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八七章 引人注目的完美装巡(1 / 2)

加入书签

南美洲的军备竞赛是一场工业国家间的盛宴,在阿根廷率先出手订购了中国的永昌级后,巴西不甘示弱,拿出了一份海军装备计划,要装备战列舰。

这吸引了英国,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注意,他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商品供巴西人选择,但是中国却没有参与进战列舰的市场。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按照中国海军的话说,中国在近期只打算出口装甲巡洋舰这一级别的主力舰,战列舰不在出口范围之内。

英国和美国报纸邀请海军专家对此表态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中国海军拥有着世界上最高等级的保密措施。

就像岳山级,在开始建造时外界除了知道中国有两艘战列舰在建造外其余什么信息都没有,造船厂有着占地面积惊人的保密区,由内务部和海军共同负责保卫工作

而战舰下水后一段时间,中国海军还是会竭尽可能的采取保密措施,连海试都是要选定在船只稀少的海域,正是出于保密的需要,中国人才拒绝出口他们最新的自造战列舰。ъine

而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海军还面对着俄国海军的庞大压力,他们不会允许战列舰被商业化,不过虽然中国不出口战列舰,但是各国报纸还是一致认为永昌级是战列舰而不是巡洋舰。

最起码也是准战列舰,毕竟全舰长1445米的永昌级比泰山级(1256米)还要长,吨位相差也不大,就是主炮火力稍弱。

许多“对华友好人士”还“好心”的提醒中国海军,他们的战舰分类有问题。

但是中国海军对这些评价一点也不在乎,因为永昌级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猎杀俄国装巡,以压倒俄国海军而可以强调舰队对决职能的战舰,她的定位是完美的装甲巡洋舰,

不过这一步走还是很艰难,因为这是在现实的压力下做出的选择,在一开始,中国海军虽然将装甲巡洋舰当做主力舰使用,但并没有其放弃贸易战的职能。

宁海级建造四艘的原因是贸易战更需要规模,这才让宁海级史无前例的造了四艘,不过宁海级造好后,俄国海军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假想敌。

塔读小说&a href=&ot;/n-gi/l/eail-pren&ot; &ot;__f_eail__&ot; aa-feail=&ot;4405141404&ot;>[eail pree]&/a>更多优质免费小说,在线免&费阅&读!>>

面对这个基地就在中国脸上的敌人,中国海军就失去了退让的权力,开战就是决战。

这就为装甲巡洋舰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保证自身的前提下用最快速度消灭俄国装甲巡洋舰,她的主要敌人是敌方的战舰,而不是像俄国人的通商破坏型装巡一样首要目标是破交。

不过这也算是抓住了历史的潮流,因为装甲巡洋舰发展到20世纪初这一时段,其舰队对决的职能是被不断强化的。

尤其是中国,意大利这样的二流海军国家,这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面对强大的俄国主力舰群,中国海军的装甲巡洋舰必须要投入进舰队决战

让她们充当战列舰的眼睛,为战列舰提供前卫侦查,遇到较弱的敌人就吃掉他们,遇到较强的就向后方的战列舰通报,同时承担猎杀敌方装甲巡洋舰的任务。

所以永昌级的火力是必须的,装甲也在保持航速与俄国最先进的装甲巡洋舰在同一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加强。

可以说永昌级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专门为俄国人准备的武器。

而更重要的是,王启文看重永昌级未来的发展,如果顺利的话,永昌级的后辈将变成战列巡洋舰。

以中国的地理位置和未来可能遭遇的敌人的来说,战列巡洋舰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海军库中最重要的武器。

因为在高速战列舰出现之前,战列巡洋舰将成为最能够威胁英法等传统海上强国交通线的武器。

首发≈:塔>-读小说

甚至在航母时代来临后,战列巡洋舰依旧能够占据重要的位置。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海军都只会是破坏型海军,一切的武器都要从破坏型海军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设计。

而永昌级的发展前景,许多国家也都有注意,比如英国,英国海军对永昌级的重视远超岳山级战列舰。

他们发现这种扛着战列舰主炮的巡洋舰似乎是保卫殖民地的最佳选择,她们可以有效打击敌方骚扰又能够快速部署应对突发事件。

地中海舰队司令费舍尔要求远东英国海军全力搜集永昌级的情报,同时利用永昌级的部分数据开始勾勒他心目中的理想型战舰。

一开始还嘲笑中国人不懂得战舰分类,将战列舰当成装甲巡洋舰的俄国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安静了下来,最终在马卡洛夫的强烈建议下,

俄国在开工战列舰的同时也向外国寻求帮助,希望拥有一艘与永昌级一样重视舰队对决职能的装甲巡洋舰。

德国人则是在中国的建议下,准备对他们的最新的装甲巡洋舰图纸进行修改,以永昌级的设计思路建造新型装巡。

而这些装巡将调派给海外殖民地舰队,在战争爆发后充当袭击舰,袭击英法等国的海外殖民地以及殖民地和英法本土之间的交通线。

不得不说中国的建议确实搔到了德国的痒处,提尔皮茨认为类似永昌级这样的战舰将在德国海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塔读&app,免费站

因为“这样完美的装甲巡洋舰将在某种程度上让德国海军拥有对英国的优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