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3章 阖宫焚燃(2 / 2)

加入书签

下到四方城,朱高煦转头吩咐了孟章:“休息一夜,明日清晨等火炮抵达,准备接手城墙。”

“末将领命!”孟章作揖应下,朱高煦也在孝陵不远处的一处镇子找了间空旷的院子住下,同时写了封信给京城内的朱允炆。

信中意思简单,朱高煦先是重提了一下老朱生前与朱允炆说的一些事情,又提了朱允炆是如何答应他的,可又是如何做的。

其次,朱高煦又提起了朱允炆擅自发放宝钞,致使宝钞再次崩坏,以及他逼死自家叔叔,废了五个叔叔的事情。

当然,最后朱高煦还是给了朱允炆一点面子,帮他解释说蛊惑他的人是齐泰、暴昭、黄子澄几个人,如果愿意清除佞臣,下罪己诏,那还是一个‘明君’。

到时候只要等朱棣南下,他这个做儿子的也会选择听父亲的话,该撤军撤军。

末了,朱高煦还补充了一句,说自己去了一趟紫金山。

其中太祖高皇帝的陵寝被打理的不错,可兴宗皇帝朱标的墓就不是很好了。

身为子侄,自己亲手帮朱允炆拔了一些朱标陵墓四周的杂草,不至于变得荒芜。

这封信,前半部分基本都是真的,后面关于朱标的陵墓,则是朱高煦刻意调戏朱允炆,明眼人都能看出,朱允炆也不例外。

“竖子无礼!!”

“嘭!!”

乾清宫内,穿着中衣的朱允炆宛若癫狂,在黑夜里将桌上台烛打翻,火光点燃奏疏。

身旁的李权与宫女们连忙来灭火,马皇后则是抱着被吓得不轻的朱文奎,轻声哄着他。

虚五岁的朱文奎还不知道自家正在遭遇什么祸难,只能躲在自己母亲怀里一个劲的哭。

听着耳边的哭声,朱允炆瘫坐在地上,瞧着被焚毁的那些奏疏,心里无比绝望。

他坐拥数十万大军,却不见一支前来勤王救驾。

那盛庸带着六万人,却连阻拦朱高煦渡江都做不到,以至于让朱高煦亲自到城外羞辱自己。

整整一夜,朱允炆从被人从地上扶起,再到坐在榻上,他是如何度过的已经不知,甚至连马皇后如何安抚他,他也未曾听进去。

只是翌日,将他叫醒的不是京城的晨钟暮鼓,而是凶猛沉重的炮声。

“轰轰轰——”

炮声如雷霆,自东西打来。

距离朝阳门距离不过里许的宫城能清楚听到那密集的炮声,那炮声也催促着朱允炆更衣向着武英殿走去。

晨钟声被炮声掩盖,整个京城乱成了一锅粥,所有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渤海军从长江和陆地,自东西发动舰炮和野战炮、攻城炮打击。

这些铁炮弹对于青石垒砌的内城城墙来说并无太大的杀伤力,可它们却足够将城垛打垮,暴露出后面的守军,致使守军不敢冒头。

当然,炮击的更主要意义,还是让整个京城感受到那种末日之下的压抑,逼迫更多人想着投降。

三月十八日卯时,顶着炮声,朱允炆来到了奉天殿前的金台坐下,可出现在他眼前的大臣不过百来人,仅有平日的十分之一。

“陛下,臣请旨与渤海郡王议和,朝廷可将河南、徐州一并封予渤海国。”

人群之中,黄子澄倒没有跑路,而是继续守在朱允炆身边,顽固的谏言。

“贼军已经兵临城下,恐怕不会同意。”

暴昭脸色惨白,而齐泰不在此处,他正在主持防务。

倒是方孝孺,被朱允炆委以重任,举荐弟子通通委任为官的他却也没来参加此次朝会。

“京城已经被重重围困,难以脱身,此时再议和还有何意?”

经过昨夜,朱允炆倒是看开了不少,他对着群臣道:“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

“陛下!!”听到朱允炆说这种话,百余名臣子纷纷吓得跪下。

倒是朱允炆脸上居然还能露出笑容:“朕临终徘徊,还能有臣子相伴,亦不寂寞。”

“请陛下三思!朝廷还有机会!”

黄子澄声嘶力竭,可朱允炆却摇摇头:“朕志决矣!”

说罢,他站起身来,踉跄着走向了内廷。

“陛下!!”黄子澄等人哭嚎着朝着他离去背影作揖叩首,不多时也四散而去。

谁都知道,京城恐怕撑不住了。

他们开始逃命,企图躲过渤海军的搜捕。

与此同时,遭受炮击的朝阳门守将李忠、张广被打得抬不起头,只能躲在城墙根,还得举着盾牌,防止被城墙上落下的碎石打到。

“这怎么打!渤海军在二里外打我们,我们拿什么打?!”

张广举着盾牌谩骂,同时看向一旁苦着脸的李忠:“我记得伱与渤海郡王关系甚好,不如趁这个时候投了他。”

“我……可城门处有王指挥使。”李忠犹豫着,但张广闻言直接拔出刀:“爷们去帮你询问,若是他不愿意,我便替你办了他,你若升官受了拔擢,别忘了我这好兄弟。”

“这这这……”李忠没想到张广脾气那么大,可不等他说完,张广便带着自己的百来号人向着朝阳门甬道走去。

李忠见状,连忙点齐自己的弟兄,紧跟而去。

只是待他跑到甬道的时候,张广已经手刃了指挥使王珂,正用粗布擦刀。

“开城门!不打了!”

“娘地,发一堆宝钞,柴都买不起,打他娘的头!”

“开城门!”

炮声中,朝阳门缓缓打开,李忠和张广二人脱了甲胄,赤膊上身走出了朝阳门。

“停止炮击!!”

“哔哔——”

阵地上,当拿着望远镜的孟章看到朝阳门打开,他立马诧异的吹响了木哨。

“怎么回事?不是说四公子在北边的金川门吗?怎么朝阳门先开了?”

站在孟章身旁,徐晟一连三问,可孟章一个都解答不了。

“去把他们带上来,看看什么意思。”

他指挥一队骑兵上前询问,不多时赤膊上身的张广和李忠就被带到了阵前。

面对孟章,二人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开城门,然后张广开始利用朱高煦给过李忠一吊钱来攀关系。

“我弟兄李忠曾受过殿下一点恩惠,虽说殿下出手大方,可能不记得我家弟兄,可我家弟兄始终记得,因此今日特来报恩。”

张广拉出了李忠,孟章也诧异看向他:“我家殿下如何恩惠你?”

“升百户官时给了一吊钱,让我请弟兄们吃顿好的。”李忠红着脸说出这句话,可在孟章听来,这不就是自家殿下在京城时最喜欢干的事情嘛。

“去询问殿下是否记得一个叫做李忠的人,把这里的事情告诉殿下。”

孟章与徐晟交代,徐晟也不含糊,调转马头就去阵后询问朱高煦。

朱高煦坐在后方,还在诧异为什么炮声停了那么久,却见徐晟疾驰而来。

由于土地湿滑,战马打滑之余,差点来了个踉跄,好在徐晟稳住了战马。

“殿下,朝阳门被两个千户打开了,那两人说认识您,一个叫李忠,说拿过您的钱,来报恩的。”

徐晟咧着嘴大笑,原本他们是准备炮击东西两城来吸引注意,然后用骑兵北上接管金川门,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要了。

“李忠……”

朱高煦皱眉起身,揉了揉眉心后才道:“好像是有这么一个人。”

“那要直接进城吗?”徐晟闻言喜出望外,毕竟拿下朝阳门后一里就是紫禁城了。

“派队弟兄去试试路,这还用我教你们?”

朱高煦瞥了一眼徐晟,然后走到一旁的兵卒身边接过马缰,翻身上马。

不多时,他带着徐晟返回了阵前,也见到了赤膊上身的张广和李忠。

这一看,他才认出这两人是谁。

“我记得,你们俩当初在江东门负责招待我去龙江船厂对吧。”

“贱名入了殿下耳,劳烦殿下还记得,我等惭愧……”

张广倒是能说会道,一旁的李忠虽然不会说,不过朱高煦对他的记忆反而深些。

“都是弟兄,没有什么低贱的说法。”

他安抚了二人,然后开口道:“虽说我记得你们,但你们是否真的有心献上朝阳门还得另说。”

“我现在给你们派一百人,一刻钟后没什么事情发生,我便派大军入城,记你二人首功。”

“谢殿下信任!!”张广与李忠连忙作揖,他们也都记得朱高煦不喜欢人叩首。

不多时,他们二人带着百余名渤海兵卒进入朝阳门,开始接手最为重要的城门和城楼。

直到一刻钟后,确定没有任何变化后,朱高煦才让孟章、徐晟指挥大军入城。

朝阳门涌入渤海军的消息被一些百姓看到,消息开始传开。

待传到紫禁城时,已经是半个时辰以后了。

整个紫禁城里,抢夺皇家珍宝的宫女太监不计其数,除了少量忠心的人还陪在朱允炆身边外,其余人都已经找好了下家。

只是不多时,不知道宫里哪里着了火,一股火烟味在宫中传开,为这紫禁城内的混乱再添一分色彩。

《渤海纪事本末》:“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上遣中使出帝尸于火中“

《明世宗实录》:“遂阖宫自已焚燃。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见大哭曰:‘弟清君侧乃为救兄,兄何故也’“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