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七十八章 大唐的出口事业(1 / 2)

加入书签

“房相呐……”张阳长长一声叹息,又是点头以示中肯,“嗯,棘手。”

李泰还是让自己侍卫带来葡萄,交给岑文本,又问道:“朝中还说了什么吗?”

岑文本解释道:“朝中还没有议论,只是房相与陛下说了,才有了下官来骊山。”

张阳笑道:“前有长孙无忌针对,后有房相惦记,再有陛下跃跃欲试恨不得来骊山打劫,在下为骊山的将来担忧。”

“县侯多想了,只要骊山不做什么出格的事,骊山会好好的。”

李泰的目光看了看姐夫,又看向岑文本,叹道:“岑侍郎还要去酒场看账目吧。”

“下官自己去便可,希望朝中将太原的地契送到县侯手中时,骊山能够履约。”

说罢,岑文本一手提着篮子就走了。

李泰挠了挠头,“姐夫,房相是个很难对付的人。”

张阳颔首道:“我知道。”

“当年房相在秦王府便一直掌管军谋大事多年,足智多谋,父皇常说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魏王殿下不用想太多,过些天书院就建设好了,不要被这些事分心。”

正是关中酷暑天,家里的几头熊总是无精打采的。

熊也是要散热的,清清坐在熊背上就会觉得更热了。

她穿着草鞋匆匆跑回屋中,又匆匆拿出一根根缎带,闲着无事就会将熊大的毛全部绑起来,就像是一根根竖起来的辫子。

半个时辰后,张阳和李玥从午睡中醒来,就看见现在的熊大像一只大刺猬。

清清还是很满意她的成果,“爹,这样熊大是不是不会觉得热了?”

屋内还是挺凉快的,张阳光着脚走着,百无聊赖地坐在凳子上,“嗯,注意熊大的皮肤病,家里的那几头熊呢?”

“王奶奶都给它们剪了。”

王婶把其他几头熊的毛发都剪薄了,可以帮助它们散热。

清清不舍得熊大的毛被剪了,可若是熊毛一直捂着,对它们的散热和皮肤都不好,毕竟这里是关中。

闷热之下,它也会生病的。

看熊大趴在清清身边正睡着,只要能在主人身边它的毛发就不重要了。

儿子已经快一岁了,现在只会呀呀呀地叫唤,偶尔还能说一两个字,他在婴儿车里睡得正香。

弟弟妹妹也才从午休中醒来,一个个无精打采地坐在华清池边,她们的脚丫子就泡在池水中,这样还能感受到一些清凉。

杨婶带着一份卷宗而来,“县侯,宫里送来的。”

张阳接过卷宗看了一眼,陛下说话算话,真将太原的茶山送来了,有了这个地契骊山随时可以去收地。

走入自己的书房中,张阳皱眉看着书桌上的玩具,甚至还有吃剩下的半张饼。

也不知道女儿偷溜进书房都在做什么,张阳将卷宗放在书架上方,再从一旁的架子上拿下一卷账本,“晋王殿下。”

李治闻声而来,“在,有什么吩咐?”

“麻烦晋王殿下将这个账目交给村口的士卒,让他们将这送到房相府上,给房相。”

“嗯。”

“慢着。”张阳又叫住他,再叮嘱道:“再去你皇叔那儿告他一声,说是葡萄可以拿出去卖了。”

“好。”

李治收到话语便带着李福与李明一起离开。

再看一眼书桌上,将女儿的玩具都放下,将剩下的半张饼给吃了,看她写写画画的,似乎在学笔迹。

张阳收拾好书房,查看着上官仪的太府寺奏章,整理一番还要送到朝中。

太府寺的诸多事宜该禀报,还是需要禀报的。

这两天,上官仪很忙碌,看着奏章上田亩数量,这些田亩都是附近村县愿意和太府寺合作的。

退耕还林之策在葡萄的利益下,他们也愿意配合。

葡萄是时季水果,临时再种是不行了。

他们倒是不怕太府寺会赖账,愿意先将荒芜的田地种树,来年再赶时季种葡萄,上官仪的估算是来年关中可以有六百余亩地来种。

他的估计多半不会错。

事情一过脑子,张阳又觉得什么地方不对,想起了岑文本的话。

忽然觉得让李治传话将账目送给房玄龄不太妥当。

骊山原本是不知情房相与陛下说起这件事。

岑文本也没明说这件事就是房相讲的。

房相一拿到账目难免就会觉得骊山多猜疑,骊山在人品上就差了一截。

“文本兄,你又在害我。”

张阳索然一叹,竟然又被罢了一道,真是不能看天下聪明人,一个个都活成了人精。

屋外传来了孩子们的话语声,武已经开始给弟弟妹妹上数术课。

现在她们每天要上三节课,一节课是慧给她们讲解典籍,一节课是李玥的明经课,还有一节是武的数学课。

每过三天就是体育课,张阳接过媳妇递来的茶水,现在去拦着李治也来不及了,多半现在已经将账目送出去。

清清最近写字有进步,她的身手也更好,现在就在王婶面前练踢腿,还有模有样的。

“爹爹,家里的竹子要吃完了。”

张阳整理好太府寺的奏章点头道:“这就去砍竹子。”

说罢,走出书房,父女俩一起穿好草鞋出门,王婶眯眼看着父女俩走路的模样就道:“公主殿下,看郡主与县侯走路的模样。”

李玥收拾着晾晒的书卷,抬眼一看就见到女儿就跟在夫君身侧走出家门。

父女走路的姿势一模一样,这种景象不由地令人看之一笑。

张阳带着女儿走到竹林,从这里就可以看到远处的正在修建的书院,书院的屋顶已经建设好了,书院的后方是一排排的房子,这些房子是用来做宿舍用的,都是一间间的平房。

最多也就三层,建设书院的工匠都是从工部来的,不敢在建设上太过逾制。

清清捡着地上的竹支,不一会儿怀着就抱着一大摞,她脸被嗮得通红,手脚还挺麻利的。

父女俩砍了竹子,便在沟渠边歇脚。

张阳拿着手中的刀给竹节挖着洞,再捡起一块石头打磨去竹节的毛刺,拿出自己准备的一个哨子,将哨子的底部拆开,套在竹节上,一个简陋的竖笛就做好了。

将它拿在手中,张阳回忆着曲子便开始吹奏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