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章 请陛下问罪祁王,以谢天下!(1 / 2)

加入书签

永乐十二年三月,皇帝回京了。

这位永乐陛下自漠北得胜归来后,先是一套闪电五连鞭给太子和汉打懵了,而后反手委任祁王为监国,卸下了身上所有的担子,自己跑到了鸡鸣寺图个清闲。

在鸡鸣寺里住了几个月,期间还发生了四十多位重臣下狱以及锦衣卫瘫痪这样的大事,就这永乐陛下都能耐下心来,等京城陷入短暂的平静时,再回来主持大局。

回京的第一次早朝上,永乐陛下倚靠在金銮椅上悠哉悠哉,等着听百官们叽叽喳喳的争吵。

而朱高燨伸了个懒腰,等着汉王党来弹劾自己。

皇帝回京,是引爆纷乱的起源,今日的早朝上,汉王党恐怕再难按耐住,要开始全面反击。

而朱高燨与太子,会联手将汉王镇压,撵出京城!

但一切尚还未开始,忽然有一五品青袍白鹇补子的官员站了出来,先是不紧不慢的向皇帝陛下磕了个头,而后面色坚毅的说道:“臣孤直罪臣郑之昌,请以祁王七大罪为陛下陈之!”

“其一,亲王纳将帅之奉,与原三千营提督赤戎勾结!”

“其二,监国而不行人事,福州飓风其竟置之不理!”

“其三,栽赃陷害京官,诬陷锦衣卫罗修谋逆!”

“其四,妒贤嫉能,一件其意,必致之死!”

“其五,内外大臣,被其中伤罢免者,不可胜数,是专黜涉之权柄!”

“其六,纵容标下吕朝阳暴虐,山东受其荼毒颇重,尸山遍野!”

“其七,独揽大权,以蔽天下!”

“七罪问毕,臣请陛下问罪祁王,以谢天下!”

郑之昌将额头重重叩首,血染金砖!

声音落下,整个朝堂,都被郑之昌的言论给震慑住了。

朱棣捋了捋胡须,饶有兴致的扫视众人。

郑之昌,礼部员外郎,从五品,出自太子麾下。

朱高燨疑惑的看向了太子。

几个意思?

我都准备好和你联手镇压汉王了,有啥事等汉王从京城滚出去再整不好吗,你非得现在来搞我?

而太子同样一脸懵逼,仿佛对此一无所知。

朱高燨微微皱眉,难不成……郑之昌此举,不是太子授意?

你太子是废物吗,连自己的人都管不住?

而后,朱高燨又看向了汉王,却发现汉王勾起笑意,一副阴谋得逞的吊样子。

……

郑之昌,山西太原人,生于洪武元年,父亲从事于伟大而又光荣的粮食哲学实际应用与中原文化生产源流行业,俗称“种地的”,不过不是自己拥有土地的自耕农,而是依附主家替地主老爷干活的佃户。

幸好,郑之昌所生的时代,有一个好皇帝,最起码对他来说是个好皇帝。

那个好皇帝,叫朱元章。

太祖高皇帝出身贫寒,深知佃农最苦。为避免地主将官派的劳役转嫁给佃农,佃户白干活一无所得的情况发生,朱元章规定:凡田多丁少者如以佃人充徭役,则田主必须出米一石,以资其费用。

从此,大明朝的佃农摆脱了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解除租佃合同。同时,朱元章大力鼓励开荒,规定凡是开荒出来的土地,都可以免除头三年的租税。在此背景下,佃农纷纷脱离地主自行开垦,佃户的数量也大大减少了。

无论这个制度是否会在未来腐化或者是被地主豪绅找到漏洞最后形同虚设,最起码在洪武朝,这个制度是落实了,感恩大慈大悲无上功德的太祖高皇帝。

郑之昌的父亲也从被剥削的佃户,变成了有自己田地的自耕农,家庭条件“曾”一下就上来了。而郑之昌,得以有机会去读书科考。

洪武十七年山西乡试,郑之昌中举,洪武十八年会试,中进士。

中了进士之后,郑之昌被分配到了刑部秋审处做事,由于性格孤僻,加上出身贫寒跟上面的人打不着交道,故而一直寂寂无名。

洪武二十五年,郑之昌又被转到礼部,升为议制员外郎,这一坐,就是二十年,哪怕是建文登基,亦或者是永乐改朝换代,郑之昌都从未被提拔或者是贬谪。

洪武皇帝是想把磨砺他留到建文朝再起用,建文皇帝是还没来得及提拔就被迫让位了,永乐皇帝是因为郑之昌大小事从未犯错,加上太子爷赏识将其纳为党羽,皇帝不太方便动刀子,却又厌恶郑之昌建文旧臣的身份不愿提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