是不能落入秦军的手中。
为了这个目标,兵力并不十分充足的赵括不得不激起韩魏两国抗秦的信心与激情,而为此,赵括甚至已经做好了此战赵国不取一利的准备。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只要秦国无功而返,那就是赵国最大的利益了。
更何况,其他各国占了周王畿之地,虽然有短时之利,却等于是封锁着秦国的东出之路,为赵国固守西大门。
如此一来,只要几个国家不是太不给力,赵国自然可以刺刀向内,在解决掉胡人之后,慢慢对燕国进行鲸吞蚕食。
理由甚至都不用另找了——不派兵救援周朝这个宗主国,致使周朝被灭,为各国所共讨之也!
最妙的是,这个带毒的果子,各国的君主都会毫不犹豫地吞下。
雄才大略者,知道断秦东出之路的必要性,加入联军势在必行,所谓周王畿之地,不过附属而已,不要白不要;
目光短视者,根本无法抗拒周王畿这大片的土地带来的诱惑,闻着空气中散发的土地的芬芳,也要加入联军,夺取更多的土地。尤其是韩魏,这两个已经失去过太多土地的国家,尽管周王畿的地盘不算太大,但对于他们都几乎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出兵势在必行。
当然了,赵括的计划布置虽然很不错,但关键的关键还是要与秦军之战中取得胜利。
大胜秦军,进逼函谷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显然秦军的将领和战士都不是易于之辈,这种可能性只能说聊胜于无。
即便不能大胜,也决不能大败。
胜、不分胜负,甚至哪怕是败于秦,只要能消耗秦军大量的兵力,使其无法独吞周王畿之地,赵括都能接受。
因此这仗,也不算是太难打!简单一个字:“耗”就是了。
没错,正是秦军最擅长的办法——耗。
历史上,秦军一锤定音奠定一统格局的长平之战,采用的是耗的方法;彻底扫清最后的障碍,灭楚之战中,采用的还是耗的方法。
这个方法,虽然笨重,却是近乎无解的办法。
很快,赵括的指令便通过各种途径传递到各自人员的手中,赵国这台年轻的机器瞬间启动了起来。
兵力、粮草、还有使臣,疯狂地在赵地之中奔波着。
不过短短两三日的时间,赴魏的使者便已经将秦军再度东出,剑锋直指周王畿的消息传递给了魏国的朝堂。
而随着边境的急报到来,魏国朝堂很快便确实了赵国消息的准确性。
对于这个消息,魏国朝堂之上先是一惊,随之便是一喜,接着便是一番纠结。
惊,是惊骇的惊。如狼似虎的秦国,消停了五年之后终于再度露出了它的獠牙,自然令已经被欺负过无数次的魏国惊骇不已。
喜,自然无需多言,秦国挑选的对手竟然不是自己,自然是可喜可贺的。
最后的纠结,却还是要不要救援周国,或者说是要不要再度与秦国为敌的纠结。
虽然大部分的朝臣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周王畿丢失,秦军与魏国可就不再只有一道崤函通道关联着了,漫长的边境线,秦国有着无数可以突破的地点。
可以说,一旦秦军占据周国,魏国将彻底地陷入军事上的被动。甚至比赵国丢了上党,还更加地被动。
可问题是,魏国实在是被打怕了啊!
自从公子卬河西跟秦国新军对战过后,几乎每次与秦军大战,输的都是魏国,从河西到河东,再到河内,在一场场的失败之中,魏国已经失去了大半的国土。
即便是长平一战,秦军是输了,但魏国却也没有赢,除了交代了近十万的部队外,魏国什么收获也没有。
如今的魏国,可再输不起了,甚至连平局都是不能接受的。
一面是不得不救,一面是输不起、平不得,这也怪不得魏国的朝臣们要好好地纠结一番。
赵国的使者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当即向魏王和一种的朝臣抛出了鱼饵,道:“昔日长平之战,魏国有助于赵,本应稍作感谢,只可惜上党、河内之地,为邯郸之屏障,不得轻与。今若魏国有救援周过之心,赵国可出兵而助之。并且,我王承诺,此战之后,赵国不取周王畿一寸土地,所占土地悉数有参战国按照贡献大进行分配,我赵国绝不干涉。”
闻言的魏王和朝臣们顿时眼前就是一亮——还有这好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