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忘恩负义(1 / 2)
“额啊!!”
“别打了!别打了!”
二月,在打砸声与哭嚷声中,苏州城内的一条巷被重重包围。
巷外,一名身穿西厂黑色戎装的男子骑在马背上,身旁是平度州的守将。
男子不开口,守将也不敢贸然开口。
过了片刻,两名身穿黑色戎装的男子带着十余名兵卒走出,他们手中抱着文册,兵卒肩头挑着拓印的版片。
“大人,证据确凿,这里确实在印刷禁书,并准备将禁书售卖。”
一名黑衣男子开口,马背上的那男子闻言低头看向苏州城守将:“王千户,麻烦你的人动动手,把这个书场的人连带其亲属尽数抓捕入狱,等待朝廷旨意。”
“是是是……末将现在就办!”守将汗流浃背,连忙命人将巷内书场的上百名员工押出,并根据他们的地址去抓捕他们的家人。
不出意外,他们所要面临的将是甘肃或大宁等偏远地区的流放。
在哭嚷声中,这一百余人尽数被押走,而书场内的板片尽数被焚毁,禁书全部焚烧。
如此情况,只是整个江南的一个缩影……
“把王平枭首,子孙五代不得科举录用!”
“奴婢领教”
春和殿内,当朱高煦盛怒开口,亦失哈连忙作揖应下。
朱高煦的盛怒来源于教材的传播,而教材的传播,则是来源于他口中那人的愚蠢。
山东平度州东城官学教习王平,渤海吉林人,只为了五十贯钱,就将教材传播了出去,而且是全套教材。
要知道这批教材,朱高煦光书写就花费了两年时间,花费的人力物力更是难以评估。
结果因为个人的愚蠢,这批教材被人拓印卖出,现在传播到了整個江南。
光是一月以来查抄的书场就高达五十六处,牵扯五千余人。
原本朱高煦还以为,这件案子背后是江左或者浙西、江东的官员在捣乱,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还能有个撒气的对象,可现实却给了他一个耳光。
“殿下,您消消气……”
亦失哈劝慰朱高煦,可朱高煦却气笑了,他在桌案前来回渡步,口中念念有词:
“我说这些日子不见他们动静,合着他们早就知道这案子与自己无关,全等着看我笑话呢!”
“给我传教各地官学,把王平的下场给我张榜告示,让天下教习们好好看看,他是怎么为了二十贯钱,让朝廷耗费数万人力物力的!”
“再给刑部发教令,让他们增添一条律法,但凡私下售卖官学教材,一律夷三族!”
“是……”听到朱高煦的话,亦失哈心底叹了一口气。
从朱高煦对王平和诏谕刑部的惩处来看,朱高煦没把王平夷三族,已经是看在王平渤海吉林人的份上了。
换做其它地方的学子,恐怕早就夷三族了,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正因如此,也能从此看出朱高煦有多难堪。
自己一手培养的渤海学子,就为了二十贯钱把他给卖了,这换谁听了都得吐血。
不是朱高煦,王平现在还是吉林船厂的一个普通军户子弟,一辈子只能待在吉林屯田。
朱高煦给了他机会,他却直接背刺朱高煦。
“殿下,要不要借题发挥,反正江西和江东不少学子都买了教材。”
亦失哈想让朱高煦杀杀江南的威风,朱高煦听后却抬手:“责令购买教材的所有人归还教材,朝廷按照市价退钱,敢有私下拓印者,夷三族!”
这兴许是朱高煦提及“夷三族”最多的一天,饶是如此,他所杀之人也不过王平一人,其余牵连的人都被他流放到了大宁都司的漠东三卫。
“北边粮草调拨的如何?”
朱高煦消了消火,并开始关心北边的北征事宜。
“漠东三卫已经开辟屯田七万余亩,产出在七斗左右,当地有军户百姓近三万,渤海和辽东也给当地陆续运了六十万石粮,运抵四十八万石。”
“眼下北征的难题,主要还是民夫的问题。”
亦失哈解释着北边的情况,朱高煦听后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从韩州、长春、肇州、吉林、安东各地征调十五万民夫,每人每日工价二十文,等待朝廷调令集结。”
“山东调运五十万石前往辽东,辽东从民间买五十万石北上鹤城卫。”
朱高煦只布置了后勤,至于军队那不在他考虑范围内,朱棣会自己搞定。
这次大明要对付的,主要是盘踞在呼伦贝尔草原的阿鲁台部,并在击退他们后留兵驻守在哈剌温山脉西段,一点点向着斡难河上游进发。
此刻的阿鲁台有能战之兵五六万,部众三四十万口。
如果算上瓦剌,那应该有百余万人口,能战之兵十二三万。
这还是中亚蒙古人没有东迁的情况,如果等中亚蒙古人东迁,那估计鞑靼、瓦剌两大部真能拉出一百六十万人口,近十五万大军来和大明打擂台。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会想着让朱棣先出兵削弱一番阿鲁台,别等本雅失里和阿鲁台汇合再动手。
鞑靼和兀良哈不一样,兀良哈本来就实力不强,即便如此也在漠东和朱高煦、朱棣两父子打了十几年擂台。
相比较之下,能拉出五六万甲兵的阿鲁台可以说是一个势力强大的对手,更别提马哈木、太平及把秃孛罗等瓦剌贵族了。
以明初规模最大的两次北征来看,分别是洪武北伐捕鱼儿海之战期间的十三万,以及朱棣首次御驾亲征阿鲁台,本雅失里期间,约十二万。
在远离供给中心的境外,大明的最大规模出兵就十三万。
当然,如果再狠一点的话,也许能凑到十五万,但没有那个必要,因为蒙古人对阵明军确实没有胜算。
就朱棣亲征阿鲁台来说,十二万大军加上三十几万民夫凑出的五十万人,实际上运送到前线,只有朱棣身边的两三万人。
即便如此,朱棣也凭着两三万人,将阿鲁台和本雅失里的五六万人给正面击垮。
这还是历史上的明军,而眼下的明军拥有火炮和火绳枪,战力比历史更甚不说,北征距离也直接缩短。
从鹤城卫到斡难河上游,只需要五万军队和十五万民夫就足够。
趁着本雅失里没有东进,先把阿鲁台打得半身不遂,然后休息两年再收拾瓦剌,把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给打残。
这么一来,起码能给大明争取到十几年的太平日子。
朱棣五次北征,后三次斩获不多的原因就是因为前两次北征分别把鞑靼和瓦剌本部给打疼了,这两部见到朱棣就夺命狂奔,尤其是阿鲁台连粮车和牧群都给丢了,导致部众被冻死饿死者无算。
在朱高煦看来,只要北征两次,保证漠东太平就足够。
只要给大宁的漠东三卫十年时间,漠东三卫绝对能作为日后的明军西征粮仓,源源不断的给明军输送粮草。
有漠东三卫做基础,再加上日后掌控哈密,明军完全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鞑靼、瓦剌两部。
只要每年保持几千人的野战骑兵对两部进行捣巢,用不了几年两部就得撑不下去西迁。
想到可以解决蒙古的问题,朱高煦原本因为王平之事而生气的心情都不由冷静了下来。
“对了,河套怎么样了。”
深呼吸舒缓了情绪,朱高煦坐回自己的位置上,询问起了河套的事情。
“河套情况不错!”提到河套,亦失哈都精神了几分。
“林粟在抵达河套后,分别从陕西、陕西等地迁徙胡汉三万余口百姓在当地放牧、屯垦,兴修水利。”
“从永乐三年到如今,河套之地耕地频增,眼下已经有近五十万亩耕地,算上当地的军户,也有三万七千余户,近十八万口人了。”
“再这么下去,河套应该就能恢复为州、府了。”
亦失哈的高兴是有道理的,大明这四年来对河套的投入也算不计成本,光粮食就先后调拨四百万石,火药二百吨,水泥六百吨,煤炭四千吨,几乎把每年山西的结余都调给了河套的六个卫所。
正因如此,河套才会恢复的如此之快,而且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
“我让林粟弄的九原铁矿,他经营如何了?”
朱高煦笑着开口询问,亦失哈听后立马高兴道:“奴婢要说的正是这里。”
“自铁矿开挖四年以来,每年产出熟铁近百万斤,成本不过每斤五文,售出却足有三十文。”
“仅此一项收入,九原卫就能收获两万多贯岁入,虽然还不能自给自足,但随着时间推移,相信那一天也快到来了。”
“除此之外,九原卫治下的察罕脑儿卫(鄂尔多斯)也已经找到了您所说的煤矿,部分煤矿开采困难,可开采容易得煤矿也很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