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一章 看书(2 / 2)

加入书签

割完麦穗装好车之后,杨开山就带着两個儿子和孙子赶着牛去了市里,半路又带上等在路上的女婿一家。

杨兴武的脚经过一夜的休息,好了不少,回到家里,吃了张奶奶烙的饼,这才回炕上继续休息。

王招娣安顿好家里后就去了娘家。

老宅里的孙春妮跟刘翠花也是如此。

杨兴武睡了一个回笼觉之后,发现天已经大亮。

起身下炕,看到家里没人,简单洗漱一番。

在家里找出父母从学校带回来的高中的课本看了起来。

简单翻了一下教材,以他这个专业老师的角度看这些教材。

感觉编写的教材不是那么完美。

一本成熟的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由浅及深,考卷也是如此。

50的容易题,0的中等难度题,剩下0个的才是难题。

但是杨兴武看了半天,这些教材,难怪不少人考不上大学,这涉及的知识点又多又杂,考的难题还有点多!

想到这里,他翻开数学教材,先从自己最擅长的科目开始过一遍教材。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教育方式有点快,知识点有点多。

不过结合教育的历史也能理解,我国在七十年代就提出过所谓的九年义务教育。

不过那会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指学五年,中学四年,初中高中各两年,与现行体系自然有大不同。

在这个时代,学校一共分为四种。

村也称初,即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校。

一般村里就有这个学,也称村。

当然还有启蒙用的学前班,也称育红班,半年级。

高,是指高级学,有四年级和五年级,一般是在镇上上学。

此外还有完,即完全学,包含学前班和一到五年级。

学毕业之后会考初中,考上之后才能念书,初中学习两年可以考中专,考上之后学习两年就能分配工作,成为城里人,从此跳出农门。

这也是原主的梦想,但是在这个年代考上上中专的难度,不亚于考大学。

也正是这次的考试也给原主带来一些心里阴影,是以在上高中之后越发勤奋,才有了现在的杨兴武。

许多人出于想早点出来帮家里分担压力的想法,学习好的尖子生都会去考中专,想比之下高中就好考许多。

高中学习两年之后就可以考大学,不过这会儿的大学包含职校技校、大专本科等等,虽然有些学校不咋地,但是发展上几十年,至少都是个本科。

此外还有完全中学,即初中高中在一起的学校,一共是四年制。

不过按照他所知道的教育历史,不少中学会在这几年陆续改成三年制,学也会改成六年制。

杨兴武一直到上学都千禧年之后了,他们村里的学还是五年制,学习差的才会被安排到六年级读一年。

这也是他时候最接近的教育改革。

翻看完数学教材之后,杨兴武又拿出英语课本看了起来。

至于为何是英语?

那是因为他们学校的这个外语老师学的是英语。

虽然国家给了考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相关的外语人才不够,只能靠老师的专业选择考试科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