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二章 抢人头(2 / 2)

加入书签

而此刻,匈奴汉国在长平之战打败了王旷,在与晋军的攻略中取得了战场主动权,这对当地很多大大的世家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别得不说,在刘聪过来时,他们会扣扣索索的拿出粮食来,表示自己支持王师了,主要的目的就是别让刘聪的军队因为缺粮而盯上自己。

而垣延到底没算到这层,或者说他的眼光到底不够长远,看不到晋汉长平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意义。

与之相比淳于定多聪明啊,以报喜的名义直接就跑到洛阳,就不回来了。

此刻的垣延兢兢业业的指挥整个宜阳的防御,心中猜测着匈奴汉国的军队到底会哪里主攻,哪里详攻,自己也能最大限度的对宜阳防御,然后拖延到援军的到来。

垣延自以为做好了心理建设,但这次刘曜,刘景,呼延翼可是三面都奋力进攻。

哪哪都需要支援,事先好的防御,手上积攒的力量,几乎一天的时间便消耗得七七八八。

最重要得是,仅一天时间,原本宜阳郡兵因偷袭刘聪而建立起来的心理预期更全面崩溃,尤其当有匈奴人冲上城头跟他们正面厮杀时,差点城池就被攻破了。

垣延的踌躇满志,仅一天的攻防便是被败了干干净净。

这一刻垣延清楚的认识到,自己麾下的郡兵跟匈奴汉国军队的差距。

上次淳于定与曹武偷袭刘聪,结果被刘泰反推,垣延还以为是淳于定与曹武实在差劲,所以对于淳于定的顺势离开也没有阻止,还让他带走了不少的士卒。

但这次,自己真跟匈奴汉国的军队厮杀了起来,垣延才发现对方凶残得就好像是畜生。

而自己麾下的郡兵,也不过只是想要守着羊圈的绵羊,连条狗都不是!

垣延心中无比害怕,但也还是在人前装作无所畏惧的姿态巡视城防。

因为自己害怕可以,但自己不能让别人看出自己害怕,更不能让百姓们看出自己害怕!

而这种强行让自己冷静起来,表现出应该表现的能力,也许就是垣延自身最大的本事。

至少在垣延的安抚之下,狠狠大战了一场的宜阳士卒的确安抚了不少。

但这种安抚,也就只是持续了两天的效果而已,两天后,在匈奴汉国的绝对实力面前,算不得多么会领兵能力的垣延,不可避免的见到宜阳被攻破。

刘曜手持长枪,亲自作为先登攻城,麾下将士无不受到鼓舞。

一鼓作气之下,直接夺下了城门,然后便势如破竹的直接向垣延所在的方向杀了过去。

垣延看到城破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果断选择带着所剩不多的士卒突围。

说到底垣延不是那种纯粹的打打杀杀的武将,更不是迂腐的见到城破便自杀的忠臣。

更准确得说,整个司马王朝压根就没有人是对司马氏忠心的忠臣,绝大多数人或为了民族,或为了职责,或为了道德,在这乱世彰显人性高歌。

但纯粹为了司马氏而死……那绝对是能上史书的。

现在,虽然匈奴汉国势头大涨,但到底还没有让胡汉两国间的矛盾抬升到主要矛盾。

这样的情况下,垣延守不住宜阳了选择果断突出重围,就算是司马越也说不了什么。

毕竟晋朝不是魏国,晋朝对士族那真的是相当恩养的。

再说如果竭力抵抗后失土也算是重罪的话,那王旷选择投降,那琅琊王氏早就应该九族消消乐了。

别得不说,看看大汉怎么对待投降匈奴的李陵,再看看司马氏怎么对待王旷的琅琊王氏。

差不多就能够知道,世家大族在晋末的时候过得到底有多惬意。

所以垣延自杀是不可能自杀的,他果断换了事先准备的衣服,混入到了士卒中果断出了没有任何人防守的南门。

围三厥一的招数,垣延自然是看破了。

如果手下有战力的话,垣延更希望往敌军数量众多的另外三路之一强行杀出去。

垣延判断杀出去后,应该就是通天大道,但自己麾下郡兵的实力不允许啊。

垣延肯定,自己手下的郡兵跟这些如狼似虎的匈奴士卒拼杀,怕一个照面,这些士卒就会被彻底冲散,自己更只能在乱军中求存了。

所以,垣延选择了混入逃难的难民与溃兵中,就算真的有埋伏,他们也认不出自己来。

垣延是这样想得,也是这样干的,只不过这刘曜仿佛是属狗的,不但个人武力相当非凡,甚至直觉上都强得可怕。

虽然他不认识垣延的模样,但刘曜果断向人多聚集的地方追就是了。

垣延如果没了军队护卫,在这样的乱军中怕是完全无法自保,所以他不可能舍弃士卒。

几批士卒前去阻挡刘曜,都被刘曜的亲卫轻松击溃,此刻刘曜看着前面慌张奔跑的垣延,说实话他不认识,但刘曜不在乎。

全部杀了让后面认识垣延的士卒过来辨识下是不是就好了。

刘曜想到这里,正准备快马加鞭实现自己的计划,但两侧射出无数的箭矢让溃逃的垣延军队更仿佛是落入到了陷阱之中。

“放下武器不杀,放下武器不杀!”刘泰一边让士卒们这么喊,一边让士卒们冲出,却是向着眼前的溃军杀去。

这时候的刘曜却是才发现,刘泰士卒的头盔上,皮甲上,甚至身上都插着各种植物的枝条,若不是近了看,他们看起来还真不是非常显眼。

这些郡兵几乎一击即溃,刘泰看着被自己军队团团包围起来的垣延,然后看了看刘曜行礼道,“刘将军追击得辛苦,接下来便是交给我们军队吧,这里可是城南!”

“伱!”刘曜听到刘泰这话,心中怒火不由腾升而起!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