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太皓被贬宜川城(2 / 2)
太皓听得津津有味,从闲谈中便得知了三师叔对于武学的悟性之高,令他无尽的赞叹。他明白任意一种武功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一种境界和修为。他决定以虚怀若谷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用自己的武功守护正义、惩恶扬善。
茅草屋内弥漫着温馨的氛围,太皓与利和并肩坐着,相互交流着彼此的心得与体悟。他们知道,修炼武功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坚定和善良。
夜幕渐深,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映照着他们脸上沉静而又思索的表情。
利和亲自准备了一些酒菜,摆在简陋的案几上。太皓端起酒杯,轻轻品味着其中的醇香。酒液在口中流淌,带来一丝丝暖意,让他忘却了外界的纷扰与压力。
“三师叔,虽然我们相聚时间并不长,但是您绝对是我最敬仰的前辈。”太皓诚挚地说道,他的目光充满敬意。
利和微微一笑,颔首道:“太皓,你是个聪明而有潜力的青年男子,我相信你会成就一番伟业。”
太皓感慨万分,他知道能与三师叔这样的大侠相伴,实属不易。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激之情,希望能得到利和的更多指点。
“师叔,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您能多多指教。”太皓谦逊地说道。
利和微笑着摆手,道:“太皓,师叔看得出来,你有着非同一般的天赋和毅力,只要保持初心,持之以恒,定能成为一代宗师。”
随后,他们借着美酒的助力,沉浸在梦乡中,尽情享受睡眠的恩赐。直至次日黎明时分,太皓悠然醒来,向利和恭敬告别,然后返回山脚之下,集合军队,继续他们的征途。
三日之后,太皓率领大军抵达宜川城下,城门守卫的将士得知是朝廷派遣的官员驾临,并未加以阻拦,反而敞开城门,恭敬地迎接他们进入城内。然而,踏入宜川城的那一刻,太皓才发现城主夔亢峰早已在几日前携家带口逃离了此地,至于他们逃往何方,却谁都不知晓。
太皓逐一审讯城中的官员,却发现他们并未怀有背叛之意。看来,宜川城里唯有逃离的城主夔亢峰与叛军暗中勾结。经过对城主府的仔细搜查,太皓发现夔亢峰曾与夭福吉保持书信往来,随后又发现了一些与暹罗国官员的信件。太皓心知,暹罗国的猫族数量众多,虽然外貌与东方帝国的猫族有所不同,却也有独特之美。太皓急切地命令止纶带领军队,沿着通往暹罗国的道路展开调查。不出所料,路边的一些居民确实目击到夔亢峰带着家眷匆匆经过的情景。由此可断言,夔亢峰已经流亡至国外。
太皓紧急将这一消息呈报朝廷,经过半月的等待,太皓终于收到了皇上的圣旨。圣旨中明确指出,既然夔亢峰已经逃亡至暹罗,并未对国家和百姓造成任何危害,故不再追究此事。太皓本以为皇上会命令他返回都城,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皇上在圣旨中决定任命他为新任宜川城城主。
这宜川城是东方帝国岭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池,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行政地位。岭南地区一直是官员的流放之地,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富庶和繁华,岭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显滞后。
太皓终于领悟到,皇上派遣他带领军队前来捉拿夔亢峰,实际上是要将他贬谪到这片土地。对于皇上的如此安排,太皓内心深感不满。然而,他也无能为力,唯有接受皇命,承担起管理城池的责任。
这一日,太皓携止纶踏入乡间,探访民间风情。途中,他偶遇一位老者,正坐在田埂边休憩。太皓从他身旁经过时,竟能听到他朗诵着一首诗:“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太皓聆听完,不禁赞叹道:“妙绝,真是妙绝啊!”
那位老者微微抬起头,目光落在太皓身上,却并未立即站起。他淡淡地询问道:“这位公子,你是宜川城的哪位官员?”
太皓身着便装,并未穿官服,闻老者之言,心中颇为诧异,他微微一笑道:“在下乃宜川城城主太皓,敢问前辈如何识破在下的身份?”
那位老者笑道:“像你这样的官员,老夫见得多了,你肯定是来自北方,从长相上看便不是当地百姓。”
太皓拱手行礼,微笑着询问:“在下今日亲临乡间,欲了解民间疾苦。方才聆听前辈朗诵,那诗篇充满韵味,不知可是前辈手笔所成?”
那位老者缓缓开口:“这首诗并非老夫所创作,而是人类文坛的巨擘柳宗元所作。诗中以《岭南江行》为题,描绘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景观,如瘴江、黄茆、象迹、蛟涎、射工和飓母等。这些描写曲折地展现了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风貌。同时,他运用象征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被贬谪后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的凶险。他抒发了‘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的深沉感慨,暗示了自己对未来充满忧虑的情感。这也意味着他不愿坐视时光流逝,而是要积极投身于治理地方的事业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