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城前对峙(1 / 2)
!--g--
又瞧了一眼,媳妇她正在专心地看着书。
从数术的爱好转移到了天文,这几乎是她每天饭后必须要钻研的内容,就差每天晚上不睡觉,夜观天象了。
深夜,夫妻俩躺在床榻上。
张阳低声问道:“小东西有动静了?”
李玥仔细感受了一番,“好像有又好像没有。”
“真的假的,我怎么感觉不到。”
“又不在夫君怀里,怎么可能……”
夜里,夫妻俩正窃窃私语,“夫君不要闹了,明日一早还要给孩子们上课。”
“导数题你是不是已经算出来了?”
李玥看着夫君的脸,眼神躲闪。
房间里传来一阵笑闹声,李玥服软道:“已经会算了。”ъine
她红彤彤的脸在被褥里半蒙着,双手抓着被褥,“只是知道要怎么算了,可我不想算出来,我怕算出来之后,夫君没什么好教我的了。”
“怎么可能,你要学得多着呢,等你学会了要教给我们的孩子,比如说科学,物理,我还要教他们化学和地理。”
说完张阳这才吹灭了油灯。
早晨,张阳睡醒的时候,李玥穿着单薄的睡衣正坐在桌边书写着。
她的睡衣和里衣都是用上好的丝绸布料,像是一层纱又很朦胧。
张阳看向窗外,今天的天色有些阴沉没有阳光,看起来要下雨,华西秋雨就要来了。
写完之后,李玥坐在床边,将一卷纸打开,“夫君看看对不对。”
导数是根据函数的线性来推算,在一个函数无限接近于零的时候,推算出变化率,现在李玥这个推算的公式就是导数的定义式。
也是一种常见函数的求导公式。
李玥坐在床边低着头,摆出了一个任由说教的姿态,这件事瞒了这么久她心中满是愧疚。
“什么时候算出来的?”
“夫君出题的半个月后就已经推算出来了,只不过之前还不确定,自己暗自算了许多遍之后,就能把这个导式推论出来了。”
张阳定睛看着自己的媳妇,天赋这个东西不服不行。
“看你认错态度这么诚恳的态度,我的零花用度是不是可以涨一下,要求不高一天六十文。”
“不行!”李玥很当即回道。
“什么不行!谁让你一直瞒着的。”
“我还是想夫君教我……”
“……”
“呀!”
房间内又是一阵吵闹,直到敲门声响起夫妻俩才停下。
“公主殿下,孩子们都到了。”
李玥整了整自己的发髻下了床榻,又把自己的衣衫整了整,“嗯,知晓了。”
说完话,她瞪了一眼张阳,仔细打理着自己。
夫妻俩穿好衣衫,洗漱一番,张阳这才去打开门,站在门外的婶婶让孩子们进入院子。
“都吃了吗?”张阳瞅着这群熊孩子。
“还未用饭。”李治先说道。
“姐夫,我想吃葱油鸭。”
这话是高阳讲的。
看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走进家门,这可是一群小魔王。
张阳摇头,“葱油鸭中午再吃,先给你们做顿早饭,吃葱油蛋。”
“我要吃葱油饼!”
也不知道是这群孩子中的哪个开口,都是李世民的娃,也不知道都有哪些人生的,一个个嘴上不停地讲话,好像永远有用不完的口水。
有两位婶婶和小武帮着李玥整理一些给孩子们看的书卷,李玥开始讲课的时候,他们这才安静下来。
张阳走入自家的厨房,二十多个孩子的早饭是个费力气的活。
将一大桶的稻米煮上,再准备今天的菜色。
骊山全村上下包括蓝田县在今天早晨把所有的麦子都收了上来,交给蓝田县筹集赋税,各家就可以拿回去了。
骊山村是集中生产,可以将粮食全部放在一个仓库中,再给自己拿回去够用的粮食,多余的粮食放满了六个仓库,上官仪再把银钱交给村民。
李世民看着这个过程问道:“你们将粮食收上来,是准备储存?”
上官仪解释道:“一来为了赋税,二来粮食打磨成米面还可以另做打算,每年都能存上不少。”
说着话指向后方数十个小仓库,上官仪介绍道:“往年的粮食也都存放在这里,当然这些都是以备不时之需,再多余的会卖到长安城。”
李世民思量着,“惠及一方乡民,都是好手段。”
上官仪给李世民介绍着现在村子里的治理办法,大家都是一个集体,各家的工钱也除了粮食还有工厂的收入都是按劳所得。
李世民还算了算,除了男子出力气,女子做工还能为家里多增加一笔收入,按照上官仪讲述,每家每户夫妻俩皆在劳作,一个月每家能够得到至少一百钱的收入,这要是放在别的村县都是不敢想的事情。
上官仪又讲了村子里的嫁娶方略,听得李世民又好笑又觉得有意思。
“让陛下见笑了,这等嫁娶方式也是闹出了不少笑话,让周边村县的人也指指点点,倒是孙神医很赞同这种做法,女子过了二十岁嫁娶,才是最好的年纪。”
这让李世民想起了丽质的婚事,这是皇后现在担忧的,又不想她早早出嫁。
上官仪又道:“县侯对此一直坚持己见,穷人家早早就将女儿嫁出去了哪儿能等到二十岁,这是村子面对的难题,二十岁还没出嫁的女子挺少。”
“朝中一起提振人口,张阳这般做法岂不是反其道而行?”
“陛下,其实也不见得是反其道而行,今年骊山成家男子有六户,嫁娶与年龄无关,有关的只是世俗之见,娶一个二十岁的女子与十五的女子本就是一样的,相比之下我们骊山男子女子成婚,更在乎双方看法,不会强娶。”
说到这里,上官仪叹道:“当然今年来骊山入赘的也有三户,谁让我们骊山富裕呢。”
和上官仪交谈了许久,李世民对这个当初从弘文馆出走,来到骊山跟着张阳的人,把一个破落村子经营成如今这般。
张阳一个人肯定办不成这么多事,一定有人在帮助他。
现在李世民确认了上官仪的能力。
骊山富庶,以小见大,李世民也认识到骊山的这种做法只适合在这种小地方,小村子。
这要是放到地方的州府等大地方,不仅没有太大效果,也可能反受其害。
这种集体作业,按劳分配的方式倒也值得钻研。
七月,整个长安城都显得很沉闷。
宫里,李承乾执笔在一份份奏章上书写着,此刻的他汗流浃背,时不时要停下笔来擦去额头的汗水。
太监端着一碗凉茶而来,“太子殿下这是去暑的茶水。”
李承乾拿起茶碗一饮而尽,“这些已经批阅好的奏章拿去中书省。”
“喏。”
又是擦去汗水,李承乾喝着苦口的凉茶目光又看着一份奏章,这是洛阳发来的奏章,说是洛阳一带建设了一个新的楼,出入这处楼的人都是身份显贵的人。
而且地点就是父皇之前赐予青雀的一片藕地。
心中好奇,洛阳的官吏怎么会递交这种奏章,就算是李泰的地方出入显贵之人,只能说是青雀有结交权贵子弟之心?
这倒是没什么,只是年轻一辈的事情。
就算是这件事到了父皇面前,父皇也不会太在意。
更算不上是国事,李承乾书写让洛阳抓紧田亩赋税的统筹便把这份奏章给打了回去。
又一个中书省文吏匆匆而来,“太子殿下,阿史那杜尔从西域回来,还带了西域四镇的国主,并且有印信与国书呈上。”
想着牛进达和李大亮将军也都回来了,阿史那杜尔在去年春天的时候便受父皇旨意前往高昌,之后又转战去了西域,算着日子也该回来,甚至从日程上来说还回来晚了。
长孙无忌也快步走来。
李承乾此刻正摇摆不定,见长孙无忌来了,犹如见到了救星,“赵国公可知阿史那杜尔已经到了城外?”
长孙无忌躬身道:“臣也知晓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