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八章 市舶司建立(2 / 2)

加入书签

“嗯,商人们选择走水道后,冀州原本作为幽州与青州的中转站,自然会有几分吃亏,这是地理优势决定的!”

刘泰对此倒没任何意外,对曹嶷道,“以后凡出航的船只,必须要先到港口去清点货物,货物全部都放入统一规格的箱子,然后按照箱子收取税收。

为了方便计算就一立方米吧,至于具体收取多少费用,你们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规格就是。

而只要交了税,就给他们一支旗帜与货物的收费单,以确保他们在渤海的安全。

旗帜靠岸后收回,收费单到岸后再让人清点一次货物,看看有没在路上夹带!”

因为刘泰通过水银与冬天冰制作出了水银柱,所以已弄出厘米这种单位。

而通过水的密度转化更推算出千克,所以刘泰军的计量单位已被刘泰统一成米跟千克。

“那些不买卖我们旗帜的,需不需要我找人作了他们!?”

曹嶷听到了刘泰的话,这时候却也忍不住的两眼放光。

很显然不论曹嶷这个家伙怎么修身养性,但跟着王弥一起起兵的家伙又有几个好货色,干这种黑活那可真是无师自通,一点就透。

“曹叔,我们现在当官了,别干这么没品的事!”刘泰看着曹嶷说道,

“你安排人盯着这些没有交钱的家伙,他们如果上了船,便快点去通知田禋来维护水道。

没有我们颁发旗帜的船只,就不受我们的保护,如果运的是非禁止物资就按照偷税走私之类的罪名逮捕,货物没收,人可以放了。

若运输明令禁止的物资,就直接以叛乱之名围剿!”

刘泰看着曹嶷道,“总而言之,我们需要确保在渤海这一片海域上只有我们的人能在上面航行,其他人想逃税,那就是我们的敌人了,绝对不可以放过!”

听到刘泰的话曹嶷点点头,表示自己清楚应该怎么去做了。

不过曹嶷开口道:“此事涉及青州,是不是应该专门成立一个机构管理诸州之事?”

“那就建立个市舶司吧,挂在水师名下,毕竟需要水师前去巡逻,打击走私,维护航道。

而市舶司所得钱粮,四分之一上交,四分之一作为供应水师不断更替舰船的船舶,四分之一作为津口与北运河的建设费用,至于剩下四分之一则作为市舶司本身之用!”刘泰道。

曹嶷思索了一下倒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毕竟水军跟陆军不一样,水军的训练成本真的比陆军要高太多了。

而有个专门供应水军的财帛的市舶司,也能让水军在打击走私,开辟航道之类的事情上更加积极。

现在有一个专门处理民事的市舶司进行跨州的协调,相对来说处理起事务来也会更加的从容与方便。

不得不说,有了刘泰的意见后,曹嶷马上便行动起来。

毕竟他有从无到有的建立过一座城市,所以只要找到正确方向,曹嶷的行动力执行起来是无可置疑的。

更不要说津口这座城市都还没彻底建设起来,但居然已有了进项,甚至说不定以后从幽州到津口这一段运河所需要的费用都能够垫上很大一部分。

可以说,随着市舶司的建立,曹嶷的精神劲头彻底起来了。

他的津口城自然开始热火朝天的开始干活起来,而随着这段时间沉淀,时间慢慢过了春耕,随着最繁忙的一段时间过去,世家与豪族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佃户来帮忙了。

这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佃户如果被世家或者豪族招收奴仆说不定还会好过一些。

但问题是现在这片土地已经被刘泰掌控,刘泰不反对世家与豪族招收奴仆,也没有提出什么人人平等。

刘泰只是单纯的死要钱而已,收税!

只要你雇佣奴仆且不是在朝廷之内任职,那就是要交税!

说实话,当初王浚在时他们对王浚咬牙切齿,但现在来了刘泰,他们发现还不如王浚呢!

至少王浚不会收什么徭役税与千田税,可现在的刘泰动不动就是要收税!

“自从汉高祖开辟大汉以来,哪里有士族雇佣个仆人都要收税的道理!”

“东汉也许对不起外戚,对不起百姓,对不起宦官,对不起宗室,但至少没对不起士族。

士族面对曹魏称霸选择依附,司马氏称帝选择同流,你说说,你们世家传承有什么用。

所以从现在开始,士族要收税了,不服得便试试我手中剑锋利不锋利!”

面对刘泰恶狠狠的话语,这些世家豪族全都选择了偃旗息鼓。

纵然咬牙切齿,但应该交税,还是要交税的。

与之对比,刘泰的这决定对底层的百姓与刘泰的军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感触。

因为底层的百姓能够清楚的感受到,随着刘泰的到来,社会变得安定,甚至只要舍得力气,去给曹嶷搬砖都能活得下来,甚至比以往给世家豪族做佃户都能够多拿几分钱来。

对军队来说,能成为军队中的一员,就是幽州绝大多数普通百姓的登天之梯。

因为最直接的除了军队拥有最好的伙食以外,最重要的是直接给你们有家的人发田地。

五十亩熟田或得到一百亩开垦指标,不论哪种对幽州的百姓来说,都足以让他们疯狂。

而成为府兵后,那些还想进步的,更死死把汉书拿在手中诵读,更殷勤的向军史请教。

因为他们也想要成为屯长,或者成为百夫长,成为中层的骨干力量。

所以面对底层这般拥护刘泰,世家豪族把牙齿都给咬碎,但看看周围势力压根就没谁敢来挑事的。

自己能怎么办,自己也只能接受刘泰的政策啊!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