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24 电厂业务大扩张(1 / 2)

加入书签

6月日,夏至。

陈志文一行人,离开了待了一个多月的内地,回到了香港。

香港的主体经济,还是那样的一潭死水,在被地产绑架之后,所有的经济数据都与地产挂钩,地产强则经济强,地产弱则经济弱,虽然有一批人,似乎已经看出了未来的走强趋势,开始大胆投资,另外,包括恒隆地产在内的几家地产公司,也因为受到了陈志文的投资或者海信银行的支柱,部分不得不动工的业务也开动了起来,但对比与整个香港的地产市场,这点规模还是太了点,几乎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如同地产牛市最巅峰的时候,就算有部分人撤离,甚至他们公开宣称地产市场会出问题,也没人信。

大部分人,都是跟风的,即使觉得未来可能会不一样,但也不敢赌,只有那些有眼光又敢赌一把的人,才能够逆风崛起。当然,像恒隆地产那样赌输了的,实际上也比比皆是。

休息两天后,6月5日,陈志文来到了位于中环的和记大厦,目前的和黄,是他旗下最重要的公司之一,不亚于美的,因为很多重资产投资,都是由和黄来负责。

“跟粤州市的发电站项目,谈的怎么样了?”陈志文喝了一杯刚刚泡好的咖啡后,问道。

港灯,因为是公共服务,所以没办法独资,必须要上市,不然就会被港府取消独家经营权,虽说,发电业务就算没有这个权力别人也不太可能进入,可也没必要与港府对着干,再说,发电站业务,重资产,回报率也只能说稳定,根本就谈不上暴利,也没必要独资,还不如保持上市,这样在融资的时候也会很方便。

不过发电业务虽然每一个都是重资产,但几年下来也未必会有几个新项目,特别是之前,港灯一直陈守香港,就最近,才开始进军内地,而即使在未来,能够参与的项目也不会达到数量很多的级别,除非陈志文额外再注入资金,但这样的低回报重资产项目,至少目前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港灯在整个集团内部就属于第二等级的企业,由和黄直接管理,还不如九龙仓,后者还是可以直接向陈志文汇报的,因为虽然目前九龙仓的规模还不如港灯,可未来的潜力要大多了,只要有资本,是可以在很多国家很多城市直接建商场,可发电厂却不行,虽说后者可能影响力更大,但的的确确,是很难成长到非常庞大的规模的。

这种难得有什么大动静的子公司,陈志文也不至于需要经常去过问,因此,交给和黄就行了,不过在纯粹的运营这一块,还是由港灯自己负责,只不过资本投资这一块,和黄负责。

因此,港灯在粤州市的投资,由和黄负责,再者来说,陈志文收购港灯之后,因为专业性的问题,几乎没怎么干涉港灯的管理层,这群人,做起发电业务自然很是牛逼,可其他就不行了,在原先的历史上,港灯旗下有着大量的地皮,却没能力开发,最终全部便宜了李嘉成,这样的管理层,连地产都不会玩,如果让他们去进行涉及大几十亿港元的投资谈判,估计会废了项目,而和黄,这些年来,已经与内地合作过多次,懂得该怎么操作。

“地址一块基本上已经选好了,粤州市给了6个地方,让我们选择个,这其中因为涉及到环境污染,所以也没有太考虑位置问题。这张地图上就是备选的位置。”周家杨将一张地图递给了老板,又说道:“后面就是涉及到投资金额、发电功率问题,还有就是日后运营的税务优惠问题。”

“嗯,位置方面你们根据自己需求来决定吧,这些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考虑到水源问题、交通运输问题方便就行了。”陈志文接过地图后大概看了一眼,也没在意。

发电厂属于高污染产业,特别是这个时代,超高空排放以及碳回收技术还不成熟,以及现在使用的煤炭也不会是高质煤炭,因此,对附近的污染非常重,因此必然不可能放在市区附近。

当然,如果未来市区想外扩张太多,也是有可能蔓延到发电厂附近的,也就是说现如今的边缘地带,到了未来可能会是市区郊区了,不过那太久远了,自己也不可能知道一个粤州市未来的发展规划,所以也就没必要在乎位置了。

发电厂,这个项目,纯粹就是发电所用,第一其本身也能有足够的利润,第二,有了电,自己未来的产业才方便转移进内地,不然,就只能待在香港享受巨高的人工成本,那还不如早做准备,至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地价上涨,那就看运气了,有则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好的。”周家杨点点头,又说道:“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陈生来决定,我们的发电机组,是从国外采购还是购买国内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