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先甜后苦(2 / 2)
朱高煦记得历史上,明朝先后三次对大藤峡用兵,时间范围从成化年间一直到嘉靖年间,持续不断。
再往后并非是当地已经改土归流,而是明朝陷入了抗倭援朝和西南东吁战争,西北湟中三捷、宁夏之役等诸多战事。
如果自己能一举将大藤峡的事情解决,那日后大明就只需要对云南和三宣六慰动兵足以,许多拖住大明国力的战事都会在他这一代被解决。
想到这里,朱高煦满意的点头道:“等黔南的战事结束,我会召黔国公、曹国公等人入京,在武英殿仔细详谈的。”
“今日的话,我们就……”
朱高煦话还没说完,便听到了殿外传来脚步声。
他皱眉看去,却见一名班值太监走来作揖道:“殿下,太学传来消息,说是许多东西有了突破,希望您能亲自走一趟,指点一下太学士们。”
“有了突破?”朱高煦闻言站了起来,下意识看向傅让:“你与我一起去,刚好让你知道太学是干什么的。”
“是!”傅让也好奇这个创办八年的太学是干什么的,因此便跟着朱高煦走出了谨身殿。
不过就在亦失哈也想跟上的时候,朱高煦却回头对其交代道:“你暂时留在谨身殿,若是乾清宫有事情,立马通知我。”
“奴婢领命……”亦失哈作揖应下,随后便看着朱高煦与傅让渐渐离去。
一个时辰后,他们出现在了太学城外,而如今的太学被周长十二里的混凝土城墙包围起来,规模不逊于一些县城。
傅让与朱高煦共乘马车进入太学,其中景象让他十分惊讶。
太学里的学子数量繁多,足有数万人,许多人见到马车都好奇看来,朱高煦也解释道:
“太学城内想要的东西应有尽有,但学子们需要在这里待到毕业才能走出。”
“另外,太学城里也分为内外城,外城是这些学子,内城则是毕业留下的太学士,以及做出一定贡献的博士。”
“我们要去的地方,便是内城。”
朱高煦说罢,马车也渐渐驶向了被城墙隔绝起来的内城。
相较于与县城无异的外城,内城就显得比较空荡荡,甚至还有不少耕田。
不同的是,内城的护卫力度比外城更甚,基本每个垛口都有一个兵卒站哨,戒备森严。
当马车抵达熟铁与混凝土浇筑的五层实验楼前停下,朱高煦与傅让先后下车,并在实验楼前见到了早早集结在一起的三百多名太学士,以及率领他们等待的十二名博士。
“殿下……”
率先开口的博士是一名年近三旬的男子,朱高煦见到他也为傅让介绍道:“这是研制出土化肥,解决了鸟粪石病菌问题的王甫王博士。”
“这位是颖国公,研究的事情不用瞒着他,有什么说什么。”
朱高煦介绍了二人身份,二人纷纷作揖客套一番。
客套过后,朱高煦便询问起了是有什么研究出现突破,值得让自己抛下公务前来。
闻言王甫也连忙作揖道:“蒸汽机已经制成,此外玻璃镜、谷物条播机、水银温度计、打谷机、扎棉机等物也已经制成,并投入使用。”
王甫的话让朱高煦感到了惊喜,但主要是蒸汽机的进展。
“走,带我们去看看!”
朱高煦连忙示意,王甫也带着诸多大学士,为朱高煦引路到了一口水井旁。
在水井旁,一个长高皆四尺的蛋形机械设备就这样安静的摆放着。
在朱高煦的注视下,王甫带领年轻的大学士们为这设备填充煤炭作为燃料,随后等待它充满蒸汽并关闭进汽阀。
等待片刻后,王甫亲自动手打开了一个开关,紧接着那机器便传出了运转的声音,而连接水井的一根淡黄色类似塑料水管也开始将水抽入蒸汽机内,并将水排到了地面上。
“殿下,这蒸汽机可以依靠真空的吸力来汲水,汲水深度达到两丈。”
“如果将它安置在矿井中,则是可以安全的对六丈深的矿井汲水,不会发生任何危险。”
“这根管子使用杜仲胶制成的管子,十分好用,就是不耐热,不知道和东洲的橡胶相比差距在哪。”
王甫激动地说着,可朱高煦却有些失望。
他还以为王甫他们已经弄出可以放在车上运作的蒸汽机了,结果不曾想才堪堪达到了明末清初的抽水版本。
尽管他不知道王甫他们的这个蒸汽抽水机比西方如何,但失落过后他还是夸赞道:“不错,有了这个东西,日后就不用费力让工人把矿中积水一桶桶的抽到矿井外了。”
“走,带我再看看其它的研究。”朱高煦表现得很满意,王甫见状也就带着朱高煦参观了玻璃镜、谷物条播机、水银温度计、打谷机、扎棉机等物。
玻璃镜基本与后世的镜子没有太大区别,可以清晰的照清楚一个人的样貌,只要价格下来,朱高煦相信可以取代市场上的铜镜。
水银的温度计和后世一样,但个头大了许多,并且需要放在腋下两字时才能测出准确的温度,这对于日后的医疗有着帮助。
至于其它的谷物条播机、打谷机、扎棉机等研究,基本上都是在现有农具上的改版,只是让它们变得省力,并且效率得到了细微提高罢了。
之所以说是细微,主要是对于熟手来说,那效率的提升也不过就是在原本工作时间上,多加班一两刻钟罢了。
虽说提升不大,但朱高煦还是给予了王甫等人应有的赏赐和鼓励,并拔擢了主要研究这些东西的十余名大学士为博士。
结束参观后,朱高煦便指点了这些东西的方向,但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是如何将蒸汽机安装在车上,使得马车可以自己运动起来,拉拽更多货物。
朱高煦亲自绘下了蒸汽车的外观图纸,以及蒸汽火车的图纸,不过对于这些图纸,王甫则是尴尬道:
“殿下,如果没办法解决密封问题,那这些东西恐怕研究不出来。”
杜仲胶抗热不行,所以无法稳定密封蒸汽机,而无法密封就会泄气,就会让功率下降,朱高煦也知道这一点,但他清楚用不了几年,郑和就会从东洲带回橡胶。
橡胶树可以慢慢种,但橡胶却可以直接在东洲获得后运一批回来。
等蒸汽机研究消耗完这批橡胶,估计带回的橡胶树也可以收获了。
安抚了王甫等人后,朱高煦便带着傅让离开了太学城,而太学城的表现也让朱高煦有些尴尬。
“我还以为会有特别明显的进步,没曾想让你看笑话了。”
马车上,朱高煦有些汗颜,倒是傅让摇头道:“并没有,对于臣来说,今日的见闻已经足够。”
“那种能从井下两丈抽水,还能发出声音的东西,臣这辈子都未曾见过。”
“不过臣更在意的是,殿下为何一直没有为军队装备燧发枪?”
燧发枪,那是洪武年间朱高煦就倒腾出来的产物,可却迟迟没有装备军队。
傅让也曾使用过燧发枪,尽管他知道燧发枪在南方不如火绳枪稳定,但在北方,燧发枪应该十分不错才对,可就刚才参观的样子来看,可朱高煦依旧没有装备燧发枪的举动。
“其实已经在生产了,但我们的燧石质量不算太好,因此这次下西洋,我让郑和带回了一批质量较好的燧石。”
“只要等他回来,现在辽东的军械局库存的七万余支燧发枪便可以装上燧石,尽数投入北方边军队伍中进行作战。”
朱高煦对傅让做出了解释,并继续道:“如果安装了新燧石的燧发枪在南方点火率可观,那我便会下令停止火绳枪的生产,开始着手燧发枪装备全军。”
大明的燧石质量不算太好,在南方比较潮湿的地区,点火率会下降的比较明显。
如果这次郑和带回的燧石质量能够保证燧发枪点火率,那大明也就可以提前换装武器了。
尽管从火绳枪到燧发枪的威力、射速没有太大的差距,但这一轮的提升过后,明军对北方和西南敌人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想到这里,朱高煦脸上不由挂上了笑容,心里想到了朱棣见到装备燧发枪军队时的欢喜。
只是似乎是老天不希望他高兴,因此在他脸上挂上笑容的同时,马车外传来了马蹄声,这让他心里紧张了起来。
“殿下,陛下传您速入乾清宫!”
当马车外响起唱礼声,朱高煦的心情也跌落了谷底,整个人如坠冰窟。
他一直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