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4章 奔袭转战六千里(1 / 2)

加入书签

吐谷浑的伏允可汗面对李靖大军,依然采取了老一套战术,退守龟缩。

此时李靖还没说话呢,麾下的将领自己就先吵了起来。

名将李道宗自请先锋,认为要追击。

名将侯君集激烈反对,认为恐有诈。

李靖在权衡局势后,命李道宗为先锋,侯君集殿后策应,而李靖督中军押送辎重在后缓行。

李道宗不负李靖所望,率四千骑奔袭十日追上了伏允,并且还有余力分出千骑绕后奔袭,一战直接打的伏允丧胆。

面对来势汹汹的唐军,伏允的求生意志空前的强烈玩儿起了分兵。

伏允本人率领本部退往黄河源,以求保存有生力量。

宰相天柱王领精兵在青海四处放火烧光牧草以绝唐军补给。

从关中往青海湖运送粮草本就十分困难,如今没有牧草简直就是绝境,除了侯君集认为需要追击外,其余将领都劝李靖班师回朝。

毕竟此战已经算大胜了不是?

但一开始就抱着灭国打算的李靖绝不接受。

这位老将力排众议,要求唐军继续追击吐谷浑,并做了分兵。

李靖本人主动揽过了最难的工作,在吐谷浑坚壁清野的情况下,领军与青海附近的吐谷浑主力决战。

同时命令唯一主战的侯君集领一路大军,由李道宗为副将,追击伏允可汗。

由此,初唐最为酷烈的追击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孔明认真看着光幕上简单的战争示意图。

从汉至唐再至宋,匠造技艺在革新,战法战阵同样也在革新。

赵云曾经与孔明说过许久马镫的作用,但都不及光幕展示的那怛罗斯之战中给孔明的震撼大。

在怛罗斯之战的光幕中展示了骑兵的两个极端。

一个是将骑兵的压制力发挥到了极致,人马俱重甲,只需十余骑一起冲锋便能挡者皆死。

一个是将骑兵的灵活性发挥到了极致,人马协同战,步卒以弓弩压制策应骑兵迂回包抄。

孰强孰弱很难说的清楚,但这灭吐谷浑的前期战斗已经倒是很好的看出来了这唐朝轻骑兵的强悍之处。

而光幕中的李道宗奔袭之举让孔明想起来了冠军侯,不由得感叹道:

“骠骑疾如奔雷,弩矢密如暴雨,奔袭转战昼夜千里,折辕摧敌不过须臾。”

张飞也不说话了,只是专注看着,然后在心中慢慢思量推演。

纯骑兵建制的战斗对于张飞来说也是个全新的领域,史册所见终归不如光幕所说来的直观。

而接下来无论是雍凉还是关中,亦或是从豫州到幽州,有成建制的骑兵参与的战斗只会越来越多,此时倒算得上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面对吐谷浑的坚壁清野,唐军的补给成了困难。

而李靖一开始用来说服部下的方法很简单:附近有党项人,向他们购买粮草就是了。

此前段志玄来攻打吐谷浑时还有党项人的协助,双方的关系并不差。

但很快意外就发生了,而且这个意外发生的方式,李靖还很熟悉。

当时在青海湖生活的还有一个党项部落,李靖双管齐下,对于党项人首领拓跋赤辞又是说好话又是送财宝,拓跋赤辞很快折服,打算给唐军带路并运输粮草。

但李世民的另一个堂弟李道彦在行军到党项人附近时,看着没有防备的党项人就忽然发动了攻击。

关键是打就打了,李道彦还菜的出奇,领万军突袭,就抢了牛羊数千头,而且还被暴怒的党项人追杀,阵亡数千唐军,李道彦也逃出了青海战场。

李靖估计当时都惊呆了,在长安的唐俭知道后可能笑的肚子都疼了。

而面对向导和粮草都泡汤的境地,李靖被迫开启了杀神模式。

从四月底开始的短短半个月之内:

李靖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大败吐谷浑。

李靖亲自率军在牛心堆大败吐谷浑。

李靖转战赤水源再次大败吐谷浑。

李靖部将李大亮在蜀浑山大败吐谷浑。

李靖部将执失思力在居茹川大败吐谷浑。

短短半月,五战五胜,吐谷浑宰相天柱山的精骑被彻底击溃,吐谷浑的粮草也变成了李靖的粮草。

这五战最让人难以理解的就是李靖在青海为什么能像在自家里一样追着吐谷浑打,每战必有的放矢。

作为鲜明对比的就是前任西海道行军总管段志玄在青海湖转悠了一个月,毛都没捞着。

唐军五战五胜后,吐谷浑宰相天柱山决定绝地反击,纠集了剩余的全部兵马打算设伏。

但是踏进埋伏圈的唐军怡然不惧就地反击,两个先锋将薛万均和薛万彻以少打多拖住了吐谷浑,另一名唐初名将契苾何力率领五百余骑来援,朝着数千吐谷浑骑兵发动冲锋,并最终大胜。

此战过后青海湖附近的吐谷浑就彻底不成气候,被李靖彻底绞杀干净。

而在侯君集那边,唐军与吐谷浑打成了一场耐力战。

吐谷浑的伏允可汗在前面逃,侯君集在后面追。

双方从库山起,翻越鄂拉山,经过苦海,一直追到了黄河源头鄂陵湖,途径两千里地。

不想安心受死的伏允于是只能转头北逃,侯君集在后面跟上,最终在大非川遇到了前来支援的李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