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5章 钞能力(2 / 2)

加入书签

目前来看,让汇鑫投资加入到苹安公司中来,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什么要拒绝呢?

再说了,现在就算给他们十几个点的股份,绝对的控股权,不还是在国资的手里嘛。

说到此处,不得不说,汇鑫公司真是捡了个大便宜,赶到好时候了。多了不说,等再过不用十年的时间,那时候你再看看,估计几个点的股份想拿到都不容易。

除此之外,汇鑫投资还拉来了马斯伯格的t公司和康奈尔的lvh集团,以及杨南坡的养益堂,合资成立了一家名字叫做“众合盛”的商业投资管理公司。

公司的大股东是养益堂,这样算下来,这就是一家妥妥的国内企业啊,只不过有了外资的投资入股而已。有了这样一个身份,以后行事起来可就方便多了。

这家公司的第一个目标,就瞄向了国内的啤酒行业。

虽说这四家公司都没有跟啤酒相关的业务,可轩尼诗那不也是卖酒的嘛,管他啤酒、葡萄酒、烈酒的,总归多少也沾点边,那啥,也算是同行了。

打着这种大牌子的招牌,去参股或者收购啤酒企业,总比空口白牙的更能让人信服不是?

这里要说一下种花家的啤酒了。种花家的啤酒跟国外的啤酒,大不相同,基本全部都是工业轻啤,口味相比国外的那些更淡,也更符合国人的口味。

曾经有德国号称地道啤酒的厂家来种花家开拓市场,结果搞的灰头土脸。别管他们的啤酒地道不地道,种花家的人就是喝不惯他们的味道。

国内的经销商给他们提议,让他们改良配方,让其更符合国人佐餐的口味。可骄傲的德国人认为他们的啤酒才是最纯正的,不屑于去生产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啤酒,还说种花家的人不懂什么才是啤酒。

最终如何?还不是灰溜溜的卷铺盖卷滚蛋,退出了种花家的市场?尼玛,生产出来的啤酒是给顾客喝的,不是拿来曲高和寡,显示你多能耐的。即便你的啤酒再好,卖不出去也白瞎!

九十年代正是国内啤酒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时代,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啤酒厂,仿佛一夜之间就涌出了上千家啤酒厂。

夸张一点说,基本每个县级以上区域都有一家、或者数家当地的啤酒厂。在市场竞争方面,已经不能称之为激烈了,那叫一个惨烈啊。

唐伟东犹记得上一世他年少时帮父亲去打啤酒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都如历历在目一般。

为了喝一个新鲜,当时打的都是县里的啤酒厂拉出来的散啤。打酒的家伙事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暖壶、热水壶、塑料袋,还有用脸盆的。每次只需要花个五毛、一块钱,就能打满满一壶。

看着父亲喝着津津有味,当时的唐伟东也在好奇之下,趁父亲不注意,偷偷的喝了几口尝试过,可总觉得有一股馊了吧唧的怪味,感觉一点都不好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