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三国册封!我这是要发啊?(2 / 2)
“暂时来说设县衙似乎不妥,将咱们目前控制的领地,分为五营、官营、漫洼、会川、洮阳、新铺、云谷七个镇、每镇再代管两到三个乡,在镇之上设云谷城主行政府统管全境政事,由城主府大参议长兼领云谷府行政大统管,协助本城主主持全境日场行政事宜。行政府由巡罚司衙门、法官司衙门、财政司衙门、吏务司衙门、工农商税务司衙门和秘书处这五司一处组成!巡罚司和法官司的事务由原设机构平移即可。
财政司衙门负责掌管城主行政府的账务和开支事宜,并对各乡镇的账务开支进行监管和指导。吏务司负责全境一应官吏的一应升赏履职监管事宜,工农商税务司负责全境税事。秘书处直归大统管管理,协助大统管对各司和下设乡镇做好上传下达,公文下发和回执整理通报等事,所有行政府文令和公文往来皆经秘书处集发。
我这边先给舅爷你派两个秘书过去听用,而后再从学堂选几名秘书补进城主府和行政府以保障行政府衙门正常运转。各司衙和乡镇正副主官,舅爷你组织参赞会在现有人员中酌定,其余文吏,议一个录用方案依据方案尽快补齐。”
人到用时方恨少,之前录了七名秘书,还想着配置有些高了。结果地盘扩大后,才发现根本不够用。原本宋应奎还想着要将秘书全下放到乡镇和军中进行锻炼,现在全数下放肯定是不行。匀两个秘书给二舅爷的行政府,下放两个秘书到乡镇任职,留三个协助自己处理工作,已经是极限操作了。
“奎娃、日后在公务上我就称你的官称了。城主、你觉得新设各司衙当配多少官吏为宜?”二舅爷对行政府大统管的认可度显然是比大参赞长更高,说话的时候直接代入了身份。
“除巡罚司和法官司外,其它三司一正两副、再配五六个文吏,六七个行走差人即可。秘书处这边除正副主官外,得有七八名文秘,十来个行走差人。暂时这样安排、日后再视实际情况调整。”
“城主、算上各乡镇文吏和村官,以及学堂里的先生,咱们需要养四五百人的官吏,人员配的是不是有些重了?在大郑,一县左右的地盘吃官饭的人不满百人。而咱们这边除了养官吏外,还有数千士卒需要供养,最好是量入为出!”
“舅爷、大郑的情况和咱们不同。哪怕是不算军队和上边供养的官,一县之地吃官饭的也不止百人吧?像汉参赞以前干的事,你说他是吃官饭的还是不吃官饭的?咱们只不过是将这一部分人浮到了明面上而已。大郑需要很多隐官那是因为地盘大,而咱们地,能浮出来的最好全让浮出来这样才更利于管治。”
总得来说、云谷军这边按人口供养比例来说,肯定要比大郑的比例高,但这个主要是军队占比大,而不是官吏占比。表面上大郑的官吏占比并不高,实际上一个县吃财政饭的也少不了多少。在册官吏数量少,并不能省管理成本,反倒是会影响行政效率。
大郑的行政效率有多差?差到宋应奎这边收到北项的任命书一个多月后,大郑那边封自己为临洮将军,兼知洮河二州州务的封文才到。
短短两月时间,宋应奎案头上放了三国的封文,且封领地域大致相同。看着这三份文书,不由让人感慨,咱这是要发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